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贫问苦话脱贫”之十六:瓦庙镇奏响决胜脱贫攻坚最强音

时间:2017-06-02 08:20作者:王希平 黄志顺 吴 霖 张连增 熊友俊

秦巴五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行走在瓦庙镇的村组院落,到处看到的是干部群众忙碌的身影,他们奋战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一线,奏响了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强音。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扈正安、程楚安分别任瓦庙镇脱贫攻坚工作团团长和副团长。今年以来,扈正安、程楚安多次到瓦庙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详细了解瓦庙镇贫困现状,掌握“两不愁三保障”方面情况,要求瓦庙镇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精准识别原则开展数据清洗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8.jpg

“抓好脱贫攻坚工作,首先要思想认识站位高。”瓦庙镇党委书记王晓鹏说。该镇每周定期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及省、市、县脱贫攻坚相关文件和要求,从思想上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职责,形成思想合力。

“现在正是农忙时候,把大家集中在一起学习脱贫政策比较难,我们只好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新华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小焘常常利用晚上时间到贫困户家中走访。

瓦庙镇创新脱贫攻坚宣传模式,除了召开院落会,还组建了8个宣讲组,组织镇村干部来到贫困户家中讲政策、传信息、送技术,与家庭成员敞心扉、交朋友、促感情。同时,为了便于群众理解,该镇还编印了《瓦庙镇脱贫攻坚知识读本》,并一一发放到贫困户家中。

瓦庙镇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群众增收始终是个瓶颈。近年来,该镇紧扣魔芋产业持续打造,使之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新华村魔芋种植基地看到,刚出土不久的魔芋茎壮叶茂,一行行整整齐齐。村支书贺习安说,该村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发挥村支部的组织、协调作用,让更多的贫困户拿出最好的土地、主要的精力发展魔芋产业。镇长张文介绍,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这种模式,瓦庙镇2017年发展标准化魔芋种植6000亩。同时,该镇还对2000亩核桃园、1000亩老茶园进行了有效管护,完成春茶生产97吨,6个合作社对贫困户开展实质性帮扶。

3.jpg

基础设施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实保障。该镇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六七”标准,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该镇计划新建6处、扩建2处人饮工程,目前皆已完成勘探、设计工作,412户、1568人的饮水困难即将得到解决;县下达6条13.9公里道路硬化(改造加宽)建设计划,目前已完成6公里道路加宽改造,7.9公里道路加宽改造正在施工,456户、1660人的交通瓶颈问题也将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