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2000农户搭上电商扶贫快车

时间:2017-05-08 16:36作者:来庆琳 艾 蓓来源:《安康日报》

编者按】:告别“提篮小卖”,融入广阔市场。当下,互联网+思维正在紫阳县毛坝镇孕育着农业小生产的无限可能。随着当地农村电商的星火燎原之势,让更多产业经营主体、能人大户、贫困群众纷纷上网“触电”,危中寻机,不仅打通了“工业品下乡”通道,还把当地山货通过电商渠道卖到全国各地,让农村电商更接“地气”。

毛坝镇电商服务站自2016年6月建成以来,不断吸引聚集各方资源,以技术服务、产品分类、整理加工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运营,带动2000多农户发展产业,不到一年已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电商扶贫格局,在毛坝已初步形成。

山货触网让全村户均增收300元

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市场已呈井喷式状态。借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密集出台,电商企业的纷纷下乡,农村人才的加速回流,发展模式的竞相探索,农村电商正潜移默化改变着安康传统农业的生产格局,让“久居深山人未识”的安康山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紫阳县毛坝镇岔河村3组村民龙伦增看来,当农业小生产遇上互联网+,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已然来临,即使在这个地处偏远的小山乡也不例外。得益于互联网+,25岁的龙伦增于2014年结束了外出打工的生涯,回乡创立了紫阳县振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当地富硒茶生产销售、茶园观光旅游和农产品商贸流通。

2016年,血气方刚的龙伦增注册了“盘厢硒”商标,建立“盘厢硒”微信公众平台,在毛坝镇电商服务站的直接指导下,在岔河村设立了电商服务点,旨在通过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互联网+产业模式,将当地优质农产品推广到更大市场,真正让当地群众从中受益。

岔河村后山,过去大片的野生猕猴桃在挂果后几乎都烂在地里无人问津,去年冬天,通过“盘厢硒”微信公众平台向外不断推送,公司收到了大量南方客户的产品订单,公司遂组织当地贫困户上山及时采摘,并以3元/斤的价格收购,仅去年,当地野生猕猴桃挂果后村民就采摘了6000斤,发货2000余箱,全村300余户户均增收300元。

4月14日,记者前往该公司实地采访,公司负责人龙伦增告诉记者,正是通过上次微信推送活动,当地群众从中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魔力,纷纷加入了公司微信平台,并时不时来到村上电商服务点,从中获取市场信息,组织农业生产,期待早日脱贫。

“我们通过这个平台,一方面能使传统山货外销达到‘成本更低、信息更多、渠道更广、视野更开阔’的目的,实现公司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正是通过这种创新,要快速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路!”龙伦增说。

眼下,从互联网+中得到真金白银的龙伦增,正在着手加快岔河村茶叶加工厂建设,在建的盘厢硒茶叶加工厂将于年内建成投用,届时,全村1000多亩老茶园和公司集中流转的300亩示范茶园,将借助互联网+插上信息化的翅膀,把优质产品分享给外地更多消费者。

以互联网思维布局订单生产

岔河村有老茶园1000余亩,茶树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是清代贡茶产地,长期以来,却因信息相对闭塞,加之茶叶加工未形成规模,好品质的茶叶未能走向更广阔市场。

在全镇,和茶叶一样,像中药材、腊肉、土豆、板栗、核桃、香菇、木耳、竹笋等本土特产都曾遇到销售的老大难题,又该如何解决?

该镇立足互联网+思维的培育,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调动发挥返乡创业能人的引领作用,于2016年6月建成了全县首家镇级电商服务站,探索采用“电商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模式,大力引导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标准化,农业产品电商化,农业经济市场化。

当年6月底,该镇引进县域龙头电商企业——硒锌粮公司入驻服务站,搭建对外销售平台、引导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生产及标准化农业加工。

硒锌粮公司以淘宝C店、淘宝B店、企业官网和微信商城为主要销售途径,实体店引导,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将当地农产品统一加工、包装、外销。8月,公司自主开发微分销商城硒锌粮农业、瑞佰优品全面上线,分销代理1000人,引导发展个体线上店铺50家。

该镇积极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针对电商公司农产品采购订单,组织社员订单生产,为社员提供各项服务和资金保障,以此确保订单顺利完成,产品质量和数量得到有效保证,并通过初加工将农业土特产电商化。合作社还将项目划分为订单项目、传统项目、实验项目以及综合开发项目,根据每个社员情况选择合适生产经营项目,因地制宜、统一指导、统一采购、整体包装。

而作为当地最大受益群体的贫困农户,在农村电商发展的整个环节中,则根据自身实际、土地资源、人力物力等条件,确定生产经营项目及规模,然后申报给片区理事,在理事陪同下完善与合作社的相应生产经营承包协议,接受理事及合作社监督和建议。

镇电商服务站负责人陈华友采访中告诉记者,这些农户针对生产中的困难,会及时向片区理事和合作社反映寻求帮助,并通过自身努力、公司引导和政府扶持,获取三个方面主要收入来源,一是劳动产出带来的生产利润,二是生产交易量等比分配的扶持和鼓励资金,三是参与合作社项目资金运作,根据资金比例获得的相应红利。

在这一模式带动下,该镇瓦滩村5组李作武、李作林兄弟,平日里电商服务站协议委托他们加工干货土特产,及应季药材收购等。2017年第一季度,两兄弟仅茶叶收入就超过6000元,预计2017年总收入超过4万元。

10家专业合作社帮带2000农户

“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把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与贫困村的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效果,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电商扶贫无疑为我们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支撑。”面对星火燎原的农村电商发展,毛坝镇镇长叶飞如是说。

通过不到1年的快速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引导支持下,该镇电商服务站在打通了“工业品下乡”通道的同时,由站点建设企业——硒锌粮公司将全镇商贸流通实体企业所售土特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并上架产品信息,让当地土特产品打破时间、空间局限,步入全国市场,由此带动一批新的农业经营主体主动作为,从不同领域参与到当地主导产业建设中,让农村电商真正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新帮手。

目前,在毛坝镇政府和硒锌粮公司引导下,全镇已建立了思兰硒源、紫维康、欣硒旺、盘厢硒、双新、鑫山等10家专业合作社,系统开发当地农特产品。至2016年底,硒锌粮公司共收购腊肉、土豆片、干豆角、香菇、木耳等干货特产约180万元;紫维康药材合作社带领天麻种植户70户、白芨种苗40万株,投资200万元,当年天麻产量50吨;鑫山养殖专业合作社共养鸡8万羽,带动农户50余户;盘厢硒投资1000万元打造毛坝贡茶,帮带贫困户164户。

各电商公司及合作社通过“电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了电商精准扶贫,仅思兰硒源合作社1家,在毛坝镇就直接帮扶贫困户400户稳定脱贫,间接影响农户1200户。毛坝镇电商服务站成立以来,已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收入600余万元。电商企业及专业合作社已在全镇帮带10个村贫困农户552户,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

——原载2017年5月8日《安康日报•城乡经济特刊》头版头条:http://sjk.akxw.cn/cxjjtk/html/2017-05/08/content_155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