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今日紫阳>正文详情

紫阳“创先争优”给力“争先进位”

时间:2012-06-28 12:01作者:闫 锋 秦宗道 刘 攀来源:紫阳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在安康市有一个山区穷县突然暴发强劲活力,快速崛起,后发赶超的虎虎生气,特别引人注目。
这个县就是以茶叶、民歌、富硒而闻名全国的紫阳县。
一直以来,紫阳县都是安康市“八九不离十”的“垫底县”,国家重点贫困县。情况在2009年开始发生变化,破天荒地取得全市综合考核的第三名。之后,便一年一个新台阶,2010年获得第二名,2011年获得第一名。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由全省75位上升到22位,固定资产投资由全省28位上升到17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位居全省前10名。
紫阳富硒茶在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今年又成功获批“中国驰名商标”。据了解,具有以上双重殊荣的产品,在全国也只有4个。
紫阳何以在全市、全省、全国展露头角、争得席位?县委书记王晓江分析说:“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开展,是人定胜天的结果!”以“创先争优”推动“争先进位”,紫阳人创造了“知难而进、苦拼实干、敢为人先、精诚团结”的“紫阳精神”。相继受到中央和省委的表彰。
“创先争优”增添了紫阳人的胆气,“苦拼实干”展现了紫阳人的虎气!
全县523个基层党组织13912名党员参加了这一活动。
为让这一活动开展,真正起到“转作风、促发展”的作用,该县在机制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将“创先争优”与“三问三解”活动充分结合,在全县21个乡镇普遍推行镇干部“包组联户”活动,每名镇干部包一个组联系80至100户农民,每月到户一次,现场解决困难。全县1003名乡镇干部与1478个组7万农户建立了“包组联户”关系,累计调解各类纠纷和难题2256起,被媒体誉为“群众工作的紫阳模式”。
与此同时,积极引导民意入政。开展“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万人问卷大调查活动,累计搜集意见建议30000余条。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完成调研专题80多个。根据这些民意,每年确定20件城乡实事,5年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完成了100件城乡实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为方便群众办事,全面推进便民服务,全县新建便民服务站点233个,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只进一个门、办完所有事,深受群众好评。为畅通诉求渠道,该县在广场公布所有县级领导和部门一把手的手机号码,普遍开设了县长、部局长、镇长信箱,今年还投资50多万元建起了全省第一家县级民意调查中心。真正做到了群众愿望第一时间上传,群众难题第一时间解决。
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靠德才定位子,努力让“创先争优”活动洋溢浩荡正气、铸就用人导向。去年以来,100余名有实绩、群众公认的干部在重点工作一线得到提拔重用。今年又选派了40名干部到重点建设项目挂职锻炼。
“晒承诺,重考核”,每年初上至县上领导下到乡镇一把手,都必须到电视台公开承诺工作,其他干部的承诺公开上墙,接受全面监督。之后,县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进度汇报会,现场点评,现场追责。每半年组织全县各单位一把手进行一次全县大巡查。成立县委、县政府联合监督室,不间断开展跟踪巡查,按月通报。出台诫勉谈话制度,规定一年中凡受到两次诫勉谈话或两年中连续受到两次诫勉谈话的自动勉职。
工作发条不断拧紧,各行各业加足马力,人人在项目一线“赛马”,硬措施让田野变成大考场,让火热工地变成大赛场!截止2011年底,该县相继投入4亿多元资金,修筑通村公路1780公里,占安康10县区同期新修通村路总里程六分之一。投入30亿元资金完成了50多项市政项目建设工程。完成移民搬迁4964户18899人,蒿坪镇双星村安置小区建设成为全省板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0多套,2000多户低入收入家庭已迁入新居。投入上亿元资金,新建农村敬老院29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升到75%。城乡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截止6月底,共完成生产总值17.8亿元,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2521元,增长26%。在西洽会、富硒茶文化节、龙舟节成功签约项目24个,合同引资总额49亿多元。新增规模企业6家。59个避灾扶贫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