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游在紫阳> 文学作品>正文详情

春到文笔山

时间:2024-02-27 14:58作者:郑长春来源:西安日报

听说汉江南岸、大巴山北麓,与秦岭相依着一座神秘的山,并不雄奇险峻,却因一个人(张伯端)、一部书(《悟真经》)、一个洞(仙人洞)而名扬天下。这山,就是陕南名胜文笔山。

阳春四月的一个早晨,我携妻儿前往造访。从古都长安开车南下,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飞奔,时而穿隧道,时而跨大桥,时而沿山而绕,时而顺河而上。外面风和日丽、莺歌燕舞,车内欢声笑语,似漫步世外桃源,又如穿梭历史迷宫。偶尔遇见一条从大山深处流下来的小溪,在杂草与石缝间奔突,腾着水气,泛起层层涟漪,带着生命的柔情与豪迈,穿过丛林,奔向山外,奔向不可知的远方。

坐在车窗前,可随意触摸到阳光初照下的一抹轻暖,和谐温馨,哪怕是一个投影、一个驻足、一次呼吸、一种默念。说真的,我喜欢用这种明快的心境迎接每天新一轮的朝阳。 正如林清玄所说,幸福常常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照样会变得可爱、可亲。遐思蹁跹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一座雕梁画栋、龙飞凤舞的山门前。此时此地,青山青,碧水蓝,云天之外琴依依,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水墨画飘然而至;如此清新淡雅,宁静悠远,像一见钟情的知音,远近相宜,静默相怡。隔着车窗,但见山门好气派,大红柱子,门楣上“文笔山公园”几个字醒目有力。

下车后,满目尽是清爽的绿。微风拂过,周身通透,感觉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包裹着,脚步像被什么东西牵引着,匆匆向前。好不容易抓住立陡台阶旁的一方石栏,举目眺望,呵!这哪里是山?一架架,像黑色的龙脊,时隐时现,漂浮在苍茫无边的云海里。阳光下,文笔山犹如一位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女子,含情脉脉地躲在云雾里窥探着苍茫大地。山林间,光线丝丝缕缕,像跳跃的音符,被大自然无形的双手弹奏出美妙的乐章,激动得文笔山悄悄褪去神秘的面纱,将清秀容颜尽现于世。

晨雨初过,山中气候温润。春的味道里,氤氲出几分洁净和温馨,那些擦肩而过、健身的当地人,行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时而停下脚步凝视远方,时而摆弄一下石缝中竞放而出的各色花瓣,还有那微露下秀色欲滴的柳条。淡淡的绿意,在阡陌中清俏有致,来来往往的人们个个神采奕奕,我和妻儿也放慢脚步,感受着这一抹柔意和静美。

来到山脚下,我轻声问妻:此山如何? 妻脱口而出:伟岸、高大、挺拔、秀美。

我说:咱们上山吧。于是,我携妻儿顺着阶梯向上。一路上山无语,花招展,鸟飞鸣,我们只管低头、抬头迈进,小心翼翼,像上天梯一般不知走了多久,正想寻一平展处小歇,突然眼前豁然开朗,现出一个好大的广场来。广场上,有人拍照留影,有人漫步闲游。我们乘兴奔去,扶着石栏向下望去,来时的路、对面的江、远处的小城,清晰可见。站在这里,居高临下,实在豪迈,顿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最激动人心的,是那耸立在广场中央的张伯端金色塑像,庄重伟岸,手握书卷,目光炯炯,遥望着前方;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无比高大。

张伯端,字平叔,生于北宋雍熙元年(984年),浙江天台人。自幼聪明好学,涉猎三教经书,及刑法、书算、医卜、天文、地理。年长任台州府吏,嘉祐二年(1057年),因为受累谪戍岭南,走上隐居修炼之路。治平初(1064年),陆诜任桂林知州,起用张伯端掌管机要,改知成都时,又随往。熙宁二年(1069年),随陆诜自桂林至成都,于成都天回寺遇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诀,乃改名用诚,号紫阳。陆诜死后,他失去依托,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溯汉水而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紫阳县之文笔山仙人洞。他在洞中隐居悟道达五六年之久,自谓“筑室于山青水绿之中,乃扬罄然而怡怡然,若有所得”。熙宁八年(1075年),告别仙人洞,归以所得萃成秘诀81首,著成《悟真篇》。处厚被召,临行,他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晚年返台州,居桐柏山,广授所学,卒于百步溪。

我默默地踱过广场,遥望紫阳县城和一片楼房,浮想联翩……汉江绕城而过,犹如一条丝带。阴阳交融,古今对话;我想,张伯端的遥望,意义大概也在此处吧。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事无常终有定,人生有定却无常。今天,站在张伯端像前,隔着茶马古道的斑驳印痕,透过千年沧桑的薄雾微雨,也能从那踟蹰流连的身影、唏嘘握別的泪眼中,真切地触摸到那些隐者、忍者、行者的生命况味和灵魂脉动。

据当地一位游客介绍,仙人洞就在江边望江亭的地方,一块突出的大石附近。清代紫阳县令张志超的《瓮山仙迹记》,道尽仙人洞之妙:“瓮山则蜿蜒而秀拔,汉水则萦环而纡绕,其洞则窈窕而玲珑,其石则整容而突兀。”可惜,现在已被淹在水下。 听罢,我的脑海瞬息一片空白。恍然间,四面环视,虽无法丈量出岁月深处的厚重,但能从安宁、厚重、朴实、广袤浓郁的自然界触摸到生命安静处的那一抹情怀。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踏梦前行,向阳而生。在妻儿的召唤下,我慢慢回过神来,如梦游般随着众人的脚步继续前行。

不知又攀爬多久,妻累了,面色微红,额角渗汗。我抬头望去,日光明亮,树影斑驳,摇动石上,如梦如幻。前方更是杂草丛生,灌木纵横,峭石林立。再走,确有艰难,妻有些抱怨。无限风光在险峰。我只好拉着妻儿一步步协力前行。中午时分,我们终于抵达文笔山最高处——紫阳阁。

天,那么蓝,那么高。我静静地享受着美好的时光,忍不住心潮澎湃。我问妻:刚才看到的山现在感觉如何?妻说:这个山不好,都是碎石路,树也没长好。不过,远远望去,对面的山更美啊。妻的话,使我如梦初醒,一扫疲倦。虽心生醋意,却悟出几分道理,浅浅一笑说:当你认识一个人时,就是远看高山,眼中满是崇拜;了解后,就是上山,你看到的都是普通细节;到了山顶,你眼中也只是看到另外一座山而已。妻眼含泪花,感动多于委屈,默默点头。

我感叹,其实山没有变,是你的心变了;你的心变了,眼神就变了。没有了崇拜,山就不再伟岸;你抱怨越多,伤害就越多。你为什么能在山顶看到其他的高山?是因为你脚下踩的山提升了你的眼光而已。一个人只有懂得珍惜当下,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愿你万水千山走遍,归来仍是少年!” 妻和我异口同声,默然一笑,相拥而去,身后是漫山遍野的鸟语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