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州到安康,相距1300多公里。距离让两地在习俗、文化、语言等各方面存在差别,但从不会成为两地之间交流与协作的阻隔。
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与紫阳县结成“携手奔小康行动”对口协作县(区)。5年来,新北区在资金帮扶、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方面给予了紫阳县大力支持,苏陕协作硕果盈枝。
实施协作项目393个,投入资金5.513亿元,带动5万余人增收……新北紫阳手牵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共赴这场“山海之约”。
“资金扶持+平台招引”,让产业立得住、走得远
对陈国卿来说,今年有两件事情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一件是茶园改造和厂房改扩建,另一件是“智慧茶园”建设。前者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已经基本完工,后者还需要继续进行标准化茶园管护,打好基础提质增效。
早些年,陈国卿在西安从事茶叶销售工作,2014年回到家乡紫阳县,成立了紫阳县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经过3年努力,康硒天茗产业园区于2017年全面建成投产,并通过土地流转、带园入股等方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018年,县发改局工作人员把政策送上门,告知公司符合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支持条件,主动帮助我们填报申请手续。”陈国卿说,多亏了这笔100万元的资金支持,让公司在扩建了厂房的同时,也还清了债务。
除此之外,在2019年和2021年,紫阳县还将400万元苏陕协作项目资金下达给康硒天茗茶业有限公司,用于茶园改造、厂房改扩建和设备更新。这些资金扶持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产能,带动170余人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动能。陈国卿说,他要最大限度发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作用,通过标准化茶园管护,提高茶叶品质,拓宽产业链,开发多元化产品,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近年来,紫阳县将苏陕协作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围绕产业发展、就业保障、民生事业、基础设施等资金支持方向,广泛征集筛选项目,建立苏陕协作专项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393个。2016年以来,该县利用苏陕协作项目资金支持以茶叶为主的产业项目174个,累计投入1.79亿元,壮大了像和平茶业、闽秦茶业、康硒天茗等一批批园区企业,为产业兴旺注入了强劲动力。
除了用好扶持资金,紫阳县积极利用苏陕协作平台引进了一批强有力的产业主体。
今年3月份,位于麻柳镇染房村四组的紫阳国蜂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公司生产的蜂蜜水主要在淘宝、京东、抖音等线上平台销售,还多次登上抖音App“饮品饮料爆款榜”。
“蜂蜜水的生产,解决了蜂蜜的冲泡问题,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公司负责人吴铜保介绍,蜂蜜水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公司已带动40余人就业。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增加100多个就业岗位。
通过高标准搭建苏陕协作平台,紫阳县积极引进东部企业落户县内,鼓励两地通过多种途径共创共建,并通过强化市场合作,实现资源互补,让产业遍地开花结果。
“强化合作+人才交流”,互学互鉴中提升综合素质
今年9月,紫阳县迎来了第三批新北区“三支”人员,许丽华便是其中一员。
作为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党员,除了完成课程任务,许丽华还积极主动参与到紫阳县第二小学德育工作策划中来。除此之外,她还利用自己的心理学专长,策划并组织学校的“心理健康文化节”“洁美班级评比”等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帮助他们增强了自信心。
“我在观察中发现,这边的孩子手工制作活动比较单一,便教会了孩子们完成‘钉子画’。”许丽华说,这是一种用由钉子和线组成的图画,需要先在木板上钉上钉子,然后用线绕出图案。很多孩子一开始不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画作,但在她的鼓励和指导下,孩子们都交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这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手工制作活动,增强了动手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了自信。许老师非常敬业,也很有责任心,在她的努力下,很多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紫阳县第二小学副校长王永强说。
许丽华还利用周末时间,在紫阳县图书馆带领留守儿童开展经典诵读和手工制作活动,丰富了图书馆的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形式。她说,她想把好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带给学校,帮助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质。“我想成为紫阳教育路上的小基石。”这是许丽华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在人才“引进来”的同时,紫阳县还注重将本地人才“送出去”开展学习交流。去年年底,紫阳县卫健部门选派了10名业务骨干赴新北区学习交流,教育部门选派了4名年轻教师分别赴新北区实验中学、飞龙实验小学、三井实验小学学习交流工作,农业农村部门选派了1名技术人员到新北区农业农村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交流学习。
“在常州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在部分市级医院和县级医院开展了考察学习。”紫阳县妇幼保健院护理部总护士长李月梅说,虽然时间不长,但她和同事收获不少。她们在现代化优质护理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方面学到了不少新技巧和新理念,对把握工作节奏有了更深的掌握。回来之后,她们还时常与其他同事交流经验,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共同提升工作质效。
5年来,新紫两地选派挂职干部23名,其中新北区选派6名挂职干部来紫阳县开展援助工作,紫阳县选派17名挂职干部到新北区开展交流学习;两地互派支教、支医、支农人员138人次。互学互鉴,交流学习,让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区域协作+劳务协作”,推动群众稳定就业能致富
“自从在社区工厂里当了品检员,不仅一个月能拿三四千元的工资,自己的生活还更充实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家住城关镇千户安置社区的周代红介绍,她从高滩镇搬过来后便一直在家照顾孩子。今年4月在社区看到瑞远服饰有限公司的招聘广告后,便选择出来找一份工作干。
“离家近,又能赚钱,两全其美。”周代红笑着说。
为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问题,紫阳县通过苏陕协作平台引进了瑞远服饰有限公司,帮助千户社区及附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该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企业,主要生产校服、衬衣、羽绒服以及自主研发服装等,全部建成后可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公司负责人张东军介绍,公司落地在千户社区,看中的就是充足的劳动力和当地给予的优惠政策。“作为一家服饰生产社区工厂,我们总共占地2900多平方米,设备也有很多,紫阳县提供给我们厂房以及水电费全免等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紫阳县抢抓江苏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历史机遇,把产业合作作为对口协作的重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大力发展社区工厂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借助苏陕协作项目资金建设标准化厂房“筑巢引凤”,引进毛绒玩具、服饰鞋帽、工艺品等各类新社区工厂45家,带动3000余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新社区工厂落地开花,真正让群众实现了“稳得住、能致富”。除此之外,紫阳县还通过不断深化劳务协作,强化就业服务保障,组织劳务协作线上线下专场招聘,采取劳务派遣、补贴交通费等措施,精准开展岗位收集和推送。今年已提供就业岗位2500余个,共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883人。
同时,该县还围绕就业能力提升持续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通过苏陕协作聘请新北区专业教师来县内开办培训班,今年已组织培训1班次32人,通过培训实现就业18人。
新北与紫阳,虽相隔千里,但苏陕协作让两地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正是借助苏陕协作,东部的“致富经”能够向西部“输出”,推动乡村振兴,加速实现共同富裕。
——原载2021年12月10日《安康日报》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