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以南,巴山北麓,汉江穿流而过的陕西紫阳,茶香弥漫了千年。自今年3月以来,该县“开麦吧!茶乡”茶文旅融合超级IP活动持续火爆,“民俗趣、乡土味、非遗范”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现在了全国人民面前。同时,“引来”的游客流量正转化为产品销量和消费增量。据测算,“五一”假期紫阳县接待游客28.86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56亿元,两项同比增长超过50%。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紫阳茶文旅成功融合的“密码”。
文化底蕴:为茶文旅融合赋予新生命
“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这句古诗生动描绘了紫阳茶的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紫阳县茶叶种植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在漫长的岁月中,紫阳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融入了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
而紫阳民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许多曲目都与茶相关。
“幺妹你生得嫩花花哟,活像一棵清明茶,人人见了人人爱,伸手就想摘一把。”在“开麦吧!茶乡”舞台上,来自紫阳县红椿镇的乡土人才,用悠悠茶歌唱出了茶乡的生活气息,赢得了现场数千名观众的阵阵喝彩。
紫阳是陕南有名的文化大县。一直以来,该县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持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茶博物馆、茶文化街市、非遗工坊等项目规划建设,紫阳民歌传统唱法、非遗紫阳毛尖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硒陶技艺等传统技法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茶乡的文化魅力。
“当汉水文化、汉调二黄、紫阳民歌等优秀文化相互交织,当采莲船、社火、犁田打坝、插秧采茶等民俗风情陆续登上‘开麦吧!茶乡’舞台,一幅幅独特的茶乡人文景观展示在聚光灯下,走进了全国大众视野,这不仅坚定了我们推动茶文旅深度融合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各类乡土人才无穷的潜力。”紫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局长邓涛说。
乡土人才: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紫阳的具体实践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乡土人才。
在“开麦吧!茶乡”系列活动中,除了黄杰、唐丹丹、王安银、大宴儿等紫阳知名歌手或非遗传承人登台表演外,更多普通群众成为舞台主角,采茶大婶、炒茶大叔、卖橘大爷纷纷走上舞台,将田间劳作转化为艺术创作,用朴实的表演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紧紧吸引着游客的眼球。
舞台上,洞河镇20余名村民“化身”纤夫,模拟各种激流险滩拉纤场景,生动演绎了一曲旋律悠长、场面华丽的舞台剧《脊索撼江》。
“洞河有丰富的水运历史和文化。曾经,拉纤成为当地大多数劳力的谋生技能。纤夫这个职业虽然已不存在,但我们希望在‘开麦吧!茶乡’的舞台上,把纤夫勇于逆流而上的精气神展现出来。通过舞台剧的形式,也向大家展示洞河镇厚重的码头文化。”洞河镇党委书记唐帅说。
在旅游服务领域,民宿经营者们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经营模式,将茶园风光与民俗文化融入住宿体验中,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城关镇青中村的花婆婆民宿,因雨后的云海奇观和特色服务,成为网红打卡地,假期入住率达100%。
许多茶农出身的电商主播们,通过参加县上组织的免费培训课程,掌握了短视频拍摄和直播带货的技能,逐步成长为电商人才。他们通过记录制茶过程、玩儿梗、拍段子等方式,将紫阳茶推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网络直播“开麦吧!茶乡”赛事现场,村民们也纷纷拿起手机自拍活动中的精彩瞬间,形成传播链,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开麦吧!茶乡”“让世界听见紫阳的声音”两个话题在抖音平台全网曝光量超6.6亿次,带动紫阳富硒茶春茶线上销售额超30亿元。
如今,紫阳县共有各类乡土人才9500余人、艺术人才1095人,自“开麦吧!茶乡”活动开展以来,累计3000名群众直接参与了“乡村综艺+真人秀”赛事活动,为该县成功“出圈儿”贡献了重要人才力量。截至目前,“开麦吧!茶乡”共演出23场次,上演各类特色节目266个,现场观众约15万人次,演出节目网上直播观看量超6000万人次。
政策效应:为人才发展厚植成长沃土
人才效能的发挥,离不开县域政策效力的支撑。
近年来,紫阳县始终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紫阳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紫阳县群众文艺团队和文艺作品创作奖励扶持办法》《紫阳县高层次和紧缺特殊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等重要文件,大力实施人才发展“十大工程”,全力支持各类人才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发光发热。
在茶产业发展方面,该县紧扣特色农产品县功能定位,提出“五茶并举”发展思路,持续做优茶产业、做活茶文化、做足茶科技、做大茶市场、做强茶人才,着力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目前,全县茶园面积达26万亩,茶叶年产量突破1.2万吨,带动12万名茶农增收致富。
“我们借助苏陕协作、省级定点帮扶、国家科技特派团、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等资源优势,实施富硒茶师‘百千万’工程,计划用3至5年时间,培育百名茶艺师、千名制茶技工、万名职业茶农,为全县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紫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红民说。
紫阳县已然“激活”了茶文旅融合发展“一池春水”,也带动了“全域消费”。据统计,“五一”假期县内酒店、民宿入住率100%,夜市、农家乐日均营业额较平日翻两番;一季度接待游客112.6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74%;游客总花费4.73亿元,同比增长116.97%。全县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澎湃,茶产业、民宿、餐饮等领域旅游收入显著攀升。在这些光鲜亮丽的数字背后,不仅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茶文旅融合的着力点,更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茶文旅融合背后的“人才密码”。
展望未来,该县将继续围绕茶文旅融合发展的目标,充分发挥人才的关键作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持续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到紫阳的茶产业和文旅事业中来,让紫阳的茶香飘得更远,让茶乡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茶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