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西部法制报:关心诉求 延伸服务 ——紫阳法院司法服务工作小记

时间:2021-11-29 10:03来源:《西部法制报》

董以旭

“我问一下,我们村有人向别人借了4万块钱,一直还不上,能起诉不?”

“几个人同时欠钱,可以写在一个起诉状上吗?”

“怎样避免欠钱不还的人提前转移财产呢?”

……

一大早,紫阳法院法官干警包联的“司法服务微信群”就热闹非凡,村民们争先恐后地咨询着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法官干警们有条不紊地记录着,常见问题争取当场回复,复杂问题商议后及时回复,确保村民的每一个诉求都不遗漏、不错过。

截至目前,以“司法服务联络员”的身份,该院法官干警已全部进入紫阳县17个镇209个村(社区)微信群,司法联络的服务触角正延伸到山区、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做到了法院司法服务无盲区全覆盖,实现风险隐患前端预警、矛盾纠纷前端化解、诉讼案件前端分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司法服务中感受到法治温情。

风险预警

民间借贷风险如何防范?劳动争议如何解决?如何进行网上立案?……诸如此类的问题困扰着紫阳县诸多村民的生活。近日,该院法官干警在包联的微信群里针对性提供了“民间借贷利息,最新计算方式请收好”“紫阳法院手把手教你如何网上立案”“借条怎么写?利息如何约定?一文讲清”等普法服务。截至目前,该院干警为包联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余次,推送普法小常识19期,协调解决相关问题3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在精准普法的背后,是该院干警扎根群众生活,了解基层群众的法治需求和期望,向风险隐患“避免和疏导端”用力,打造风险隐患“前端预警”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在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的过程中,注重类案梳理、定期剖析症结,实现‘会诊开方’,针对性提供预警建议。”该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庆华介绍微信群时说道。

如今,“司法服务联络员”们结合各群实际,每天定时推送风险预警建议,群众可随时咨询涉法涉诉问题。

释法普法

11月5日,该院执行干警常征在百坝村村民微信群里,看到了村民发出的一些涉法疑问:“诉讼时间长,执行又困难,所以现在有这么多老赖。”“老赖把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相关法律条文保护不了债权人,那该咋办?”

常征深知,大多数农村群众法律知识比较缺乏,遇到这种情况,必须要释明法律内涵,讲清法律规定。“法院在办案中,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执行中主要看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可供执行。”“万一被执行人财产转移到他人名下呢?”“在诉前可以申请保全,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好的,谢谢!”几个“回合”之后,干警不仅阐述解释了“执行不能”的理由,而且使村民足不出户就了解了“诉讼保全”的作用,找到了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措施。

当村民咨询邻里矛盾、婚约财产等纠纷时,通过司法服务联络员释法明理,既宣传了法律法规、党的政策,又能使得人民群众理性面对矛盾纠纷,不但帮群众算好了亲情、信誉、时间、经济、风险“五笔账”,还选择了合适的解决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邻里和睦、乡风文明。

诉前分流

“我和我前夫有三个孩子,有两个孩子他带着的,我每年都会去看望,现在他不让我去看了也不让我给抚养费。我要起诉吗?”11月8日,有村民向该院干警赵敏秀咨询。

“探视权是您的权利,这种家庭矛盾纠纷,建议您先找亲朋好友、民政部门或村干部帮忙给男方做思想工作,先协商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就探视权问题提起诉讼。”“好的,谢谢,我明白了。”根据办案经验,赵敏秀判断这类家事纠纷案件,光靠诉讼无法根除双方内心的隔阂,要贯彻“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纠纷解决理念,借助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共同化解纠纷。

随着全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紫阳法院受案量大幅攀升,案多人少矛盾已成为制约和困扰法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紫阳法院在司法服务中大力倡导多元解纷工作模式,充分联合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等基层组织力量,形成了前端分流化解大批普通纠纷、后端精细审理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