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游在紫阳> 文学作品>正文详情

又看紫阳城 不尽今昔情

时间:2021-09-08 09:09作者:徐智第来源:《安康日报》

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号紫阳真人),在此修行而得名,是全国唯一用道教名号命名的县份。紫阳对我来说,不算陌生。早在陕西省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上学期间,同宿舍的学友叫王国勋,是紫阳县科委干部。有一年寒假,我回安康探亲,他邀我到紫阳一游,我高兴答应了。

安康到紫阳,铁路里程50多公里,很快就到了。王国勋到车站接我,出站一看,整个车站在大山夹缝中,前临汉水,背靠大山,两道拐弯山梁如同人之两臂,将车站紧紧抱在怀中。

穿过车站西岔口的隧道,就进入了紫阳县城,依山而建,阶梯式上升,直到山梁。襄渝铁路汉江特大桥飞架南北,成为县城一景。

王国勋家在县城主街道上,也就是半山坡上。我问住几楼?他说住一楼。我说那好,不用爬楼梯。王说:“住一楼才是爬楼梯最多的!”

我俩边走边说,王国勋说到了。我看到的是街道下方即南侧有一块平台,平台东西面对面有两栋小楼房,有一栋是科委办公楼。平台南边缘的下方是科委住宅楼,住宅楼的顶层走廊比平台还略低一点。平台的边坡和住宅楼之间两三米的缝隙,住宅楼面缝隙背汉水。楼梯不是在楼房里,而是在缝隙的最西头,拐弯向下。

到了底层一楼,顺着缝隙向上看,五层高的楼房好像掉在深井里;进王国勋家由客厅向南看,楼房又在半山上,毫无遮挡,倒也明亮。

王国勋的爱人陈平已备好茶果,小坐一会儿,喝了头遍紫阳茶,我说出去走走,王就陪我又上了主街,一路向西。走到尽头,居高临下,看到汉水在坡根拐了个大弯。原来汉水是由西北而来,到县城绕了个大半圆圈,然后向东北流去。半圆的西头就是脚下这一带,半圆东头就是车站那一带。县城的平面图像一张拉满了的圆弓,三面环水。王国勋手指西边两河交汇处说:“那是汉江支流任河,汉江和任河的夹角叫任河嘴,紫阳城就是小重庆,任河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看过任河嘴,又拐弯向东走到另一个坡头,王国勋指着一座城门楼说:“这是老城东门。”城楼的外墙上保留着1948年10月10日书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布告》,署名第一位是司令员刘伯承,后面依次为副司令员陈毅、李先念,政委邓小平,副政委邓子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张际春。现在成了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王国勋家到老城东门这一路,是紫阳县城的主街道,很像一个“水桶钩”。东门是“钩头”,刚才看任河嘴的地方是“钩弯”,在“钩弯”和“钩头”之间是县委、县政府。老辈人口中的“上完三百六十阶,只见斗大一个城”,是说从河街上到东门,有360个台阶,“斗大一个城”形容老县城很小,就是山梁拐弯处的一小块地方。王国勋家住的那一带,是老县城的扩展部分。

东门内侧是大深沟。我和王国勋曲曲折折下到沟底,见到的是汉江堤坝和码头。放眼看去,山顶垂下如天梯的是石板路,石板房和不高大的楼房混杂,来来往往的行人和担挑背货之人,都是登天的仙人。王国勋说:“这是河街,安康火石崖水库下闸蓄水后,河街是淹没区,再来就看不到这里了。”

这次小游,紫阳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山水青秀,山坡太陡,地无三尺平;县城贴山而建,古朴的石板房和楼房同处一坡,给外来者以观赏美感,但居家生活不方便;紫阳人聪明勤劳内秀,是全国有名的茶乡、桔乡、歌乡。

35年过去了,当年的王国勋同学几年前已退休了。而一事无成的我,为了生计奔波在天南海北,环境艰苦,工作繁忙,生活焦迫。

2021年6月我又来到了紫阳城,是由岚皋到紫阳,车行洞河口,我就有些激动。等到爬上文笔山,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遥看紫阳城,第一感觉是县城的山变矮了,过去陡峭的岩坡变得层阶分明、台地成街、纵横有道了。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高大楼房,把山掩藏起来了。

特别明显的是:第一层即现在的河边,有一大块平地,高楼林立;第二层即原来的主街特别是拐弯处,高楼连片。同行的紫阳人、原中铁一局一处公安分处长覃承轩说:“那还有一个新建的广场。”过去的主街,断断续续是单面街,现在是只见楼房不见路。

山坡变矮可以理解,首先是老河街淹没在水下;其次是随着视野的开阔,会感觉原来的高大物体变小了。但无论如何,陡峭的山坡,哪来的层层平台?

