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振兴

时间:2023-12-16 08:30作者:师 念 储茂银来源:群众新闻微信公众号

12月5日,紫阳县界岭镇斑桃村召开2023年度新民风建设表彰大会。会上,分别为16名道德模范等受表彰文明户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获得“道德模范”称号的村民吴龙芳高兴地说:“乐于助人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以后我会继续帮助他人,感染更多周围人。”

今年以来,紫阳县以文明村镇创建为契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600余场次,有效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尚,推动村庄环境美化、村民素质提升、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12月15日,走进紫阳县界岭镇箭竹村,道路旁的垃圾桶摆放得整整齐齐,村民们自觉将生活垃圾倒进桶内,共同维护村庄卫生。

箭竹村党支部书记余世红介绍:“起初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决定每户每年收取100元垃圾处理费。老百姓开始不支持,我们就逐家逐户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最后村民们理解了这个事情,现在还是很支持。”

人居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村民自觉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界岭镇通过“人居环境+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稳,通过各类“文明”活动,转变村风民风,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助力镇域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近日,紫阳县红椿镇集镇三期安置点社区工厂至河堤路铁铺垭子道路正式贯通。工程负责人蒋学善回忆:“最开始修的时候,征地拆迁非常难,镇上干部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就天天来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终协调解决了,为了这条路,他们费的力相当大。”

旅游产业不断壮大

在蒿坪镇,以旅游业为主的金石村面貌和以往大不相同,一道道有关乡村风貌内容的风景被“搬”到墙上,各种生动温馨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蒿坪镇干部胡名才说:“今年夏天,我们邀请西安美术学院师生在村上开展‘以青年力量为乡村美颜’的暑期实践活动,大家把墙体绘画艺术和本地乡村文化结合起来,用画笔描绘美丽乡村,为村民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蒿坪镇党委书记胡渊表示:“绘制墙画投入小、效果大,对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整村村容村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为‘紫阳味道’项目的实施以及金石村特色旅游度假村、蒿坪富硒康养小镇的打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走进城关镇青中村,独特风景映入眼帘。今年,青中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实施道路沿线绿化13公里1.2万平方米,以净家园、绿乡村、美环境为目标,打造出了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天空之境、让人流连忘返的月亮湾等重要村容村貌提升节点6个。

青中村花婆婆民宿运营经理张群杰介绍:“我们民宿有6座院落、1栋云上会客厅,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自正式运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实现销售额100余万元,带动50余户村民就地就业。”

群众收入持续增加

走进紫阳县红椿镇七里沟社区织袜社区工厂,工人们正忙着翻袜、缝头、定型。70余名务工人员中,50岁以上年龄占比超过40%。

工厂负责人邓先勤告诉我们:“社区干部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挨家上门宣传动员,并主动为上年纪的村民一对一教授织袜技术,大家一看一学,发现工作确实轻松简单,就愿意来厂里上班了。”

截至目前,紫阳全县正常生产运营的新社区工厂达到121家,吸纳群众就业407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682人,在职员工月平均工资超过2500元,为村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动能。

除了社区工厂外,紫阳的家庭工坊也在不断发展。

在位于城关镇仁和移民安置社区里,村民则在自己家中开展代加工业务,将半成品毛绒玩具组装为成品。

“家里娃儿没有人领,娃的爷爷身体也不好,家庭工坊模式解决了这些问题,收入也不错。”从村上搬迁入住社区的居民李菊说。

能在家中就把钱挣了,这得益于社区主动对接毛绒玩具企业,签署手工制作用人协议,同时社区志愿服务者协同企业工作人员免费上门为村民开展技术培训、运送生产材料和成品玩具。目前仅仁和移民安置社区有80余名居民加入了家庭工坊,日均收入约100至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