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安居工程让上千户群众喜圆住房梦
“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浪潮风起云涌,穿行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之中,一首经典老歌《我想有个家》依然旋律绕梁,不知唱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期昐和梦想!近年来,紫阳县真抓实干,不仅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尤其是在拥挤的小城建起一幢幢安居楼房,让许多低收入者安居乐业,创下了紫阳安居建设的新模式。
特殊地貌制约安居建设
紫阳县位于我省南部,但其境内万山错综,河溪密布,汉江自西北至东南横贯全境,任河由西南向西北注入汉水,两条河水将全县分割为东南部大巴山区、西南部米仓山区、北部凤凰山区,加上蒿坪河川道,从而形成了紫阳“三山两水一川”的地貌特点。
“紫阳也是一个穷县,但是房价却不低,商品房的价格已经达到每平方米4000多元,几乎与安康市城区一样!”该县住房保障办主任赵华斌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紫阳县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的,紫阳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有大小山峰1000多座,河流104条,自然灾害隐患点也多达1200多处,紫阳县城也是一个房子挤房子的山城,全县几乎找不到多少修房子的好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地方,也多是打桩基,陕南一根桩、关中一幢房啊,成本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特殊现状,县委书记王晓江、县长梁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多次深入城区及县城周边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民众呼声、百姓意愿,先后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
快节奏高质量建房子
“三年来,我们已累计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7686万元,其中219套1095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已投入使用;今年新开工建设的1650套1199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正在加紧建设中,将于年底全部竣工!也就是说1600多户无房低收入家庭将在今年搬进新居过新年!”紫阳县住建局局长徐兴才说。
“在县城这么狭小的地方要建连片多栋的房子,要找10亩大的平地很难!因此,拆迁很重要,还必须快节奏。”在一线建设的县人防办副主任邱斌赞坦言。
拆迁户张琳告诉记者,起初要说拆迁户没抵触情绪,那是说假话,但县上的干部来了多次,不温不火给人讲道理,最终还是被他们的诚心给感动了,大家由被拆变为主动拆迁了。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实施拆迁(拆除)750余户,无一户出现异议也未发生上访事件,真正实现了拆迁工作“零上访”。
从规划设计、项目招标、建设施工,再到地勘、监理、质量检测、竣工验收等环节,县级国土、城建等部门也是敞开了“绿色通道”,使得安居工程建设速度异常迅速。2008年5月28日,第一期廉租住房建设破土动工,建筑面积2592平方米,工程于2009年7月全面竣工,符合条件的首批52户保障对象喜迁新居,从而拉开了该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序幕。2009年元月启动实施第二期廉租住房建设,建筑总面积2030平方米,工程于2010年5月全部竣工,36户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搬进新居;半年后,第三期廉租住房建设工程紧接上马,总投资1094万元,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工程于2010年12月底全部竣工,近200户符合条件的保障对象告别了无房时代。
上千户群众喜圆住房梦
“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心,我是做梦也不敢想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楼房!”2011年10月25日,记者顶着绵绵细雨和瑟瑟寒风来到首批分到廉租房的马富莲老人家里。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她是紫阳县城关镇环城路社区的一名住户,在政府分给她的廉租房里,记者看到,水、电、电视、电话等设施一应俱全,虽然不是特别宽敞,但是非常温馨。而此前的她是既无住房,也无工作,属于典型的“三无”户,在拿到廉租房住房钥匙的那一刻,满头白发的她感动得热泪纵横。面对记者的采访,马富莲老人嘴里不停地夸赞党的政策好、县上的干部好!
资料显示,2011年,紫阳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更是好戏连台。城关镇新桃村2万平方米和新田村1.2万平方米的廉租房住房建设预计年底可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征用原县饮食服务公司地块建设公共租赁房320套,限价商品房80套3万平方米;征用原县汽车运输公司地块配建公共租赁房130套,经济适用房180套3万平方米;改造原县法院办公楼做为公共租赁房,收购协议已签订,待县法院搬迁新址后立即启动改造计划。在蒿坪镇实行政府与开发商联建限价商品房120套、公租房60套,着力扩大县城副中心建设规模,满足干部职工的住房需求。
记者在该县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党代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该县将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租赁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房源,将新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将使全县7000多户急需解决住房困难的居民实现住房梦、住上新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