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贫问苦话脱贫”之二十三:蒿坪镇双胜村脱贫攻坚动力足

时间:2017-06-16 08:13作者:唐 波 陈道广 王宗伟来源:本站原创

发展香菇、管护茶园、搞养殖、组织各种技能培训、创办种植养殖合作社……仲夏时节,走进蒿坪镇双胜村,只见一派如火如荼的精准扶贫场景。“现在双胜村的变化形容起来就是‘翻天覆地’,贫困户住房条件大大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谈起村里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杨远忠兴奋地说。

双胜村是县长陈莲的党建和扶贫联系点。县长陈莲多次到该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情况,一再叮嘱镇村干部,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在贫困户稳定收入上做文章,确保贫困户都能按期摘掉穷帽子。

231_副本.jpg

杨远忠是蒿坪镇双胜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也是紫阳县残联副理事长。2014年6月,他主动请缨成为贫困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产业结构单一,全村没有一个农村专业合作社,村民大多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在家种地的是老弱病残。”这是三年前,杨远忠刚到双胜村时的情形。

上任以来,他根据双胜村的实际情况开出“处方”,抓党建、富产业、强思想、聚人心……用“多驾马车”拔穷根。

据杨远忠介绍,该村辖6个村民小组,741户2730人,通过对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后,还有231户、746人尚未脱贫,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处于贫困线上,该村计划今年整村出列。

再有一个月,双胜村五组贫困户吴大华就能搬进位于双胜村北平安置点的新家了。吴大华全家四口人,以前一直住在山上的土坯房里,平时在周边打零工为生,三年前,在县残联、镇村干部的帮扶下,夫妻俩发展2万袋香菇,空闲时间,妻子在家照看香菇大棚,吴大华在镇内务工,一年家庭总收入3万元以上,2015年村安置点开工建设后,吴大华购买了一套住房。与吴大华一样,该村共有58户贫困户都即将住上新房。

408_副本.jpg

双胜村的变化不止于住房条件改善。去年以来,该村先后新修园区路1公里,拓宽改造村级路2公里;危房改造8户;新建四座公路桥、一座便民桥;电网改造6干公里,覆盖200余户800余人;新建人饮工程一处,解决400余人吃水问题,村上安全饮水达到全覆盖;村级阵地建成后,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室和村文化活动广场将达到脱贫标准。

双胜三组贫困户王建最近也在村上找到了工作,通过公司培训,他成为公司在双胜一品农业园区发展中培养的第一批骨干力量,白天在园区上班,晚上还能照顾家人。

脱贫“输血”更要“造血”。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7户,管护、新建茶园累计1500余亩;成立香菇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7户,建成香菇10万袋。

一品农业园区_副本.jpg

依托本村特有的高山茶园和精品示范茶园优势,通过土地流转,能人大户带动,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5家茶叶粗制厂,鼓励村民实行精细化管理,双胜村以茶为龙头的经济增收效果明显,春茶鲜叶销售收益可观,具初步统计,双胜村贫困户户均经济增收近千余元。

今年,县残联多方协调在双胜周边建立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基地,引进三家企业帮扶贫困残疾家庭发展养殖业,今年为6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免费发放鸡苗6000只,为20户贫困残疾家庭发放猪仔40头,预计为贫困残疾家庭增收6000元以上。

2017年,该村还组织烹饪技能培训210余人;茶叶加工技能培训80余人;养猪、养鸡等养殖培训90余人;修脚培训30余人。

“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又有产业支撑,贫困户自力更生图发展的积极性高涨,双胜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谈到年底脱贫摘帽,“第一书记”杨远忠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