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雨后初晴,阳光还不那么炙热,碧蓝天空铺着星星点点蚕丝般的白云。5月8日,县里统一组织“访贫问苦话脱贫”集中宣传,我们第一站走进高桥镇板厂村,正巧遇上紫阳县医院入村走访的白衣天使们,他们20来人坐满了一中巴车,据县医院派驻板厂村第一书记贾仕安介绍说,这是院里最后一批进村结对帮扶的医护人员。我们当即决定改变采访路线,随白衣天使们入村走访。
“地无三尺平”是板厂村最真实写照,全村561多户1942余人散居在西河两岸沟沟坎坎上,一至五组分布在右岸,六至十组分布在左岸。村民们在瘠薄的土地上辛苦劳作,仅能糊口,除了外出务工,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据最新公示的扶贫对象核实数据,村里贫困户有292户961人,占总户数一半以上。县医院安排200多名医护人员同板厂村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两个月前,50岁的贾仕安作为驻村干部被紫阳县人民医院派到板厂村任第一书记,和他一起派去的还有碎石科大夫龚如林。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平日在科室里坐诊把脉,整天同病人打交道,对驻村扶贫工作并不了解。山有多高,人就住多高,进村入户大多靠步行。宣传政策、动员搬迁等诸多工作得给老百姓一遍又一遍磨嘴皮子。老贾仿照医护人员胸牌制了一张便民服务卡,印上两人的照片、联系电话以及驻村帮扶目标。在村里见人就发,随时随地介绍他们的身份和职责。这个办法很凑效,短短两月时间,村里男女老幼,对他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问老贾,驻村的最大感受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张嘴,两条腿!”
一条盘山路,左弯右绕,司机神情专注地盯着前方,不敢丝毫懈怠,车里热烈的对话好像与他无关。我们几个自认为身体不错的男人被颠簸盘绕的眩晕,胃里已经在翻江倒海了。
车至半山腰再也无法通行,所有人下车各自入户。妇产科护士朱文巧包联的是五组的金清政,母亲年过九旬,2012年在家摔了一跤导致下肢瘫痪。老金作为家里的丁壮劳力,再也无法外出务工挣钱,在家一心一意照顾老母亲,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人常年卧床,患上了皮肤瘙痒症,朱文巧特意给老人买了两种药。拿出血压计给老人量了血压,老人血压偏高,她告诉老金说:“平时要多给老人吃清淡食物,高血压属慢性病,门诊也可以报销,平时买药要把发票保管好。”
医护人员入户走访完毕,已是下午。老贾又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继锋中药材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和药材种植基地。该合作社成立于去年3月,现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白术、苦参、丹参等中药材600余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优质种苗。贫困户可与合作社签订三种协议,土地流转协议、药材种植协议、劳务用工协议,各家各户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
种植户最操心的还是药材的销路问题,县医院进村后,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主动牵线搭桥,继锋中药材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与陕西医药控股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该集团拟于近期到板厂村实地考察。
“如果群众种药材有了稳定的销路,村里申请种植药材的人就会越来越多!”继锋中药材种植收购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说,村里适宜种植药材的土地有好几千亩,他有信心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