我们乘坐的面包车由南向北过紫阳港汉江大桥,进入城区,找到提前预订的怡家宾馆,在主街紫府路和上山的环城路的发岔地段。放下行李,一起出门,沿主街向西走,是慢上坡,部分路段在翻修,不一会儿就走散了,都去追寻各自的记忆。

我们一行连司机十人,由诗人魏义友带队,大都和紫阳有缘,其中南京老作家、诗人刘玉霖1969年到紫阳及毛坝为中铁一局招收过新工人;宝鸡诗人邓汉章1975年作为专家应邀到紫阳参加陕西省组织的民歌研讨会;三原郑克强久久向往紫阳的山山水水;我和魏义友、陈泽福都是安康人,两位仁兄多次来过紫阳。

我和陈兄一路,在一家小餐馆吃过晚饭,继续向西走,天已经黑了,各种灯光亮了,虽五彩缤纷,但总不及白天好。过去的单面街没有了,找不到王国勋同学的原住处了。

沿主街走到接近广场时,发现主街背后还有一条步行街,和主街相通,有几个大理石圆石礅放在街道当中,防止机动车辆进入。步行街两旁都是高层楼房,一层是各种店铺,来来往往人很多,以年轻人为主,有点夜市的性质,又不完全是。

这里原是山梁,前是主街的拐弯处,后是深沟,主街已经是依山而建了,又哪来的地方建步行街和高层楼房呢?

继续朝前走,到了紫阳广场,场地不小,呈半圆形,人很多,有跳广场舞的,有拉胡琴的,有闲聊的,也有叫卖的。我和陈兄站在广场向南看,汉水南岸初步形成的新一条街灯光闪烁,半山上的紫阳阁由彩灯勾出的轮廓格外醒目。向西看,楼房由任河嘴的汉水岸边一直向上延伸到半山上,灯光红绿交杂,异彩纷呈,明暗相衬,高下错落。而顺着任河嘴向西看,还能看到远处“紫阳中医院”的彩灯。再远就看不清了,听说还有高客站。把目光收回,向近处看,广场东侧有一个舞台,北侧两街交汇处高楼林立,彩灯最亮的是“紫邑新城”。

看完广场,去寻老东门。从西侧下地道后,才发现整个广场是利用山体的拐弯处,多一半在空中,是钢筋混凝土支柱托起的一座空中广场。下层有街道、商铺、停车场等。

35年前看东门,是在坡头上,给人以很高的感觉;今晚看东门,由于满山坡的高楼,特别是近距离的县委、县政府这一片的高层建筑,显得东门不是坡头上,而是在坡底下。

东门共三层,一层为城门洞,二、三层标志是有窗户。中原军区的布告在城门洞正面的两侧,那是重新制作上去的,不是35年前所见的老样子。进城门的右侧,立一文物保护石碑。

由东门内侧的沟道即桥沟路曲折下坡,再抬头向上看,县委、县政府那一片高层楼房下暴露在外的地基石坎有30多米高,楼房更是高入云端。由于太晚了,我和陈兄下到河堤路,没有停留,直回住处。

紫阳山城的夜景很美,两河四岸三地,古老的山水相依,时髦的现代建筑,五彩的霓虹灯光,闲忙交织的城镇居民,不负小重庆之名。紫阳城的过去是城贴山,山背城;现在是城包山,山隐身。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起来,提着相机,带上手机,一个人出门。我要利用上半天时间,再细看一下紫阳城。

我下坡到了河堤路,也就是310省道经过县城的部分,主要想看人和水争抢地盘能到什么程度。河堤路东假靠山一侧有一长排五层商业楼,突出部分呈土红色,一直延伸到紫阳港汉江大桥桥头,楼顶的大招牌是“紫阳富硒交易中心”;靠河一侧是长条形小广场,有“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固定标语牌。

桥头西侧有一个依靠众多水泥柱托起的半圆形平台,平台西侧的下方是码头,由于瀛湖水位下降严重,由江面到河堤路的河岸坡显得很高。一条机动船刚靠岸,男男女女担着、背着、扛着、提着各种蔬菜和加工过的副食品,忙着上台阶。

河堤路除港口这一段是斜坡,其余全是建在一道水泥挡墙上,即先在河道的边坡上开挖基础,灌注一道水泥挡墙,再在墙内填土筑路,硬化路面。桥头以东向河道鼓出,过了桥头和港口,河堤路向靠山一面收缩了很多,看来设计者也怕侵占河道。

