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贫问苦话脱贫”之十八:红椿镇脱贫攻坚结“硕果”

时间:2017-06-04 07:51作者:胡 渊 叶立刚 匡世友 洪淸薇来源:本站原创

“看到屋,走到哭,上一道道梁,又下一道道坡……”这是红椿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红椿镇秉承“抓脱贫就是抓机遇,抓脱贫就是抓发展”理念,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进会.JPG

“脱贫攻坚是当前的头等政治任务,是容不得半点马虎的一号工程,镇村干部必须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红椿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党委书记龚颖在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对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住在社区,真是方便得多,和原来在老家比起来,真是天差地别。”刚刚搬进新家的侯家坪村贫困户吴庆芝说,要不是包联干部上门来做思想工作,我恐怕还是住在山梁梁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镇党委政府对住有所居的“定位”,把居住偏远、地处洪涝灾害易发多发区的贫困群众搬出来,让他们也能享受公共服务带来的便捷。截至目前,全镇新建集中安置点45876平方米,完成22008000人搬迁任务,实施移民搬迁8924032人。预计,后续还将实施7002500多人易地搬迁。

茶园.JPG

贫困户吴庆芝一样,担心搬迁后续生活保障问题,不在少数。对此,红椿镇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载体,持续推动茶旅产旅融合,帮助搬迁群众增加收入。50岁的贫困户夏登礼就是受益者之一,他谈起盘龙茶叶示范园区去年给他发的一笔3000元年终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夏登礼说,他做梦都没想能到集镇住,又通过管护茶有了稳定的收入。

2.5万亩生态茶园,年产富硒干茶叶700余吨,实现茶叶净产值3000多万元,这得益于红椿的“农户+基地+公司”模式。40岁的盘龙村四组贫困户焦加喜,将名下5亩土地以入股盘龙茶叶示范区,然后在园区务工,每天能挣60元工资,一边享受土地分红获利,一边享受务工带来的收入,仅2016年,务工收入10800元,家中2人在园区采摘鲜茶叶,实现销售收入16000多元,两项收入累计达到26800多元。像焦家喜一样在茶园基地务工,在示范园区和盘龙茶叶公司就业的人数就达450多人,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

七里村700亩丰产密植茶园给四川游客高先生留下深刻印象,他禁不住的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茶园风光。一垄垄茶田紧紧相依,错落有致,绿意盎然,眺望茶园与远山相接,层峦叠嶂。据游客高先生介绍说,看到网上报道红椿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路子,便乘着周末前来散散心。据了解,以旅游观光带为载体,打造山地观光茶园,发展休闲农庄、农家客栈、特色农家乐、农耕体验、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紫阳民歌传承等茶旅休闲产业,打造融合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餐饮、休闲为一体的茶旅游深度融合,成为红椿镇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新天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45岁的盘龙村民王家四是“四哥”农家乐的老板,他告诉笔者,他没想到每天来采茶观光的客人这么多,乡村观光游也能成为“香饽饽”。仅2016年,他的农家乐纯营利润达15万元。以茶为媒,构建多样化的农副电商产品成为返乡创业青年唐伟伟的梦想,他立足“线上建品牌,线下建基地”的发展定位,建立电商服务站和村级电商服务点。类似茶叶、农家腊肉、干土豆、核桃等农副产品,借助电商渠道走向全国市场。据唐伟伟介绍说,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既帮助贫困户网上销售土特产品,又协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如今,1个电商电商服务站,2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带动周边120户贫困户增收达效,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红椿镇也是蛮拼的。“我在钜源鞋服有限公司工作有6个多月,每月工资都能够拿到将近3500元,虽然工资不算高,但在这里上班可以照顾家庭。”红椿镇侯家村泗溪组村民余树民说。钜源鞋服有限公司是红椿镇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鼓励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的典型代表。据公司负责人纪昌军介绍说,要不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哪有这么快能扩大生产规模。目前,9条初制品生产线负责鞋面、鞋帮以及各类箱包的开发、设计,生产。2017年,公司正在筹划扩大生产,计划申报注册男女鞋品牌2个,并新建鞋底和总装生产线。建成后,预计年生产成品鞋200万双以上,总产值5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近1000人。

据镇长覃桦介绍说,政府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与企业实行双向承诺,通过以奖代补方式返还厂房一定比例的租金,钜源鞋服公司优先招聘当地贫困户和搬迁群众,提供稳定就业岗位。截至目前,该社区工厂共安置500余人就业,涉及搬迁户3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64%,人均增收2600元。

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是推进“茶旅红椿”的重要保障。该镇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积极申报争取项目资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放眼远望,共和村2.6公里连户路加紧建设,尚坝村安置点建设热火朝天,集镇市场、新区广场、镇污水处理厂等功能逐渐完善,10个行政村级道路等级日渐提升,镇村饮水管网进一步完善,红椿至巴庙、高滩等跨镇环线公路正在申报,集镇“四化”工作如火如荼,“茶旅红椿”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