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是陕西省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2022年以来,该县抢抓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机遇,不断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用活用好医疗、教育和农业科技帮扶资源,借势发展、借力推进、借智引路,解决了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感知的民生问题。
医疗帮扶
让百姓看病“少折腾”
7月19日,68岁的焕古镇苗溪村一组村民孙登前突然感觉胸口闷痛,长时间不能缓解,家人赶紧将他送往紫阳县人民医院。
入院后,孙登前先后接受了急性心梗急诊介入手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时打通了心脏血管,转危为安。“谢谢王强医生,还有许多陪伴我的医护人员,是他们把我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住院治疗6天后,恢复良好的孙登前高兴地说。
“多亏有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帮助建设的介入导管室,加上王强主任和团队24小时的守护,我们才能及时救治急性心梗患者。”9月7日,紫阳县人民医院内科一病室医生薛延雄感慨。
王强是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去年5月,他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进驻紫阳县人民医院,担任心血管内科主任。
王强发现,紫阳县缺乏心梗介入救治设备和人员,一旦有群众突发心梗,只能转到市级医院救治,路上需耗时近2个小时,严重影响救治效果。
“到紫阳县后,我有个愿望,就是协助当地建设一个专业独立的心血管内科、一个布局合理的心脏导管室,以高效救治心梗患者。”王强说。
从图纸设计、内部布局、制定流程,到添置设备、技术培训、临床示范,王强亲力亲为。2022年10月18日,紫阳县人民医院心脏导管室建成并投入试运营。
借“组团式”帮扶机遇,紫阳县人民医院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医疗队队长钱丰等6名专家以拓展业务范围、建立更多新科室为突破口,还顺利开设儿童保健门诊、管道护理专科门诊、介入超声科,进一步提升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水平,实现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等新技术、新项目有效应用,使当地群众绝大多数的疾病能在县域内解决,实现了百姓看病“不出县、少折腾”。
去年以来,帮扶团队共驻院帮扶近400天,义诊760余人次,举办讲座45场次,引进新技术35项,填补县域医疗技术空白24项。
教育帮扶
助力紫阳教育驶入“快车道”
去年,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常州市新桥高级中学、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20名教师组成教育帮扶团队,奔赴紫阳县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
帮扶团队发挥团队优势,组织常州市新北区魏村街道的爱心企业家在帮扶学校设立了“魏爱”励志奖学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募集励志奖学金50余万元,用于学校教学设备更新和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学生。
与此同时,帮扶团队还为紫阳县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0名帮扶教师“变客为主”,成为青年教师的“导师”,并以帮扶教师秦万学、宋红卫、袁亮的名义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为充分发挥名师效应,帮扶双方共同制定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全力以赴发挥传帮带作用,使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在紫阳落地。
为深入推进两地教师的交流研讨,帮扶双方紧密协作,建立了两地学校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机制,在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师资培养等方面深入研讨交流。紫阳中学先后派出5批次教师前往常州学习先进办学经验。
“帮扶团队制定了科学可行的具体帮扶方案,梳理出14项25个帮扶任务,在学校教学管理和文化内涵发展上给予了精准指导,推动紫阳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紫阳县教体局副局长徐培顺对帮扶团队高度评价。
科技帮扶
田间地头兴产业
紫阳是典型的山区县。如何立足丰富的山林资源,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是活跃在紫阳县田间地头的科技特派员们的梦想。
2022年3月,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研究员田建华带领19名科技特派员入驻紫阳开展农业科技帮扶工作。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帮扶团与紫阳县农业“土专家”一起组建了油菜、茶叶、绿肥、中蜂等领域的6个帮扶产业组,开展产业科技帮扶。
帮扶产业组多次深入全县17个镇(街道)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了产业发展3年帮扶规划,梳理了11项22个帮扶任务,在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品种技术推广、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农业产业功能拓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帮扶团科技特派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曾建明指导紫阳县培育了焕古庄园、和平茶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推广了茶园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动了紫阳茶产业绿色发展。
科技特派员在1年多时间里走遍了紫阳的山山岭岭,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指导实施品种选育、绿色防控、高效生产等科技项目14项,研发2种有机复混肥和8个茶叶新品种,为紫阳县科技兴农、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原载2023年9月21日《陕西日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