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由(标题):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提案
提案人:政协经科委
理 由:我县是农业大县,全县35万人中就有30.9万农业人口,由于受各种条件和居住环境的限制,农民增收渠道异常狭窄,只有靠外出务工来解决家庭支出所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县年均在外务工的剩余劳动力就突破了8万余人;从务工者所从事的行业工种来看,可分为两大类:第一大类为从事矿产开采,第二大类为从事公司、工厂普通操作工;而从事低收入、高风险行业的人员占据了务工人员总数绝对大的比重。目前这种不尽合理的就业现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务工者本身择业存在严重缺陷;整体素质偏低,择业观念陈旧,职业技术水平较低,基本没有接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外出务工人员急功近利对政府提倡的职业技能培训响应的热情不高等。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对剩余劳动力的培训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不到位,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组织化程度不高,培训资源、资金未能得到整合等方面的问题。搞好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既是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提出的新任务,也是一项事关民心,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
建 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建立“党政牵头,全社会参与、部门协调服务”的工作机制,县上成立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对职业技术培训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建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制定相关培训政策,编制《紫阳县剩余劳动力培训中长期规划》,明确培训目标、原则、要求、资金保障等内容,使剩余劳动力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二是要把培训工作纳入相关部门和培训机构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实行动态管理。三是要加大对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讲座、会议、印发资料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及对剩余劳动力培训的要求,宣传优秀农民工、高级技工、土专家的先进典型事迹,传递各地用工信息,提高各级干部群众对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的认识,在全社会树立靠技术致富的观念,增强搞好剩余劳动力培训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激发剩余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情。
(二)整合培训资源,加大经费投入。一是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发挥人劳、扶贫、民政、教育等技能培训主渠道作用,各部门之间要互通信息,通力配合,把分散的培训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结合能熟练掌握技术所需,确定对剩余劳动力进行短、中期培训,达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的目标。二是合理利用我县职校资源。职校的教学应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整合师资、设备、校舍等资源,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选调、招聘部分适合搞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师,改造提升、购置一批供技能培训的设施,以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把剩余劳动力培训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县财政加大配套资金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有关部门、参训人员较多的镇及培训机构予以奖励。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定向培训的体系。
(三)着眼长远目标,创新培训方式。一是与市场挂钩,强化培训与输出结合。组建剩余劳动力用工信息站,探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开展定单定向培训,建立起用工绿色通道。二是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培训机构积极性。鼓励经人劳部门审查合格的民办、个人机构,承担政府财政支持的培训项目。对培训资金较大的培训项目可通过政府补一点、自己交一点的形式,由政府向剩余劳动力发放“培训卡”或“培训券”,剩余劳动力自行选择培训内容和地点,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培训内容、只向剩余劳动力收取培训卡,统一凭卡到培训中心结算。形成政府监督、培训机构自由竞争、农民自主选择的新格局,激发培训主体和培训对象的积极性。在师资聘请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广纳贤才,竞争上岗。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人,带富一片;对有经济基础和经营能力的剩余劳动力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剩余劳动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普通工、初级工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努力使剩余劳动力由体力型、数量型向技能型、质量型转变。
(四)搞好跟踪服务,维护剩余劳动力权益。县上培训中心和相关部门要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及时掌握受训人员就业和胜任工作情况,不断调整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增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和适应性。同时,要加强对剩余劳动力的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受训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工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使我县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真正实现“出得去,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审查意见:请县人社局主办,县教体局、扶贫局、民政局协办。
紫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于对政协第十一届一次全委会第4号提案答复的函
政协经科委:
你委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劳务输出成为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达8万人左右,劳务收入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我县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技能水平总体偏低,在外主要从事的是矿产开采、建筑等高危、重体力行业工种及普工、服务员等低收入行业工种。
今年,我局结合你委提案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人社局、财政局、发改局、农业局、扶贫局等10多个部门为成员的紫阳县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抓好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民工工作。同时,我局安排两名领导共同负责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副局长张修安负责培训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纪检组长任磊负责对培训机构开展免费技能培训的质量监管,确保我县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是强化责任考核。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列为对各镇、各定点培训机构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要内容,根据责任主体不同,实行分类考核。对各镇社保站,以培训工作宣传及生源组织完成情况为考核重点,对各定点培训机构,以培训具体组织实施及培训质量为考核重点。
