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距离县城12公里的城关镇青中村,机器轰鸣忙建设,群策聚力抓产业,干群合力谋发展……处处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场面。
城关镇青中村是2017年拟出列贫困村,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1户949人,新一轮数据清洗后,该村还有贫困户152户413人,贫困户超过一半,贫困任务十分艰巨。
该村是县委书记赵立根的扶贫联系点,赵立根多次走村入户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问诊把脉破解发展难题。县委办包联干部,深入贫困群众找准“贫根”,帮助贫困群众梳理发展思路,制定脱贫规划,促使他们早日摆脱贫困。驻村工作队整合镇村干部力量,将驻村工作队员分成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工作组,以干克难,昼夜奋战,誓言矢志不渝帮助青中村贫困群众“摘穷帽”。
在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上,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资金和项目,先后建成一处大型引水工程、5处小型饮用水工程及21口水窖,对分布不均衡的水资源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形成了覆盖全村的供水用水体系。对4.9公里旅游观光路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11.1公里通村公路和15公里连户路。为了优化供电网络体系,青中村还对2杆公里线路进行改造,3台变压器进行扩容,联通、移动基站,重点部位宽带实现了全覆盖。
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该村三委干部牵头成立茶叶、养殖、蔬菜三个产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实施规模化经营,实施“协会+农户”模式带动群众致富增收,变过去“单打独斗”的粗放经营模式为现在“抱团取暖”的精细化管理。
青中村茶叶品质优良,该村三组的“皇茶园”便是见证。《紫阳地名志》记载:“明清时,因此地产茶名贵,历向皇帝进贡得名”。该村返乡创业能人周显勤投资200余万元修建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年生产能力20余吨,实现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茶农增收120多万元。截至目前,丰产密植茶园种植户发展到10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
除此之外,该村还有100余贫困户300多人在蔬菜合作社和养殖合作社的带领下,逐步走上致富道路。合作社免费提供种苗、饲料供应、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和销售工作,农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群众就地分散搞养殖或种植蔬菜。无公害的果蔬生产,规范化的管理很快使青中农副特产获得市场的认可。于是,借助“互联网+”植入农副产品销售环节,先后建立“青中农庄”微商城、开通微博、微信和微信公众推送转发,帮助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全村共培育万羽大户3个,千羽示范户15个,百羽养殖户30个,年出栏土鸡30000羽以上,仅此一项就能带动周边群众100多户,实现户均收入3000多元。
同时,青中村依托文笔山旅游景区区位优势,坚持走“扶贫+美丽乡村”相结合的路子,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县城的“后花园”。目前,青中村郭家梁至第一村民小组的6.2公里公路得到全面硬化,郭家梁至青中茶厂的4.7公里主干道改造工程进入攻坚冲刺阶段,郭家梁游客接待中心即将建成。该村旅游品牌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更多的农户将依靠旅游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