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标题):关于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建议
提案人:唐枭邦(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理 由: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殊经济地域空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增长极”,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对于推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工业园区自2009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备受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园区土地整合、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县级财政财力有限,对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实力不足,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园区招商引资和落户企业建设发展的效率和积极性,制约了园区建设发展。因此,创新园区建设融资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成为县工业园区当前建设的当务之急。
建 议:鉴于我县工业园区目前处于起步初期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入不足的实际情况,建议县政府加快改革园区建设融资机制,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思路,多渠道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具体提出以下对策:
1、成立工业园区开发公司,搭建园区建设融资平台,通过BT(建设—移交)、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多种灵活方式融资,承担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任务。
2、抢抓陕南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机遇,对园区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打捆包装,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协调交通、水利、林业、环保、电力、通讯等部门,把园区道路、给排水、绿化、污染防治、电网、通讯等纳入部门工作规划,重点推进。
3、按照“多予少取”原则加大本级财力投入,设立园区专项资金,将园区土地出让金按比例反馈园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4、“引凤筑巢”,采取免征相关税费和地价优惠等方式,鼓励企业参与工业园区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
审查意见:请县政府办理。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全委会第40号提案的复函
唐枭邦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创新融资机制,多渠道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建议”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2008年,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获省政府审批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的原则,全力推进中国紫阳硒谷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和阶段性成果。一是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300万元,完成征地1000亩,修建硒谷大道2.85公里、河堤4100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7公里,完成市政路段900米管道及配套雨水井、排污、排水沟、路沿石铺设工程,安装路灯29盏,建成移动基站、联通基站各一座,移动电话、固定电话和ADSL宽带已在园区普及,北环路一桥、二桥、三桥和35千伏农电变电站和110千伏国电变电站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二是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园区按照生态化工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采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强、投资密度高、税收贡献大、有自主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强、并且以生产加工富硒食饮品为主业的企业优先进入核心区,非金属矿物业品制造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企业进入园区非核心区的企业入园模式,先后引进硒谷矿泉水、紫阳富硒食品、龙泉花岗岩建材、金星烟花爆竹、闽秦茶业、洪兴页岩砖建材、宝隆建材、天原富硒食品等10家企业入园。
在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工业园区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县财力有限,投入不足,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为此,县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全力加快园区基础建设,努力提升园区实力。一是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积极落实工业园区税收返还、财政支持等扶持政策。二是进一步探索创新园区建设和运作模式,搭建以经济实体作为园区投融资及开发建设平台,由政府投入土地和财政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使有限的资产、资金、资本合理有序调配和流动,实现资源资本化,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三是进一步盘活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工业园区是工业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在今后的工作中,县政府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打造成为紫阳经济新的增长极。
感谢你对紫阳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关注,请你为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5-4421637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