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财政局关于对县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复函

时间:2020-11-09 18:00来源:紫阳县财政局
标题 紫阳县财政局关于对县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号建议的复函
编号 9 办理部门 紫阳县财政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储成斌 签发日期 2020年11月9日 类别 A
正文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们贫困地区的重大历史使命。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省市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我县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8340户129221名贫困群众按期脱贫,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27%,顺利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全县累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70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7229个,其中建成集中安置点139个,搬迁群众19279户64168人,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376处,新建通村通组道路2145公里,改造户表39426户,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村活动室86个,群众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今年完成剩余1989户3836人脱贫任务后,全县决战脱贫将实现圆满收官,步入推动乡村振兴、加快赶超发展的新征程。
        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对加快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升群众工作认可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以及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资产,国家和省市出台了《指导意见》,要求按照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和运行机制,提升资产管理维护水平和带贫益贫效益。但从目前来看,一些扶贫资产还存在资产移交不及时、产权归属不明晰、管护职责不明确、运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重建轻管、只建不管、一交了之、一分了之等现象仍然存在,既对资产长期正常使用、稳定发挥效益带来影响,也是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扶贫领域负面舆情的潜在隐患。
        建议:
        一、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具体办法,按照“县级统筹、行业指导、镇村落实、群众参与”的模式,细化相关部门和镇村工作职责,落实各个环节工作责任,根据扶贫资产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管理方式和措施,科学规范实施扶贫资产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确保经营性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二、组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资产界定移交、登记备案、运营维护、收益分配、监督管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公产部门主管、镇级财政所牵头和村级公共资产理事会负责的管理体系,建立资产收益+财政补助+群众缴费等多元化投入机制,以扶贫资产收益滚动投入为主,每年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落实公益性岗位用于镇村管理人员,积极推动受益群众缴费进行补充,保障扶贫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做到有人管、有钱管、有机制管。
        三、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将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调研计划,听取审议县政府关于扶贫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适时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县政府主管部门和镇村按照公开透明的要求,推行公示公告制度,将扶贫资产运营管护、收益分配、资产处置等情况分级予以公示,定期向社会公开,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相关责任单位、基层组织和相关人员失职失责、管理不力等问题,以及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中违纪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追责问责。
回复 刘大宏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建议”收悉,现函复如下:
        2016 年以来,紫阳县累计实施道路、饮水、桥涵、产业扶贫等各类扶贫项目 4300 多个公益性、经营性、到户类扶贫资产,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
        为发挥好扶贫资产的最大效益,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今年,我县严格按照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等 7 个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陕扶办发〔2020〕15 号)的具体要,严格按照扶贫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开展了扶贫资产“自下而上”的摸底核查工作,“自上而下”的核对工作,并牵头组织多部门开展了四轮业务检查、规范指导。部门、镇村分级办理了资产移交和交接手续。各级按照公益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门别类建立的资产台账。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 11 个文件,对行业领域的扶贫资产管理的进一步明确了管护要求,镇村建立相关的资产管护制度,形成了资产“有身份”,管理有人抓的良好开端。
        后期,我们将继续把未审计验收确权的项目,做好资产确权移交,并针对资产的长效管护继续抓实抓细。切实做到体制健全,规范管理,永续利用。让扶贫资产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构建长效稳定的带贫减贫机制提供物质基础。
        十分感谢你们对我县财政工作的支持!诚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财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