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电子商务元年调查
“前面旗帜一举,后面呼啦啦地就跟上来了。”紫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电商办副主任叶飞,这样描述2015年紫阳电商的发展态势。
这个以富硒和绿茶闻名的陕南小县,2015年为自己贴上了一个具有充分现代意味的标签——电商。
用电子商务来激活县域发展,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并在身处的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电商扶贫。山城紫阳在安康奋力打造“中国富硒电商第一市”的大背景下,正在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富硒电商“根据地”。
“一号文件”里的众创梦想
对于紫阳的电子商务来说,2015年可称为电商元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形成如此声势,完全得益于紫阳决策层的强力推动。因为这一年紫阳的“一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
紫阳电商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民间到官方,一步步走到今天,其实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继2014年12月27日举办一场大规模的电子商务峰会之后,2015年1月紫阳宣传手机客户端被工信部评为全国十佳政务APP等契机,更加坚定了紫阳推动电商发展的勇气和决心。
此后就是不断的沟通、协商和接洽。2015年春节过后,由叶飞起草的《对紫阳县发展电子商务的分析报告》,进入了县委全委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这一年紫阳县在部署当年重点工作时,电子商务跻身七项重点工作之中,排名第三位。
一个高规格的领导小组,也至此正式建立。时任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四个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尹正涛兼任办公室主任,十几个部局长成为领导小组成员。当年三四月份,由尹正涛带队,一行人到吉林通榆和浙江遂昌以及陕西武功等几个全国县域电商的发源地考察。“我们是越走越振奋,越走越热血沸腾。”尹正涛说,“这几个县的情况与紫阳很相似,紫阳的电商产业也可以顺势作为。”
一番考察论证之后,紫阳迅速厘清了自己的发展思路——立足于国家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的事实,立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优势,立足于富硒特色,把农产品变为商品,再变成网货。
2015年5月22日,紫阳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提出要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形成若干电子商务平台和产业集聚区,逐步建成满足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电子商务企业数量、交易规模、就业人数和税收收入等主要指标不断提高,以电商发展促进创业,拉动就业,推动旅游业,服务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就在这一年,紫阳成为了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按照预想组建的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孵化)中心,成了紫阳电商追梦的摇篮。
始终在关注和支持电商产业的紫阳县县长赵立根,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在他看来,紫阳的农产品量小而分散,光靠网上卖土特产是无法持续的。他说:“我们有明确的规划。第一步,先营销紫阳,让外界了解它的优势和特色。第二步,营销农产品,线上线下相互推动和促进。第三步,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通过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和互联网+扶贫,打造一个全新的紫阳。”
“网赢天下”新格局
2015年9月才正式投入使用的紫阳县电子商务服务(孵化)中心,已经成为紫阳电商产业的大本营。“陕西省电子商务示范县”的牌子和22个进驻电商企业的LOGO,被挂在醒目位置。
“综合服务驱动规范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做大做强,社交平台联动精准营销,线上线下互动持续拓展”的紫阳电商发展路径,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个800平方米的电商服务中心,为紫阳所有电商企业提供免费平台建设、仓储物流、人才培训、金融信贷、跨境电商和宣传推介扶持。电商龙头企业三生科技的电脑,都是由服务中心配备的。
紫阳目前的电商企业,分为电商产品生产商、电商服务商和电商网商三大类别。为扶持这些企业成长,紫阳耗费的精力是巨大的。现在孵化中心每个周五都会举办电商沙龙,通过精准化培训直接针对目标人群。中心搭建的微创商学院已有28个社区,为紫阳籍大学生、工商业者和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持续免费培训。对紫阳新近开发的6款电商产品,中心专门请外来企业做美工和产品介绍,还统一组织供货发货,打通到镇村的“最后一公里”。
