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标题):关于在部分镇推广精制茶、名茶生产管理及加工技术的提案
提案人:张宁培(毛坝镇人民政府)
理 由:茶乡紫阳,名茶加工技术犹为重要。我县在名茶加工技术中已有突破,成就显著,但目前全县仅仅局限于县城内1-2个茶厂。作为茶业大县,各镇茶园管理还不很规范,其主要原因也在于缺乏企业带动与投入。各镇所建茶厂大部分为初制加工厂,技术、设备难有突破,导致经济效益不高。如果将好的加工技术推广至除县城周边以外的产茶大镇,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全县茶业产业再上规模,不负“茶乡”之称。
建 议:以企业带动为主要模式,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从茶园建设、管理、采摘、加工、销售上与已经具备较高水平的茶叶加工厂接轨,初步形成全县名茶加工、名茶厂网络。继续拓宽茶叶销售渠道,提升紫阳富硒茶品牌知名度。
审查意见:请县茶业局办理。
回复意见:
紫阳县茶业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30号提案的复函
张宁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部分镇推广精制茶、名茶生产管理及加工技术的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镇、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紫阳富硒茶产业化建设各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就,特别是全县茶叶加工体系建设和茶叶加工机械、机制技术推广不断快速推进。截止2010年,茶叶加工厂(点)由“十五”末的97个发展到227个,其中标准化茶厂15个(蒿坪2个、双桥1个、红椿3个、高桥1个、城关1个、向阳2个、焕古2个、洄水1个、麻柳1个、毛坝1个),名优茶加工厂149个,初加工厂(点)63个,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荣获四十多项国际国内茶叶质量评比大奖。
尽管如此,也正如您所谈到的,目前茶叶生产加工环节仍然是紫阳富硒茶产业发展的短处。产业链条没有突破,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还是空白;现有茶叶企业(厂)布局不尽合理,生产经营不够规范,缺乏投入、实力弱,主要停留在初级加工水平,对产业带动力度不够强;茶园生产管理尚处于较低水平,管理还不到位,发展不够成熟,等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和影响了紫阳富硒茶产业建设进一步升级上水平、增规模扩效益。为此,我们将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始终建议县委、县政府将紫阳富硒茶产业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以增强各镇、各部门重视,夯实责任,力争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共促产业发展。今年县上对茶叶产业继续实施重点考核,并将新茶园发展和茶叶专业示范村建设列入了全县20项重点工作,严格落实了包抓责任促落实。
二、狠抓技术培训。着立围绕组织开展种、管、采、制、销等茶事竞赛活动抓技术培训,激发全县涉茶农户、企业(厂)、营销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全面推动茶叶技术普及,促进茶叶生产管理、加工和销售。技术培训我们每年都在开展,今年春季已经集中组织完成了14个茶叶镇、61个茶叶村、40余场次技术培训,下半年将围绕夏秋茶生产、秋冬茶园管理、新茶园建设、茶叶营销及评茶员举办培训活动。茶事竞赛活动是从去年开始的,我们将继续推动此项活动。
三、狠抓科技示范。一是重点围绕茶叶专业村建设,加强新技术应用,通过示范出成效,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引进茶叶新机械、新设备,在试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大范围示范推广和应用,不断提升全县茶园管理机械、茶厂生产设备装备水平。
四、狠抓加工体系科学规划。针对当前茶叶加工厂(点)分布还不够合理的情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优胜劣汰原则,积极引导茶厂资源整合,促进合理分布;同时按照统筹兼顾,从实际、实效出发,合力规划新加工厂布局和建设,大力引导社会上有意愿的业主、有识之士和农村大户,进入茶叶加工领域,投资办厂兴业。
五、狠抓宣传和招商引资。积极促成县外大型企业落户紫阳,投资紫阳富硒茶精深加工、新产品开发和茶叶物流体系发展,形成龙头,引领紫阳富硒茶产业升级,实现质的跨越发展。以前由于受茶园基地建设水平低下、大交通等落后投资环境的长时间影响和制约,茶叶招商难、难招商,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企业进驻紫阳搞茶叶,加之本土茶叶企业实力弱,茶产业一直没有旗舰龙头企业带动。因此,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立足基地的不断完善和做好、做实、做强,立足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现实良好的交通,持续做好产业宣传、招商引资工作。
六、狠抓企业帮扶和企业、市场管理。积极搭建平台,协助支持县内茶叶企业从各种渠道申报茶叶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扶持,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争取县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对茶叶企业、茶厂进行政策性的无偿投入扶持,增强发展后劲,使本土茶叶企业、茶厂不断壮大。继续强化对茶叶企业、茶厂和产品市场管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质量、保安全,构建良好市场,维护紫阳富硒茶声誉。过去几年,在市县工商、质监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直坚持抓企业和市场管理,着力查处假冒伪劣、不规范经营、侵权等行为,通过下硬茬管理,取得明显成效。
七、狠抓品牌建设与发展。品牌是彰显产业优势的核心,也是争夺市场的根本,只有依靠响亮品牌才能兴企立业。未来五年,一是坚持继续拓展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规范化的专营连锁店和大型区域性营销中心,广布对外展示营销窗口,宣传品牌和产品,扩大影响力;二是将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紫阳富硒茶全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打造,依靠品牌的升级加快产业跨越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茶叶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对我们的答复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请一如既往的继续关注紫阳茶业事业,促使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联系单位:紫阳县茶业局
联系电话:0915—4422936
二〇一一年六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