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经到这里小半个月了,我在这里学会了很多东西,昨天在回家的路上我还觉得自己是在“捡知识”。越接触不同的人越感觉需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辛苦了!”
“一切为了双桥镇人民的幸福和发展!”
这是我偶然间听到的对话,对话人也许只是一句调侃,但细细思索起来,这话确是个实话,这是一群可爱的人,一群任劳任怨的人,一群面对事情总是一副乐观积极的态度的人。
有句俗话说:“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见人爱”,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农村老一辈的教育甚至有些缺乏,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它主要是面向社会下层的群众运动。“识字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经过长达50年的不懈努力,文盲率由1949年的80%以上下降到2000年的6.72%,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发展各类教育设施,扫除文盲。”我们当然不能否定这场扫盲运动的伟大成果,它使一字不识的社会下层群众能够阅读文章,了解政策,但笔者认为扫盲能帮助人们看懂文字,但对人们的三观的形成的影响有限,这一点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深有体会。个别中老年群众在被问起对政策满不满意、对干部的工作满不满意时,竟理直气壮的说:“我不满意!”他们要求更多,有更多的利益诉求,不听干部的政策解释,甚至对干部毫无尊重可言,当然这类群众是极少数的。面对这类群众的毫无道理的指责,干部们还要保持绝对良好的态度,秉承“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原则。
想起之前听到一位干部说过:“做这个工作必须要有特别好的心态,要能承受住各种压力。”刚开始我还觉得这句话夸张,但现在能够理解了,虽然这样的群众是极少数的,但已经足够磨光一个人的耐心。
心态有时候直接决定了我们面对事情的态度,一个好的积极的心态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如果把实践生活比做课堂,那么这一课的主题叫做 “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