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县交通运输局按照“建设迈大步、管理出精品、服务上水平、队伍树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突出交通项目建设,全面强化行业管理,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全县交通运输工作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
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思路,着力攻前期、争开工、抢进度、保质量,强力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实现了交通建设速度与规模的双突破。渔紫公路改造项目在项目资金到位少、过集镇路段多、改造施工难度大的情况下于12月底前全面竣工。“大路带小路”续建项目已全面竣工收尾。洞大公路、高白公路2条乡道开工投建,20条村道项目正等待工程验收。瓦东公路改造项目完成路基17公里,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11公里。K17公里公路桥梁即将完成。紫洄公路改造项目完成路基18公里,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15公里。市交通运输局下达紫阳县“7.18”水毁修复工程投资1944万元,修复路面3100平方米,修复路基51公里,修筑桥梁 4座,共计完成投资 2219万元。省市下达该县的11条66.9公里通村公路项目全面完成。
县上拿出1000万元财政资金,其中500万元用于示范路建设配套资金,500万元用于通村公路水毁修复。并将通村示范路建设作为全年工作考核的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组织多次专题督查,有效促进了通村示范路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各镇采取领导包片、责任人包村、干部包线路的“三包”责任措施,组织发动群众投资投劳,抢时间、抓质量、赶进度,全力加快建设进度,较好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全县下达示范路计划68条511.7公里,实际完成86条548.5公里。
紫阳港汉江大桥项目桥梁基础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桥墩0号、7号桥台陆续完成,所涉及桥梁建设的各种材料全部到位,刚护筒加工正抓紧施工。因9月12日至18日持续强降雨汉江水位陡涨,导致3号、4号桥墩施工平台冲倒后,县上迅速组织施工企业对刚护筒进行打捞,并对深水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完善,目前3号墩施工平台已搭建完毕、4号墩施工平台已开始施工。西门河汉江特大桥项目已于8月份开工建设,项目建设所涉及的房屋、土地征迁工作全面完成,南北两岸桩基、桥台即将完成,桥梁拼装场地正在硬化处理,钢管拱已在武汉重工集团加工。红椿镇老渡河桥、权河刚架桥有序推进,进展顺利。
紫阳高速客运站可研报告已通过省交通厅评审,勘察设计工作全面完成。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该县边设计边开工,目前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汉王镇五级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蒿坪镇三级客运站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豪华游轮“汉江之星”已下水投入运营,洞河码头竣工投入使用,焕古、汉王、向阳、真人宫等沿江码头全面开工建设。
进一步加强道路养护力量,明确重点线路,增大养护频率,加大管理力度,加快水毁抢修恢复,巩固了全县农村公路路况水平,保证了道路的正常通行能力。县公路年均好路率达84.1%,乡公路年均好路率达82.3%。配合县林业、水利等部门和有关镇投资近百万元,分别建成蒿汉线桂花路、城焕线金丝柳路、滚三线塔柏路、权洄线厚朴和水杉路。认真落实公益性岗位管养措施,逐路落实养护员,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并配合县人社局举办养护员培训班5期420人次,通村公路日常养管工作日趋正常化和规范化,通村公路养管质量得到提升,路容路貌有效改善。年均好路率达到72.4%。
路政管理得到加强,全年共清排路障138处,纠正各种违法行为416次,纠正违法建房、搭棚86处,设置警示标志166处。公路治超扎实有效,车辆超限超载率持续控制在3%以内。交通安全稳定有序,全年共查扣违章车辆60余辆,规范小型中短途客车174辆,208辆个体私营客运车辆加入汽车客运公司,客运车辆实现100%上线检测。全年共出动巡航船艇350艘次,执法人员1922人次,检查各类船舶2000余艘次,强制报废劣质船舶21艘,纠正各类违章91次,行政处罚75宗,收缴罚金5万余元。
围绕推进城市公交化、出租汽车公司化、农村客运普及化目标,在加快发展通村客运的同时,开通了紫阳至安康、紫阳至西安高速客运班线,城区开通了县城至高客站、环城路、火车站等3路公交车,形成了高速班线客运、普通班线客运、通村客运、城市公交、出租汽车客运等多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的格局,极大地方便了全县人民群众的便捷出行。同时,不断加强运输行业管理,加强运输市场监管,继续深化出租汽车市场整治,加大“打黑”力度,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