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31号的复函

时间:2020-12-03 18:05来源:紫阳县交通运输局
标题 紫阳县交通运输局关于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第31号的复函
编号 31 办理部门 紫阳县交通运输局 处理状态 已办结
签发人 朱元地 签发日期 2020年12月3日 类别 A
正文         “十三五”以来,政府整合大量资金用于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乡村公路扶持建设力度,农村交通状况明显改善,贫困山村逐步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乡村公路大规模的修建,道路的管护问题日益突出。就目前看,当前农村公路“重建设、轻管护”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
        1、管护责任不到位。农村道路管护主体是乡镇,但由于财力、人力等原因,很多乡镇对道路的管护工作不到位甚至不管不护。有些镇把农村公路管护工作以文件形式简单的安排给村一级组织,而村一级组织更没财力、物力和人力,管护工作得过且过。
        2、管护资金及相关保障措施严重不足。随着农村公路里程数的不断增加,加之部分建设标准较低,遇到恶劣天气,经常出现塌方、悬板、断裂等情形,特别到了汛期,滑塌现象经常发生。尽管每年政府安排有管护资金,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法维持正常管护,更顾不上对道路的维修,让乡镇苦不堪言。
        3、缺少道路管护力量,管护水平低。目前从事农村公路管护的人员都是公益性岗位,工资低,人员少,难以承受繁重的管护任务,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养护工作。由于道路管护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既辛苦、收入也不高,年轻人不愿意成为一线管护人员,管护力量非常有限,管护水平低。
       农村公路是人民群众富裕生活的希望之路,建设成本高,难度大,但如不精心管护,这些公路要不了几年就会逐渐损毁,对于巩固山区群众的发展成果和脱贫成效将带来严重影响。
        建议:1.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农村公路的使用者是项目所在地区的农户,因此,广大农民是农村公路的最终使用者和受益者,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实现全民参与管护,只有提高他们的管护意识,才能有助于解决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2、要建立机制,激发管护合力。要建立县、乡、村共同管护责任体系,明确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建议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护站,明确专人负责管理公路管护工作。同时要结合实际逐步建立一套乡村公路管护考核机制,做到管护效果与管护经费挂钩,与下一年度建设项目挂钩,奖罚分明,努力打造一支责任心强的乡村公路管护队伍。
        3、加大资金投入,创新养护模式。农村公路管护,资金的投入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应该多一些直接投资,让乡村公路管护摆脱资金“梗阻”。建议成立全县乡村公路养护公司,推进乡村公路养护市场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把养护权交给养护公司,使管理与养护分开,这样更有利于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
        4、要进一步提高一线管护人员工资待遇。建立一线管护人员奖惩机制,对管护做的好的养护人员,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管护不好的,要及时予以调整更换。同时,加强对现有的管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一些乡村道路管护基本知识,从而尽快适应乡村公路的管护工作。
回复  金冠全、蒋元达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后期管护的建议”收悉, 现函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农村公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随着交通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十三五”期间, 国家脱贫攻坚政策对农村交通建设的巨大投入,使我县农村交通运输条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本解决了农村出行难的问题,为优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 程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县、乡、村(组)公路基本情况
        (一)、全县农村公路路网现状
        截止 2019 年末,我县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为:3427.862 公里。其中,县道:4 条,169.1 公里;乡道:22 条,342.754公里;通村(组)公路村道:953 条,2902 公里;国道 541 过境公路 72.2 公里,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 18.85 公里。好路率达 90%以上,基本形成了以包茂高速过境线为主动脉,县道公路为骨架,乡镇、村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全县 175 个建制村公路通村率和通畅率均达 100%,好路率 90%以上。
        (二)县、乡农村公路养管主要做法。
        一是从养护体制上,根据县政府培育本地“四上”规模企业的要求,借鉴临县成熟的养护模式经验,筹设成立了适于本地化服务的专业公路养护公司,并对我县的县、乡道路养护体制进行了改革,自2018年5月始,将县、乡公路日常养护交由县永泰公路养护公司进行试运行,基本实现了 “管养分离”的养护体制模式。
        二是从养护措施上,总体以提高路况服务水平为目标,全面落实了养护主体责任,突出 日常性养护,将预防性、季节性养护和工程性(小修保养) 养护相结合,制定了《紫阳县农村公路养管模式实施办法》《养护质量考核办法》及水毁抢险塌方清理等相关实施细则,并全面加大了巡查考核和路政管理治理超载超限工作力度,基本达到了“有路必管,管必到位”的要求。
