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中游,巴山北麓,地处陕西南部的紫阳县,自古以来便是有名的茶叶之乡与民歌之乡。来到美丽的山城紫阳,行走在古朴的石板街道,总有当地居民哼唱着民歌小调,徐徐走过你的身边。
看到记者驻足倾听,好几位老乡热情地上前介绍:“你要是对紫阳民歌感兴趣,那就要去何老汉家看一看。”
据老乡们介绍,今年六十五岁的何耀信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民歌大王”,要欣赏原汁原味的紫阳民歌,何老汉的演唱是一定要听的。记者驱车来到何耀信家中,看到老人身着地方服饰,在自家院落中为十多位客人演唱经典民歌,悠扬婉转的曲调如同淡淡的茶香,在众人心头弥漫开来。
待表演结束后,记者就紫阳民歌与老人攀谈起来。“从人民公社时期唱到党的十七大召开,紫阳民歌已经成了我的命哩。”谈及自己半个世纪以来演唱民歌的经历,老人的眼神中满是自豪。他对记者说,从十几岁跟老人们学唱山歌开始,演唱和传承民歌便成为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内容。“无论在紫阳茶山上还是汉江游船上,走到哪我的民歌就唱到哪;乡亲们无论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只要有需要民歌的地方,我就要为大家把歌唱好。”
从传统的登山小调、船工号子,到歌颂农村生活变化的新民歌,老人已经数不清自己收集和创作了多少首民歌作品,然而聊起民歌的具体内容,老人却如数家珍。“我唱的民歌有老辈人传下来的,也有自己创新的,看到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民歌也随着丰富起来了。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我老汉唱民歌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聊到高兴处,老人的歌声再一次响起。
2006年,紫阳民歌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何耀信也在今年被陕西省文化部门认定为紫阳地区唯一的民歌文化传承人。谈及紫阳民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老人既充满信心,同时也抱有些许担忧:“在紫阳,每个人都喜欢听民歌、唱民歌,为大家教唱民歌、传承民歌,是我最大的希望和责任,就是怕现在的年轻人哪,愿意学习民歌的越来越少了。”
目前,何耀信创立了民歌文化培养基地,专门跟他学唱民歌的学生已有五十多人。同时,紫阳当地先后创办了数十个民歌演艺社团,民歌课程已被列入紫阳县多个中学的授课计划。“明年春天,你们可一定要再来紫阳,到时候请你们到茶山上品新茶,我老汉再给你们唱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