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紫阳县十一届一次全委会委员提案第21号

时间:2012-05-11 14:16

案 由(标题):关于加强紫阳民歌品牌建设的建议

提案人:陈启安(县文广局)

理 由:

紫阳民歌是我县最具特色最具价值的文化资源,在国内文化艺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因全国首部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紫阳民歌在保护传承和创新提高工作上,存在认识不高、制度缺失、体制落后、人才断档和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内冷外热”现象十分严重。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的背景下,加强和改进紫阳民歌品牌建设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建 议:

一、建议成立紫阳民歌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紫阳民歌品牌建设纳入县级部门和镇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的重要指标。

二、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央视“民歌中国”、“星光大道”等平台,集中展示紫阳民歌魅力,扩大紫阳民歌对外影响力。适时举办全国性民歌大赛。

三、全力做好紫阳民歌“内热”工作,扎实推进“四进”工程,抓好民间民歌社团建设和广场民歌文化活动。

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县汉剧民歌文化研究中心和县文化馆专业人才,解决人才断档危机。

审查意见:请县政府办办理。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全委会第21号提案的复函

陈启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紫阳民歌品牌建设的建议”收悉,现函复如下:
  紫阳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陕南文化的代表。通过新世纪以来不断宣传推介、传承保护和发展创新,紫阳民歌为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紫阳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紫阳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没有市场就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品牌,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我们将积极抢抓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充分挖掘紫阳民歌文化产业资源,通过市场化来促进民歌文化的产业化、品牌化。一是健全民歌文化保护和发展专门机构。成立了紫阳县民歌品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专业人才队伍配置,建设一支集编、创、导、演、研行当齐全、人力资源充足的民歌文化人才队伍,为民歌文化品牌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大力推进紫阳民歌民间班社发展,镇镇组建民歌演艺队,带动紫阳民歌普及传承。二是精心策划民歌文化产业项目,力争快出效益。今年上半年,我们策划包装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作曲,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尚飞林作词,中国东方歌舞团著名青年歌唱家张燕演唱的歌曲《紫阳是个好地方》,并在第八届富硒茶文化节文艺晚会上演出,紫阳民歌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也正在策划制作紫阳民歌光盘第二辑。下一步,我们将实施“走出去”战略,全力包装紫阳民歌进军央视舞台,向全国观众展示紫阳民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目前,县委、县政府正策划包装我县青年歌手彭忠波走上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积极争取县文化建设项目,建成一所集文化宣传、展览展示、群众文化、图书借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艺编创及文化产业经营于一体的县文化艺术中心,彻底改变我县县级文化阵地落后的局面;结合旅游景区点建设,做好民歌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打造具有紫阳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和民歌演唱队,解决游客吃住娱乐问题,增强旅游吸引力。三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业务单位负责的紫阳民歌品牌建设工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县民歌演艺公司,积极生产特色民歌文化产品,精心策划一台高质量、高水平的民歌民俗文化舞台文艺节目供游客消费或进入大中城市院线,不断寻找市场、满足市场。积极引进大型境外文化企业参与紫阳民歌产业开发、发展,探索并建立“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机制,吸引、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民歌产业领域,形成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四是建立健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评制度,加强对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考核考评,最大限度调动全县力量,推动紫阳民歌文化品牌快速形成。
  感谢您对紫阳民歌文化的关注,并恳请您一如既往地对民歌文化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5-4421637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