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法制报:紫阳“大调解”调出和谐新气象

时间:2017-11-30 13:05作者:汪可平 陈洪钧来源:《西部法制报》

近日,安康市紫阳县向阳镇社区“老哈调解室”妥善化解一起长达半年的民事纠纷。“有社区调解室就是好,避免了闹矛盾打官司。”当事人彭某说。

今年4月,彭某在给卿某建房时不慎摔伤,致使肋骨断裂,双方就赔偿事宜一直未达成统一意见。于是,彭某找到社区“老哈调解室”请求调处此事。经调解室工作人员多次双向沟通,双方当事人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紫阳县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促社会和谐的着力点,积极探索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建立“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让村风民风在一件件矛盾纠纷化解中悄然转变。

紫阳县先后成立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和道路交通、医疗纠纷等10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并在全县17个镇和195个村(社区)设立规范化矛盾调解室,既关注百姓家长里短的“小问题”,又及时化解发展中产生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各种矛盾纠纷,让老百姓不跑远路、不花钞票、不打官司、不伤感情,就地解决问题。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紫阳县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层级化解”的原则,小纠纷在村组就地化解,稍微大一点的矛盾由镇调委会调解,“疑难杂症”由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分流到各个专业调委会由专家“会诊”,专业调委会调解不了的,导入诉讼程序。

为给群众提供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今年4月,紫阳县法院和县司法局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了“诉调对接”机制,并成立了专门工作室,旨在充分发挥人民法院、行政机关、调解组织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各种纠纷解决方式相互配合,使矛盾纠纷在进入法定诉讼程序之前,先通过诉前调解的“缓冲地带”化解。

事情有没有理,当事人出镜讲述,亲朋、民众、人大代表、法律工作者逐一辨析。紫阳县还开设法治电视节目《有理大家说》,以县内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典型鲜活的法治案例为载体,通过还原事实真相,辨析事理,引导广大群众依法反映诉求。

运用法治思维,以调解的方式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在紫阳成为常态。据统计,今年1至9月,紫阳全县排查矛盾纠纷1154件,镇村调解成功822件,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和10个专业调委会调解成功252件,引入诉讼28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新局面。

——原载2017年11月30日《西部法制报》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