        三是从养护保障上,“两个纳入”成果继续巩固,日常养护资金全额保障到位,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职责明确,各项制度规范齐全,执行有力,为着力构建“畅、洁、舒、安”的公路运输路域 环境夯实了管护基础。
        (三)通村(组)农村公路使用养管现状。根据《紫阳县通村公路管理办法》,按照“统一管理,分级养护”的原 则,全县通村公路养护实行“县考核、镇管理、村负责”的养护管理机制,由各镇政府落实各村委会养管责任,镇公共事业办公室承担辖区内具体养护工作。目前,全县从事通村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全部由贫困户人员担任,共436人(其 中:弱能户 260 人,待遇 450 元/月;特设岗位 176 人,待遇 600 元/月),全年共需发放担任此项公益岗位贫困户工资 467.12 万元。
        二、我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特困县,受地质异常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县农村公路还存在总量不足、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路网结构不合理、安全保障 性低、通行能力差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县域 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全出行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公路整体上技术等级低。由于受我县山高坡陡、河沟交错的特殊地理环境限制以及经济条件制约,县、乡农村公路基本都是按四级公路的技术标准修建的,普遍存在桥涵、水沟、挡土墙、路肩、安保等附属设施配套不全,抗灾能力差等先天不足,加之年久失修,损坏严重,公路病害多,影响农村公路的畅通,养护管理难度极大,亟需进行改造提升。
       (二)、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我县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
        一是建设方面,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无法满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许多对农村经济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 的公路项目不能及时上马,路网尚未完全形成,发展速度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全县农村公路“通达”、“通畅”深度还不够,建设任务依然繁重。二是养护方面,县、乡道日常养护资金未按国家标准足额投入到位,养护工人调资增资缓慢,部分乡道养护管理责任主体落实不够,养护质量仍然不尽人意,个别路段路况还很差,其根本原因是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通村(组)公路,由于未落实专项养护资金, 仅依靠公益性岗位进行养护,致使养护水平和质量都无法得 到保证。三是保通保畅方面,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农村公路工程性养护资金主要依靠国家支持,省、市补助配套相对偏低,有很多必要的农村公路小修保养、公路水毁、桥涵构造物及安保工程因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启动。
       (三)、通村(组)公路管理不到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陕西省公路条例》 等相关规定,农村公路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通村公路是由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村委会养管,实行镇管、村养。目前, 我县通村公路养管工作按照县监督、镇考核、村实施的管理机制运行,即:县农村公路局管理局负责指导监督各镇通村公路养管的业务工作;镇农管所每月组织干部对辖区通村公路养护质量进行考核;各村委会每月负责组织养管责任人实施具体的养护工作的养护模式。但在实际中,部分镇、村对通村(组)公路管护重视程度不够,主体责任未落实,导致很多通村公路长期处于“失养”“失管”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机构改革后,原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已撤销,并入镇公共事业办公室,由于人员流动大,对村道管理不到位,导致日常养护检查不及时,在路面上堆放杂物,损毁公路,超载超限及路域环境“脏乱差”等现象随处可见,通村(组)公路养管不容乐观。
       (四)安保缺失,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堪忧。
        随着全县农村公路快速发展,各类客、货运车辆及农用车、摩托车、小轿车的数量不断增多,交通安全隐患突出,出现了“公路通 了,交通事故却多了”的尴尬局面,而我县安保设施投入不足,覆盖率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亟需大力实施生命防护工程。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目前,已将县乡道路的提等升级纳入紫阳县交通“十四 五”规划,期间将完成县乡道路由现在的四级路提升为三级 路。将进一步加大养护资金投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格按国家标准配套预算到位,更好提高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质量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对我县水毁公路建设资金补助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我们将因地制宜地合理尽快启动农村公路安保、危桥改造及水毁修复等计划工程,以提高全县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水平。进一步明确夯实乡镇对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职责,将机构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做到专人管事、有钱办事。
特此函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