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日报》:越走越宽的小康路

时间:2016-01-29 09:49作者:璩 勇 张福华 璩华来源:《安康日报》

——四问高桥镇提前脱贫的信心从哪里来?

全面跨入小康社会,正在变得没有悬念起来。

从紫阳县高桥镇的实践看,所谓脱贫路其实就是群众奔向小康的路。并且道路变得越来越宽畅。从乡镇的角度看,除过群众强烈脱贫奔小康的意愿,多年来,党委政府领导下干群齐心打下的坚实基础,更有好政策的强力支撑、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地方党委政府的主动有效作为汇聚的合力。

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改变下的农村

记者在高桥镇深刻感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对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高度认同。一些干部觉得最轻松的是,再不会一遇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天气就紧张慌乱了。居住在危房险地的困难群众全部安置进小区。这些房屋可能还不够宽大舒适,但是已经远远超过贫困户原先房屋的水平了。水、电到户是必备设施不说,每个单元专门配套了公共浴池和水冲式厕所。对这部分政策兜底的贫困户,如果不是处在鳏寡孤独造成的困境中,他们甚至可能靠自己的双手,生活得比另外一部分因病致贫的群众好。

列入五保户进入敬老院享受养老安置的群众状况更好一些。他们有专门的炊事员,过去很奢侈的吃肉现在是经常的事情。他们还把吃不完退给他们的生活费积攒起来。

政府兜底部分群众的改变极其明显,但是,更大范围更深刻的改变是对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不是搬迁移民,不少群众一辈子不会走出大山,不是搬迁移民,不仅像郑远元这样在全国各地建立连锁店的愿望无法实现,就是像谭开建的茶园、李远权的农业园区也很难形成。郑远元告诉高桥镇干部,自己不缺技术,也不缺资金,更不缺市场,但是他缺人——大量能够从事修脚行业的员工。

想象还是在原来那种状况下,一个农户养几头猪、种几亩地,他们会离开土地吗?他们能够从土地中获得应有的回报吗?正是在搬迁移民之后,他们的观念才被深深改变。一位干部总结得很到位,“过去总以为不养猪没有肉吃,不种庄稼没有饭吃。现在是不养猪天天有肉吃,不种庄稼天天吃的是细粮。这都是过去无法想象的。”

与此同时正在形成的是职业农民,在谭华锋的茶园,不仅培训着移民安置小区的妇女成为专业采摘工,还花5万多元钱把一名大学生送往江西婺源学习深造。在李远权的玉米加工厂,一些农村女子换上工装,在流水线上熟练操作;在超市、在幼儿园、在诸多公益性岗位,村民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各级各部门的力量与影响

对于高桥来说,这些年各级各部门的帮扶直接可见,同时也影响深远的。

市委政法委2008年在裴坝包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包抓帮扶5年。不仅解决了村上问题,镇上有项目需要支持,也样样有着落。平均每年支持各类项目在200万以上。当时,市委常委、政法委领导的党建联系点也在裴坝村。总是定期来裴坝调研座谈、定期召开会议,扶贫党建一起抓。为高桥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市委办公室2014年开始在裴坝抓茶叶园区建设,两年来已经为裴坝争取项目资金过300万元。裴坝茶叶园区争创为市级茶叶产业园区。未来三年,将争取创建为省级茶叶产业园区。不久前,市委办领导又前往裴坝研究指导园区建设。

市林业局在双龙村抓扶贫。大车小车拉来近百万株苗木用于道路、庭院绿化,还先后安排退耕还林、三化一片林、庭院绿化、补植补造等项目,协调争取改灶改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类资金过百万,支持高桥发展。目前资金均早已经到账。

县国土、林业、水利、移民局等在任河漂流项目上给予了特殊帮助。当然,在县直各部门的支持中,最算“吃偏碗子”的是劳动技能培训。厨艺培训、电焊工培训、建筑工培训,特别是修脚产业技能培训,投资最大。一个修脚技工培训花费接近千元。与其他培训不同,免费吃住,连来去路费都报销。镇长乌胜鸿说,因为高桥报名参加培训的人数多,去年有两期培训班直接放在高桥进行。

高桥新增的六种农民增收方式

高桥镇镇长乌胜鸿告诉记者,在近几年来的探索中,高桥镇探索总结归纳出6种新的农民增收方式。一是部分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每年获得400元流转费,全镇流转3400亩土地,400多户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增收;二是依托园区实行订单农业。公司通过园区辐射全镇4万亩耕地,为工厂提供玉米原料,实行订单农业,公司为签订收购合同、按照公司标准要求规范种植的农户提供籽种、并高于市场价50%价格收购;三是园区管理用工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工厂用工。目前工厂尚未正常运转,用工在40人左右,月工资1800元到2000元不等,一旦正常运转,工资将在2500以上,用工可达到200人。五是入股分红。入股资金是县政府扶持给贫困户的,根据家庭贫困程度,扶持金额1万到2万不等。这些资金入股到开源公司,公司以年10%的比例为农户分红。六是依托修脚产业,大面积免费培训,鼓励困难群众外出从事修脚产业。目前,外出修脚群众已经超过6000人。此外,镇政府还整合、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群众增收。

这样的分类方式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全面,这里暂且不论,但是总体而言,都不同程度拓宽着群众的增收渠道,这是十分清楚的。我们期望高桥镇,继续这样留意培植和发展新的脱贫增收方式,继续在未来几年对困难群众精准施策。

值得高兴的是,依据高桥镇最新统计数字,全镇现有贫困村8个、贫困户2026户7036人。截至2015年底,实现净脱贫914人。

高桥镇党委书记刘磊表示,高桥镇已经排出日程表,到2019年,全镇消灭贫困村,全镇2.1万名群众全面实现脱贫、同步小康社会!

原载2016年1月29日《安康日报》一版:http://sjk.akxw.cn/akrb/html/2016-01/29/content_1247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