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代表建议案第06号

时间:2012-06-18 11:51

案 由:关于继续坚持县级部门包村制度的建议。

提案人:刘 毅(县招商局局长)

蒋学军(城关镇政府镇长)

李振国(向阳镇党委书记)

李晓华(双安镇党委书记)

喻明权(红椿镇政府镇长)

龚 颖(红椿镇党委书记)

许小玲(东木镇人大主席)

张帝慧(东木镇中心学校团支部书记)

刘治伟(东木镇党委书记)

杨小明(县检察院检察长)

李平全(县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

容:我县自2002年实行县级部门包村以来,通过各部门齐心协力工作,苦抓苦帮,从资金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三方面综合扶贫,村级班子建设逐步完善,管理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础条件显著改善,主导产业特色明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现代文明理念逐步深入,加快了富民强村步伐,促进了干部成长成才,推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各种矛盾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形成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凡是所包联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县级部门包联村制度是一项可持续开展的制度,应该继续坚持。

建 议:扩大县级部门包村覆盖面,完善县级部门包联村制度。

处理意见:转县政府办办理。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号建议案的复函

刘毅、蒋学军、李振国、李晓华、喻明权、龚颖、许小玲、张帝慧、刘治伟、杨小明、李平全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继续坚持县级部门包村制度的建议”收悉,现就你们的建议意见函复如下:

诚如你们所言,前几年,我县实行县级部门包村,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做大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方面,少数部门只是送钱送物,解一时之困,至于怎样指导帮扶村上发展生产、推动经济,认为这是镇村自身的事,缺乏长远规划,导致“输血”有余,“造血”不足。二是部分村组织片面认为,有了部门包村就能多投资金,多搞项目,而由此产生“等、靠、要”思想,自我发展、自主发展的意识弱化。

二是帮扶力度参差不齐。在包村工作中,既有政府职能部门,也有党群部门,不同单位间的性质决定了帮扶力度的差异。绝大多数党群部门及单线管理职能部门由于自身财力有限,重点倾向于智力扶持和引导群众发展生产,而在资金投入力度上显得较弱。相对而言,大部分管理项目资金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资金投入上要雄厚些,包村工作中资金扶持力度较强,所包联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等相对明显。

三是年度考核难。由于包村单位性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很难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始终存在“重刚性指标,轻软性指标”的问题,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帮扶了多少资金、争取了多少个项目、资助了多少名帮困对象等刚性指标,缺乏软性指标的考核,如通过整治软弱淡散党组织,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这些软性指标在考核中往往被忽略,导致了经济实权部门评先评优多,党群部门评先评优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村部门的工作积极性。

近年来,为适应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县委、县政府在认真总结经验、科学分析研判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是整合力量,重点突破。由过去“全面撒网”向“重点突破”转变,将市对县考核指标和全年重点工作任务归集整理为20项重点工作,落实包抓县级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从完善考核机制,强化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惩入手,整合各方力量,捆绑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合力推进重点工作,充分调动各镇、各部门和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全县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浓厚氛围,呈现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质量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的良好局面。我县连续两年在全市综合考核中位列优秀档次,2011年,获得了全市综合考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生产总值增速由全省第75位上升至2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跨进全省前十行列,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县”,受到中央表彰。事实证明,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后所产生的强大动力。

二是深化机制,真心帮扶。在强力推进重点工作的同时,对基层的帮扶力度不减。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镇、镇领导联村和镇干部包组联户工作机制,通过经常性走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呼声,了解民意,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同时,近年来,国家在扶贫开发上强调实施连片开发,我县也在扶贫开发规划中实施片区化,分年度开发。结合这一战略规划,逐年落实县直部门包抓新农村示范村、特困村,对1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1个县级新农村示范村和15个特困村实施重点帮扶,要求包村部门强化工作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力求使被包联村在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方面快速取得突破,同时发挥示范效应。随着片区扶贫开发的逐步推进,全县各镇各村均能得到重点推进。

三是实事入村,改善民生。在全力抓好农村10件实事的基础上,开展“实事入村”工程,统筹捆绑涉农项目资金,为每村安排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实事项目。首批“实事入村”工程计划已于今年5月底下达,涉及10个部门、21个镇、105个村,总投资3311.77万元,目前,各责任部门和镇政府正在抓紧组织实施。对于暂没有项目支撑的另外105个村,已列入第二批“实事入村”工程计划,责成县财政局、发改局积极争取资金,尽快安排解决。“实事入村”工程的实施,事实上全面加大了对各村的支持力度,并使之制度化、有序化、规范化,较之部门包村,避免了“争”、“抢”的尴尬。

感谢你们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并请一如既往地提出宝贵意见。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915-4421637

一二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