三是规范培训管理。自2011年起,我县对全年培训工作,根据各镇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需求及市场用工情况,拟定全年培训计划专业(工种)及任务,按专业进行公开招标,确定定点培训机构。2011年,我县通过公开招标,共有安康市技工学校、安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安康市华联职业培训学校、安康市创新职业培训学校、安康市志成职业培训学校、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等6家培训中标,涉及生猪养殖、茶叶初制加工、计算机操作员、中式烹调、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商品营业员、公路养护工、电工、电焊工等10个专业,全年共计培训1528人。2012年,我县继续坚持定点培训机构公开招标制度,通过公开招标,今年计划开展蚕业工、茶叶初制工、家畜饲养工、计算机操作员、电工、中式烹调、中式面点、汽车驾驶员等14个专业共计1400人,涉及市技工学校、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7家培训机构。在培训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我局重点做好培训质量监管,对每期培训班,做到培训前开班审查,审查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安排、培训人员类别等是否符合培训要求,培训期间,进行不打招呼巡查,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行为,确保培训质量。
四是加大资金投入。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我局首先在培训资金上给予大力保障,对每年省级拨付的就业专项资金,切块用于技能培训的资金不低于就业专项资金总额的25%,所有短期培训项目均免费开展,不收取培训学员任何费用。2011年,我县筹集就业专项资金1078.23万元,其中用于培训支出309.6万元,占全年资金总量的29%。
五是创新培训方式。一方面,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开展以茶业、畜牧等为主的产业培训,并加大小额贷款工作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投身主导产业建设。另一方面,依托我县在外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订单式”培训,2011年向江苏泰州、福建莆田等地企业输送劳动力1600余人,输出前均在县内进行了短期的岗前培训。同时,与安康市技工学校、安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市内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合作关系,重点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开展半年至二年的学制技能培训,培训后颁发“双证”(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由学校直接推荐就业。
六是加强权益维护。为切实做好农民工劳动权益维护工作,我局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劳动监察大队,并积极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在各村聘用兼职信息员,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情况做到实时监控,积极妥善地解决劳资矛盾,2011年,我局共处理各类劳资纠纷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23起,追讨农民工工资380余万元。每年结合“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大力开展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务工常识、公民道德等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
下一步,我们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紫阳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五年规划》,待县政府审定后实施,使我县就业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感谢你单位对我局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我局将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有效转移就业。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开发股
联系电话:0915-4426575
二0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紫阳县教育体育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4号提案的复函
政协经科委: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职业教育培训是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近几年,我们将培训任务下达到各中心学校和县职教中心,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年培训1000人次左右。
1、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常规工作管理,提高培训质量。为了使培训过程和环节更加规范,我们加强了培训工作的常规管理,从计划制定、方案落实、培训实施、就业质量、跟踪服务等进行了全程监督,提高了培训质量。在培训过程中,采取了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强化实践、模拟讲座等有效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技能水平和就业技巧。
2、加强师资培训,完善技能培训设备建设。为了适应培训学员就业的市场对专业多样化的需求,拓展培训的范围和专业,我们在对现有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同时,每年都要选派5名左右的教师到大专院校进行相关专业的培训,聘请10名左右校外专业教师,提高培训效率。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加强实训设备建设,投资320万元的实训设备即将安装到位并投入使用,从而大大缓解职教中心实训设备不足的现状。
3、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开展灵活的培训方式。我们通过电视、网络、散发传单和一些典型事例来进行广泛宣传,将宣传的触角延伸的每个乡村,通过社会的认可来促进培训工作。为了便于学员的培训学习和学校资源的充分利用,根据我县学员居住分散的特点,除了在职教中心集中培训外,我们分别的学校条件较好的毛坝、高桥、瓦庙、红椿、焕古、蒿坪设立了培训点,使学员能够就近参加培训,减轻了学员的经济负担。
4、进一步完善就业体系,落实跟踪服务工作。职教中心在深圳、上海等地设立了就业办事处,负责学员的就业与跟踪服务,并与多家知名大型企业签定了订单培训协议书,培训全部都能上岗,反响较好。
在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很多不足,今后,在职业教育培训培训工作中,将按照上级要求和你们提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做好教学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整合师资、实训设备、校舍等资源,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选调、招聘部分适合承担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师,改造提升和购置一批供技能培训使用设施,以满足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我们将不断改进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
联系电话:0915-4421319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