农贸市场在东门下来的沟口。因为修筑河堤路,形成了在文笔山看到的第一层台地。沟道也是街道,两侧高楼而立。市场蔬菜新鲜多样,副食品种类繁多,菜摊纵向摆成六条线,人来人往,买卖兴隆。我站在景观树的石台上,拍了两张照片。

我找一家早餐点吃过早饭,继续沿河堤路向西走。事后从高德地图上看到河堤路在过了大桥头和港口之后,有一段很长的曲线隧道,从昨天在河南岸拍的远景照片上看,也印证了这一点。但我当时是从地面走过去的,根本没有注意到河堤路隧道。

隧道上方的山梁就是老城东门到紫阳广场那一带,山体呈半圆形,山坡很陡,无高大楼房的生根之地。有些地段,路边就是山根,房屋高出路面几米、十几米,下窄上宽,要靠窄陡的台阶才能上去,这才有点老紫阳城的味道。

通过老汉江大桥过任河,我没有沿任河岸向西走,只是在桥上细看了伸入两河汇合中的任河嘴头,居高临下拍照了残留在桥头下已无人居住的石板房。

任河嘴靠汉江一侧有一条先双面再单面的街道叫城焕路,半靠山半围江建成。背江面山的最大建筑是“仁和国际”,“仁和”是“任河”的谐音。从江边看去,最底层一道水泥挡墙是河边的基础处理,第二道水泥挡墙上是沿江通道和半地下室,第三道水泥挡墙上才是高层地面建筑,这还真有点重庆沿江建筑的味道。

在江边小广场上,有一面半高墙,黑色大理石上刻有《紫阳县赋》,我拍照下来,作为资料,得暇再看。

城焕路靠山一侧有紫阳党校、紫阳小学等。从街道到半山上,是层层水泥高挡墙,层层楼房抱山岗。一位少妇拉一个小女孩,艰难爬台阶,小女孩明显走不动了。娘俩是走在下层小区的护墙之外,说明她家住的更高。出一趟门,上一次街,颇不容易。

城焕路前方的汉江上,新建了一座上拱半圆形特大桥,连接汉水两岸。过大桥向南走不远,就是紫阳山城背后的大深沟,沟底和沟口在平整土地,为大规模的施工做准备。沟道是东北西南走向,沟道的东南山坡上,已经建成了一排十几栋高层住宅楼,远处还有高层在施工,塔吊林立。

紫阳城主街和紫阳广场就在东南坡的山头之上,却只见楼房不见山,更不见上山之路。我是一个人出来的,不宜耽搁太久。想走捷路,就问一位过路人,怎样才能上到紫阳广场。他说:“你等着,不管哪一个单元,只要有人拿卡开门,你就跟着进去,坐电梯噌地一下就到了。”

我站在一个单元门口,不一会儿就有人开门,我跟着进楼,又进电梯,总共近30层,我不知道自己该到哪一层,开门人按到12层,我就跟着。出了电梯,通过走廊,就到了昨晚看到的城后步行街。我沿着步行街向深处走,才发现这是一条断头街,只有西头通主街一个出口。整个步行街是架在空中的,两侧的楼房、商铺也在空中,只有刚才上的电梯楼“脚踏实地”。

我由步行街朝出走,看到一位老太太提着布包朝进走,我注意观察,她沿步行街南侧走到一个楼房通道处,拐了进去。过了楼房通道后,是一面土坡,她通过土坡半尺宽的斜坡土路,进到土坡那边的住宅楼。也就是说,她家楼房在土坡尽头的南侧,她只能通过土坡北侧的楼房通道,才能回家。这是晴天,如果遇到雨天,就会路滑有危险。

通过主街回住处时,我注意紫府路靠河一侧,一栋栋楼房的间隔处,像地窖一样深不见底,所有靠河一侧的楼房,都是悬空而建。靠山一侧也多有悬空建筑,紫阳中学的大操场完全凌空。

现代化的紫阳城是悬空在山坡上。紫阳广场悬空,步行街悬空,学校操场悬空,悬空建筑在山城处处可见,这不仅需要很好的技术和设计,更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

现在的紫阳城,交通更加便利,过境的襄渝铁路有了标准更高的复线,也自然有了新的汉江铁路特大桥;包茂高速公路从文笔山下通过;连接汉江、任河四岸三地的公路桥处处皆是,山城四通八达。

紫阳历史悠久,文化积蕴厚重。紫阳城,因历史的需要而形成,因襄渝铁路的建成通车而新生,因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而发展。一座紫阳城,两河交汇处,将全县分成东南部的大巴山区、西南部的米仓山区、北部的凤凰山区,又紧紧地连为一体。2200平方公里土地,35万紫阳人民,继往开来,起航新征途,必将更加美丽幸福!

——原载2021年9月8日《安康日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