在这个孵化中心,另一块牌子同样引人注目——陕西省电商扶贫试点县。利用电商扶贫是紫阳的一项创举,它也是安康唯一一个省级试点县。“对安康而言,扶贫开发是长期的主题,电子商务该如何服务于这个中心?我们推进电商扶贫,也可算作应时而谋,顺势而为。”赵立根说。
在省级100万的试点资金之后,紫阳又配套了1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采取“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电商扶贫新模式,来促进贫困户增收和电商企业发展。紫阳正在着力通过电商企业深度参与扶贫开发、在县、镇、村分级建立电商服务机构等形式,让贫困青年依托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并逐步形成多层次、多类别的电商人才体系。
为实现“网赢天下”和电商扶贫的目标,紫阳县财政每年安排500至1000万元的电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进和培育电商企业。从2015年起,每年切块安排500万元小额创业贷款,专项扶持电商创业。对达到一定规模且以销售紫阳本地产品为主的电商企业,在土地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支持。
电商扶贫启动不久,就已经看到了成效。城关镇青中村是一个精准扶贫村,电商企业聚茶园商贸有限公司和村里的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手,运用互联网手段面向县城居民销售贫困户生产的各类农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城区居民通过手机下单、微信支付的方式就可以享受送货上门。在2015年国庆期间举行的紫阳首届电商产品展销会上,青中农庄展台一天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万元。
十万微商在路上
2015年12月4日,在紫阳聚茶园商贸有限公司,几个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忙个不停。他们是年轻的紫阳电商,公司也是当年4月份才注册的年轻企业。就是这几个年轻人,在12月2日创造了任性魔芋一天卖800多盒的记录。
1988年出生的公司老总舒峰,原本在渭南做网络技术,得知紫阳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消息后,回来开了这家公司,主要卖雪魔芋、豆干、豆豉、玉米营养餐等紫阳特产,舒峰还拿下了这四个产品的代理权。
聚茶园的商品在淘宝上有十几家店出售,2015年10月份还启动了微商,同时建立了自己的聚茶园微商城,现在每天至少有3个人加入。生意圈子由此迅速扩大,与福建、江苏、甘肃等地都有了往来。舒峰说这两天生意还不错,任性魔芋在网上爆红。4月份开业,8月份保持收支平衡,现在已经开始盈利了。
“聚茶园”的战场,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还负责线下280多家商超的供货。舒峰说:“我把线上线下融在一块,以前别人进货还需要打个电话,现在只要网上一下单,我就马上配货,支付也方便。”
与“聚茶园”相类似,紫阳硒之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当地一家知名的电商企业。“硒之翼”卖的就是紫阳土特产,淘宝上有一个店,还搭建了自己的微商城。老总吴红卫自建了县内首家电商线下体验店——硒之翼线下O2O体验馆,用户可以线下挑选,手机下单,享受送货上门,使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在紫阳电商群里,吴红卫算大龄了,但他的思维相当年轻。他说现在已经有上海、深圳的公司来联系,想加盟线下体验店。他也是电商扶贫的积极参与者,与蒿坪镇森林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联手,从种植、加工开始,将逐步统一所有土特产品牌,打造统一的网货标准。
紫阳的传统老牌企业和平茶叶,如今也顺势加入了电商大军。和平茶业组建的电商团队欧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孵化中心后,2015年9月参加天猫聚划算活动,单日线上交易突破1500单,去年线上销售已突破100万元,紫阳富硒茶网络直供中心2015年网上销售也已超过300万元。
这样的电商,紫阳已有不少。传统企业加速转型,新兴企业电商化起步,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发展,全民创业热情高涨。由紫阳电商办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现在紫阳已有淘宝店232家、天猫旗舰店3家、产品生产供应商14家、电商服务商6家、物流快递企业13家,培育的微商近两千人,已带动500多人创业就业。截至2015年底,实现了线上销售额2256.69万元。在微博、微信、QQ群里进行社区营销的紫阳微商人群,更是迅速膨胀。
“2015年4月以来,紫阳逐步培育出一批本土化龙头电商企业,组建了有80多名成员的紫阳县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由龙头企业牵头,已经对紫阳富硒茶、魔芋、富硒土鸡蛋等13款产品完成了电商化改造,为4000多名分销商提供服务。电商的威力是核聚变式的,我们现在号称十万微商,其实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上下游以及不断扩大的关注群和参与者,已经超过了十万。”尹正涛说。
原载2016年1月26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http://sjk.akxw.cn/akrb/html/2016-01/26/content_124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