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紫阳县十一届二次全委会委员提案第38号

时间:2013-04-11 08:33

  标 题:关于加强茶叶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江祖友(紫阳春富硒茶业有限公司)
  案 由:紫阳茶在历史上享有盛名,“自昔岭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是最好佐证。新中国成立后,紫阳茶几乎占领了整个西北市场,上世纪80年代末,紫阳茶特有的富硒地被发现后,盛名国内外,然而曾占全省总量60%主导地位的紫阳茶,到2000年跌至20%以下,“只闻茶名,不见茶叶”,紫阳茶产业发展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遭遇了滑铁卢。面对全县渴望以茶致富的茶农,紫阳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开始了为期10余年的重振茶产业雄风,打造中国驰名商标的战役,如今一个拥有17万亩优质茶叶基地、带动15余万茶农致富,陕南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中国第一个“全国富硒绿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落户紫阳。如何抓住紫阳茶难得的发展机遇,脚踏实地的做好茶叶产业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做大做强茶产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逐步满足消费者对紫阳茶的需求,重振紫阳茶雄风,已摆在政府和茶叶企业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建 议:
  1、加大茶叶产业发展投入。各级各部门要筹措资金支持茶叶产业发展,主要用于茶叶苗圃基地的建设,茶园的改造与发展,良种推广与技术培训,茶叶龙头企业的培育壮大,茶叶加工和茶品牌的创建宣传,茶叶销售网络和市场建设等。鼓励支持茶叶生产企业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叶基地综合生产能力。引导鼓励金融部门对茶叶种植大户、专业村、骨干企业给予贷款支持。
  2、新建茶园的选址,不能选在与农户较远的地方,不利于茶园的管护和采摘。
  3、加强本地茶种育苗的监管,防止外地苗木的流入,影响育苗质量。
  4、加大中低档茶叶的生产力度,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紫阳茶的需求。
  强化市场监管,保户好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严厉打击茶叶商贩购买外地茶叶充斥、扰乱紫阳茶叶市场。
  审查意见:县茶业局办理

