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紫阳县信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在学习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后,深刻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基层信访部门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我们开局谋划“十四五”信访工作提供了遵循。各级信访干部必须要深刻领会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以“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扎实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把“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为推进“平安紫阳”作出新的贡献,奋力谱写紫阳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一、补理想信念之“钙”,做“心中有党”的信访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得“软骨病”。目前正值紫阳巩固脱贫攻坚关键时期,马上又将进入“十四五”新的发展时期,各类社会矛盾交织叠加,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信访干部每天面对基层矛盾纠纷和社会上的一些“负能量”的东西,如果头脑不清醒、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产生悲观消极心理,在思想上容易犯迷糊,长此以往就会信念动摇,犯政治方向上的错误。而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清醒,要想当一名合格的信访干部,就要把学习党的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重要思想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认真扎实的学习,坚定不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对党忠诚不二,牢记入党誓词和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神圣使命。
二、把群众当“家人”,做“心中有民”的信访干部
“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时候,就指出了信访工作的为民本质,我个人理解,这也深刻阐述了信访干部与信访群众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方面,信访干部长期处于服务于基层一线,如果忘了“我是谁”、“为了谁”,就会忽视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甚至在工作中犯“生、冷、硬、蹭”官僚主义错误。信访干部践行“心中有民”,就必须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搞调查、办事情,真心把信访群众当作“家人”来对待,把信访事项当作“家事”来处理,持续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另一方面,随着中央取消信访排名制、拓宽网上信访渠道、开展信访工作示范县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必须树立法治思维,切实转变过去一些陈旧观念,把信访由“维稳”向“维权”转变,把使用公权力的过程作为服务群众的过程,不断畅通民意渠道,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三、把信访当“信任”,做“心中有责”的信访干部
信访群众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绝大多数属弱势群体。群众通过写信、网投、走访,是希望和相信党和政府为他们解决难事、忧心事。如果信访部门对信访问题推诿扯皮,信访干部对信访群众厌烦推脱,信访群众就会无所适从、投诉无门,党和政府的形象就会受损。信访干部要把群众信访当作对我们的信任,带着深厚感情和工作责任,想方设法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赢得群众的信任。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不理解,认为上级设置的信访事项“满意度”调查没有考虑到基层难处,基层干部时刻置身于脱贫攻坚后扶、乡村振兴启动、市域平安综合治理、农村新民风建设等具体工作中,任务繁重、困难重重,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细致开展好信访工作。实质上,这是一个思想上的误区,一个地方如果不重视群众信访工作,长期以往就会逐渐形成民心不稳、民风不纯、党群政民关系越发紧张的不良状态,试问,一个地方如果时刻上访不休、告状不止、矛盾不断,党员干部的精力都被消磨怠尽,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如何还搞得上去?
四、把纪律当“戒尺”,做“心中有戒”的信访干部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的确,信访部门是“清水衙门”,当的是无钱无权的差,做的是又苦又累的活,似乎不会在廉政方面出问题。但须要警醒的是,清水衙门也是“衙门”,行使的是国家公权力,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放松警惕、放纵自己,就很容易先在思想上溃烂,再在行动上腐败,在不正确的歧途上越行越远,迟早会受到党纪国法的惩罚。因此,信访部门必须及时修订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班子成员必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不断扎紧权力的“笼子”、制度的“篱笆”,时刻做到“心中有戒”。要带好全体信访干部,既要保持“追赶超越“的精气神,又要倡导“低调务实不张扬”的干事创业风格,做到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防止“以访谋私”问题发生,杜绝“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通过务实的工作作风、干净的生活作风,煅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优秀的信访干部队伍,为建党100周年大庆平安稳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