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游在紫阳> 文学作品>正文详情

紫阳的冬天

时间:2025-01-09 17:56作者:张消寒

紫阳的冬日,天空清澈而高远。比起秦岭的冬天,它少了一份寂寥和落寞,多了几许热闹和明朗。

冬日的阳光透过云层,映照在文笔山上,犹如钻石般闪烁。趁着天公作美,约上三五好友朝着文笔山走去,边聊家常边走着,遇到梯子时你给我搭把手,我拉你一把,就这样不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到山顶,要是你一个人的话估计就没那么快咯!到了山顶,在石凳上铺开茶席,摆上随身携带的焖茶壶、品茗杯、小零嘴,坐下来享受这慢时光带来的愉悦。清脆悠长的鸟鸣声似乎是在弹奏一首思念春天的乐曲;阵阵的蜡梅香时不时地飘入鼻孔,沁人心脾;抿一口带有药香味的陈年老白茶,怎一个惬意了得;抬眼一看,整个县城的美景尽收眼底,那才叫一个美不胜收!

“蒸盆子”是冬天里最靓丽的一道美食。传说这道菜始创于汉刘邦时期,最初是汉江艄公歇脚欢聚时的烩菜,后来发展为除夕团圆饭上的压轴大菜。家家户户在除夕这天都会提前备好食材:猪蹄、整鸡、莲藕、胡萝卜、莴笋、干笋、香菇、蛋饺、木耳等。所有的用料全部来自当地土产,主要用具为当地产的大乌盆。所以当你在除夕宴上看到这个色香味俱全的“蒸盆子”,那一定是主人家的女主人起了个大早精心准备的。蒸盆子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装盆”:首先将猪蹄块均匀铺放于盆底,然后将造型好的整鸡竖立放置于盆中央,将料包放置在鸡身下,周围放置切好的莲藕、胡萝卜、木耳、香菇等与盆沿齐平,最后加入适量冷水,盖好盖子,蛋饺等易熟的材料在主菜蒸熟后再放入。接着就是蒸制了,刚开始蒸的时候要使用大锅隔火而蒸,初蒸时用“武火”,待锅内上气后改用“文火”。整个过程6—8个小时内要保持灶内火不熄。最后出锅前撒上葱花、蒜苗花,将红辣椒插入鸡的嘴里即可端上桌。“蒸盆子”一上桌,寓意着这一年团圆美满了!大家便迫不及待地开吃,一口下去那叫一个汤鲜肉美,层次丰富,超级满足。

虽说是冬季,紫阳人的热情好客就如同夏日的阳光一般,充满力量又不失柔和。因为天冷,大多数人家都喜欢在家烤火。多数人家的烤火工具是一张八仙桌底下放一格烤火炉,主人家会定做合适的烤火被围在八仙桌的四周,这样腿放在桌子底下十分暖和。若是家中来了客人,烤火的桌子上必有芝麻糖、花生、核桃、金钱橘等零食,还没等你坐下,主人家就把一杯热气腾腾的紫阳茶端到你面前了,透过杯子散发出来独有的板栗香,你就知道紫阳的人儿待客是多么的热情了。因为板栗香是紫阳上等茶才有的香气,这样茶待客必定是贵客才有的待遇呀!还没等你喝上两口,主人家必定要起身给你添加茶水,他们还会有一道说辞:咱们紫阳茶一定要喝二道三道才好喝!在我看来,茶确实是好茶,或许是主人家害怕客人尴尬而故意解围的吧!话音刚落,现剥好的金钱橘子、核桃仁就放到你的面前了。

曾记得有一位江苏来紫阳帮扶执教的校长,他说:在紫阳我受到了不对等的待遇。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但是当地的老百姓和学生家长对我太热情了。热情到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工作是不是哪里出错了!原来这位校长在走访学生家庭的时候,学生家长不仅将家中上好的紫阳毛尖拿出来招待它,还把各种当地零食通通拿个遍,最后非要留校长在家品尝地道的紫阳农家菜。校长说:这样的情况不是一家两家,是每个紫阳的家庭在骨子里代代流传下来的,实在让我倍感骄傲!当紫阳人的热情注入外地执教校长的心里时,家校共育的理念就有了具象化。

如果你已经看倦了冬天的萧条和寂寥,不妨来紫阳感受一下这里冬天的风土人情!

紫阳的冬天,山是熙攘的,人是热情的,生活是有人情味的!就好比是一位故人,在给你讲述古老的故事,蕴含着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