紫阳县茶业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38号提案的复函

江祖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茶叶产业化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您建议很好,都是当前乃至今后茶叶产业建设中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衷心感谢您对紫阳茶产业发展的关注和关心。现就您提出的五个方面的建议分别函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茶叶产业发展投入问题
  今年以来,为全面完成全国富硒茶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并顺利通过验收,围绕茶产业建设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直接和间接投入。一是基地建设投入,全年新建紫阳种无性系丰产密植茶园6000亩,政府将筹集投入的种苗采购费为600万元,是去年的3倍;二是支持省、市现代农业茶叶示范园区(红椿盘龙、紫阳富硒茶文化产业园)建设已累计投入约1500万元;三是对紫阳富硒茶的宣传推介及示范区创建基础资料、软件建设、验收等已投入约100万元,还将投入100万元;四是支持茶叶职业农民示范村和“茶叶万人技能培训”约100万元;五是扶持红茶生产线技改及陕青茶加工设备投入约400万元;六是对茶叶专业村示范茶园基础设施,育苗圃基础设施,茶园绿色防控等投入约300万元。以上是由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和捆绑项目筹集的茶产业建设资金总计为3100万元。同时县政府还通过财信担保、加大对金融部门支持重点产业建设考核力度、有效增加银行储蓄等措施为茶叶企业争取流动资金7000余万元。今后,县政府还将紧紧围绕茶产业工作重点,每年筹集不少于2000万元资金用于茶产业建设。
  二、关于新建茶园选址,不能选在与农户较远,不利于茶园的管护和采摘的问题
  近几年来,在新茶园建设中,按照“低山茶叶蔬菜,中山魔芋蚕桑,高山木本药材”的立体农业模式来布局茶叶基地,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连片,整村推进;本地品种,无性系栽植的建设原则,同时还配套了生产道路、茶园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更加注重了茶园建设的质量,大力推进标准茶园培育。在去的基础上,今年启动了22个茶叶专业村建设,在专业村中又启动了4个茶叶职业农民示范村建设,着力打造2小时山地茶园观光带,这些村均处于低山河边,农户比较密集,劳动力相对丰富,茶叶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不断提高茶园建管水平。上述措施和做法集中体现了便于茶园管理和采摘的要求,在今后的基地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和模式,不断扩大标准化茶园规模。
  三、关于加强本地茶种育苗的监管,防止外地苗木的流入,影响育苗质量问题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大力繁育推广紫阳种,严禁调入外地种苗就已形成共识,2010年刘济兵副县长分管农口工作后,明确要求不再从外地调入茶树种子、苗木,自此全县没有从外地调入茶树种苗,新建茶园全部采用紫阳种无性系茶苗栽植。
  对加强本地茶种育苗的监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紫阳本地茶种母穗园培育。为了给育苗业主提供足够的扦插接穗,每年年初县政府对各相关镇分别下达了紫阳本地茶种母穗园培育任务,并进行督促检查,严格考核,以满足育苗优良穗条供应;二是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每年县政府对育苗业主所在镇的政府落实了援建和监管责任,要求当地政府不仅要帮助育苗业主解决育苗土地及环境保障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对育苗业主的监管,防止外地穗条流入;三是由县茶业局严把品种纯度和苗木质量关。一律要求各育苗企业和大户建立母穗园培育(采集)档案,周详记载培育的品种、地点、面积、穗条来源及产量,由县茶业局派专业技术人员依据档案记载认真进行核查,符合品种及纯度要求的才列入政府采购对象;已建立紫阳茶树种苗标准(由省质监局颁布实施),以规范种苗质量;同时在茶苗出圃采购时,由县茶业局、农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和采购单位人员组成验收组,依据标准对茶苗进行检疫和严格验收,以保证茶苗的纯度、质量。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苗木监管办法措施,加大巡回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苗木质量,杜绝外地苗木流入。
  四、关于加大中低档茶叶的生产力度,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紫阳茶的需求问题
  我县茶叶企业和茶农只注重生产春茶,而忽略了夏秋茶生产,使夏秋茶原料浪费较大的现象已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领导对高度关注,为了进一步提高夏秋茶鲜叶利用率,增加茶叶企业和茶农的收入,2012年,县委、县政府把夏秋茶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出台了《红茶和陕青茶开发扶持办法》,对红茶生产和陕青茶生产的企业进行奖补和扶持,推进茶叶生产由绿茶向绿茶、红茶并进转变,由发展中高档礼品茶向高、中、低档茶转变,由春季向春、夏、秋三季转变,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提升综合效益。目前,全县已培育红茶生产线11条,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即将投入生产;落实陕青茶加工厂50个,正在组织设备采购,这一举措将进一步提高中低档茶业的生产力度。今后我们将多元化、高中低有机结合作为茶产品开发的方向,以多层次、多品种的产品满足不同习惯、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五、关于强化市场监管,保护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严厉打击茶叶商贩购买外地茶叶充斥、扰乱紫阳茶叶市场问题
  2012年,紫阳富硒茶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后,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加以保护。一是积极制定完善品牌管理、保护办法。政府相继出台了《紫阳富硒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紫阳富硒茶市场管理办法》。二是加强对全县茶叶市场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政府成立了由任红艳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党组成员、县总工会主席李龙安同志任副组长,工商局、质监局、茶业局、农业局、物价局为成员的“紫阳县茶叶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商局,负责日常事物。三是加强县城茶叶专业市场建设。利用安运集团原紫阳汽车站场地资源,对原西关茶叶市场进行了迁址建设,建成了比较规范的茶叶市场,重点对散茶经营强化了规范管理,划行归市,基本改变了原先有茶无市、有市不规范的局面;同时,在新的茶叶市场内设立了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局长任主任,工商、茶业局各一名副职任副主任,具体工作人员从工商、质监、茶业、农业、物价局抽调,驻场开展工作。四是积极建立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跨区域保护合作机制。主动邀请毗邻地区工商局负责人(安康境内各县区、高新区及四川万源市、汉中镇巴县等),首次召开了“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品牌维护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建立了联合整治茶叶市场的良好工作机制,扩大了品牌保护范围。五是加强市场专项整治。2013年3月以来,一方面,县工商、质检、茶业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县内茶叶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另一方面,在安康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赴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宁陕县、白河县开展了紫阳富硒茶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影响较大,成效明显。此项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形成长期化、常态化,以全力维护紫阳富硒茶中国驰名商标的声誉。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茶业局
  联系电话:0915—4423593
    
     紫阳县茶业局
201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