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扎实推进新民风建设纪实
罗勇是紫阳县洄水镇人大主席,亲朋好友家有过红白喜事的他都会去随“份子”,前些年送出去的“份子钱”不在少数,但自己近十年却没办过一次。2013年11月乔迁新居,2016年4月岳父过世,今年2月自己做手术住院,都有人要表示点“心意”,但被他婉言谢绝。
早在2014年,紫阳县就出台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规定》。要求党员干部及国家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嫁娶,必须提前7个工作日提交书面报告,同时递交承诺书,说清楚操办时间、地点,宴请规模及具体宴请哪些人,拿到党组织或纪检组织签发的通知书后,才能操办相关事宜。
市委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新民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后,紫阳县迅速行动,围绕“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建设目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道德评议、家风文化、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活动,努力实现“一年初见效、两年大变样、三年成新风”的目标。
搬掉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洞河镇马家庄四组贫困户曹立开,儿子曹波信患有精神病,妻子彭启凤2015年初不慎摔伤后一直卧床不起。两年来,曹立开为给妻子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今年1月,妻子因病去世,曹立开悲伤至极。想到妻子辛苦一生,不风风光光把她送上山,内心过意不去。按照当地风俗操办,流水席开了20多桌,仅餐饮花费就超过1万元,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婚丧嫁娶要设宴,儿孙满月要设宴。升学宴、开业宴、搬家宴、生日宴,天天有人请赴宴,顿顿吃的高价饭!”紫阳城乡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紫阳部分地方办理红白喜事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之风愈演愈烈,不仅给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败坏了社会风气。
俗话说:死要面子活受罪。据统计,农村家庭在人情支出方面一年最少五六千元,最多达到两三万之多。为了不丢面子,有的人甚至把买种子化肥、供子女上学的钱都拿来送礼。
人情风不刹,脱贫没办法。为了不让人情债成为脱贫路上的绊脚石,今年马家庄村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出台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狠刹婚丧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歪风。结合村情实际,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喜事流程,对操办范围、酒席规模、烟酒档次、礼金数量做出明确规定,引导村民们在红白喜事上花最少的钱,表达最深的感情。
村干部发放《红白事倡议书》时,曹立开第一个签了字。他觉得村上做的这个事情非常好,可以大大减轻群众的负担。
同马家庄村一样,紫阳不少村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大操大办”正逐步成为全县广大群众的共识。
紫阳好人引领文明新风
3月21日,紫阳县企业家龚孝国开着价值近200万的奔驰S500轿车前往西安高新区科技路西口接人。停在路边等人时,一辆卖苹果的三轮车与他的奔驰车发生了剐蹭,老太太没事,但奔驰车左侧车门已经变形,车身有一段很长的剐蹭痕迹,大片车漆被蹭掉,按正常索赔要五六万左右。
老太太生活十分不易,靠卖苹果为生,老伴在家带孙子,儿子在外打工。龚孝国毫不犹豫决定放弃索赔,并叮嘱老太太骑车要注意安全。奔驰车被撞,一次本可按照规则处理的事故,最终以放弃索赔,温情收尾。他因此获得“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5000元奖励,随即却又捐给正在西安治病的青海小伙子。这个来自紫阳的正能量司机,全国网友都为他点赞。树立百姓身边榜样,引领文明新风。近年来,紫阳县坚持深入挖掘、选树群众身边的典型,通过媒体宣传展示、动员干部群众投票等方式,弘扬孝老敬亲、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扎实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活动。累计向“中国好人榜”推荐好人线索12000余条,2人入围“中国好人”、1人上榜,3人上榜“陕西好人”;25人获省级、市级道德模范,16人获全国、省级、市级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陕西“美德少年”。评选表彰县级道德模范25人、文明市民15人、美德少年10人。
时下的紫阳,崇德向善之风遍吹城乡,涌现出一批彰显好民风的新典型,诸如:好妻子陈邦银,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一片蓝天,与重病丈夫相濡以沫,三十年不离不弃;爱心支书李志忠,时刻心系全社区百姓,多年来把做好事当成一种生活的习惯,为数百名贫困学生资助牵线搭桥;好医生刘华兵,从医十多载,始终坚持在医疗工作一线,待患者如亲人,经常因工作繁忙推迟下班忘我地工作……
一个个“紫阳好人”,如同一颗颗钻石,闪烁着真善美的光芒,影响带动着周围的人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村风文明、邻里和谐。
新民风建设“治标”更要“治本”
前几年,因为一次意外事故,紫阳县毛坝镇双新村一组贫困户邹定平左手失去了五指,落下了残疾,加之妻子常年患病,家里越来越困难。鉴于他家的实际困难,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一些补助,但邹定平仍不满足,经常找镇村干部要“特别照顾”。
针对部分贫困户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毛坝镇出台精神扶贫“三项制度”,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农民教育以及“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给邹定平作思想工作,并为他发展产业提供扶持基金,今年他养殖了3头牛、21只羊、3头猪,决定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尽快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民风变不变,还看观念换不换。围绕观念养成,紫阳县在新民风建设中,动了真功夫、做足大文章。
蒿坪镇在全镇广泛推行“三团一会”教化活动,“乡贤评议团”结合每月的党群例会开展,主要针对好逸恶劳、好吃懒做、偷鸡摸狗、虐待老人等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教化。“能人报告团”巡回各村讲述各自的创业史、发家史、奋斗史,增长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发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文艺演出团”根据群众身边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巡回各村演出,潜移默化引导民风转变,提振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红白理事会”召集乡贤能人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喜事办理章程,倡导“送礼只送一百元,坐席只吃碗碗饭”,提倡文明节俭,反对攀比浪费,让群众从沉重的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三团一会”教化活动已在该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正逐步在全县各镇进行推广。
该县按照“党建+新民风”的要求,积极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新民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化俗不易,贵在因民。新民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行动,而是循序渐进的教化活动。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民风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巩固新民风建设的成果。”县委书记赵立根说。
——原载2017年5月16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http://sjk.akxw.cn/akrb/html/2017-05/16/content_16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