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时间:2021-03-02 10:54作者:朱永平来源:紫阳县司法局

通过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中省市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县司法局将立足自身职能,将司法行政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为总要求,以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建设法治乡村为工作目标,找准工作切入点,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高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水平

将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工作与农村日常基础工作结合起来,完善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机制和相关考核制度,注重村法律顾问的培训,充分发挥其法律服务专业优势,帮助提升基层法治水平。建立“一约四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建设“调解文化大院”,促进“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的调解文化进农户。健全群防群治组织,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促进政府治理和村民自治良性互动。

二、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

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强化基层调解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人民调解员的专业化水平。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便民利民,进一步织密调解组织网络;坚持专业高效,进一步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坚持规范运行,推进“访调对接”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不断提升“访调对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强化组织领导、工作保障和考核宣传,积极构建党政主导,政法协调,司法行政指导承办,多部门支持的工作格局,为“访调对接”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撑,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坚持做到矛盾纠纷不上交。

三、围绕产业项目建设抓服务

产业项目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安康市委做出了《关于全力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市政法委也下发了《全市政法部门服务产业项目建设的通知》,结合部门职能,拟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司法局成立产业项目建设法律服务中心。中心将围绕全县的产业项目建设,建立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一站式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协议法律把关、司法公证、矛盾纠纷化解等法律服务。通过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当好全县产业项目建设主体的法律顾问,助力产业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

四、加强乡村法治宣传

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组织各普法责任单位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的乡村振兴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活动,让控制乡里、祸害一方、把持基层政权、操纵破坏基层换届选举、垄断地方资源、侵吞集体资产的农村黑恶势力无处安身。采取普法宣传车、法律赶集、专业律师下乡普法等形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婚姻家庭、劳务问题等与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增强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五、推进乡村法律援助工作

切实服务于困难群众,对申请劳动工伤、损害赔偿、讨薪维权的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为经济困难群众申请法律援助提供便捷服务;对符合条件且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电话预约法律援助提供上门服务;对留守儿童家庭发放法律援助联系卡,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对失业、未成年、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困难群体实行惠民公证服务,依法减免公证收费,简化审批程序。

六、严格管理特殊人群

落实好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定位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中的高危人员,加强动态化、常态化管控,发现有重新违法犯罪苗头的,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杜绝脱管漏管,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开展特殊人群的职业技能培训,聘请专家对农村特殊人群开展种植养殖业专题技能培训,让其掌握致富谋生技能,实现就业创业,顺利融入社会,维护乡村安宁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