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正文详情

紫阳:特色资源催生旅游产业

时间:2012-07-02 12:23作者:闫 锋 刘 攀来源:《今日中国论坛》

——紫阳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睿智创意再谋新篇

大自然对紫阳的眷顾,让她成为全国罕见的富硒之地。因而,这里的“富硒茶”更是名闻遐迩!全县共有茶园17万亩,年产茶叶3300多吨,畅销全国20余省市。

  位于秦岭南麓、汉水之滨的紫阳,相传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伯端在此悟道而得县名,故有“紫气东来、阳光普照”之意。紫阳置县于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新石器、商周、两汉都在这里留下了很多遗址,是世界著名的志留系弓笔石古生物化石裸露地带,是全国唯一以道教名号命名的县;是全国最早的贡茶产地,产茶历史距今已有2000余年,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原生态民歌5000余首;自古为茶叶贸易重镇,南北客商在瓦房店修建的会馆已有300多年,会馆内清代彩绘壁画全国罕见。

据初步查明,紫阳现有旅游景点4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县级文物单位32个。巴山风光、汉水文化、民歌茶艺兼具南北风格,汇集秦楚神韵。移步换景,皆处处不同!

紫阳的“山、水、茶、歌、道、硒”资源不仅有极大的地域差异性,也具有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操作上的现实性。近年来,紫阳适时而动,科学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布局,集中精力发展旅游。邀请专家科学编制了《紫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汉江画廊,茶歌紫阳”为旅游形象品牌,完善以“汉水画廊游、茶园生态游、民歌民俗游、历史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养生体验游”六大产品系列,全力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力争使“紫阳旅游现象”向“紫阳旅游模式”的跨越,成为紫阳新兴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

频频发力 激活旅游资源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紫阳县依托文化打造旅游,赋予旅游文化底蕴,将自己的个性凸显出来,形成具有本土文化风情的特色旅游和竞争优势,推动全县文化旅游大发展。

多年来,该县努力打造两张名片——一是茶叶,二是民歌。凭借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紫阳县获得了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的“中国名茶之乡”的美名,茶叶畅销20多个省份并有出口,综合产值6亿多元,受国家原产地保护,连续举办八届茶文化节,紫阳富硒茶品牌价值高达10亿多元跻身全国20强、位居西北第一位。是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全国首部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第十四届上海电影节上狂揽五项大奖一夜走红,使紫阳和紫阳民歌走上了国际大舞台。

同时,紫阳还是著名的桔乡、板石之乡、厚朴第一县……

盛名之下人气旺,人潮涌来旅游兴。然而,紫阳人并没有沉醉于已经取得的佳绩,而是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打造具有紫阳特色的山水休闲度假区。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按照“城建围绕旅游规划、交通围绕旅游先行、文化围绕旅游包装、经济围绕旅游搞活”,累计投资7.6亿元,相继完成了紫阳广场、体育场、火车站停车场、西门河水厂、文化演艺中心建设,完成紫府路改造,桥沟路贯通、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县城开通三路公交车、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造林绿化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7%,高标准实施靓化工程,紫阳广场全彩LED显示屏正式开播,投资600万元实施夜景亮化工程,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一个集山景、水景、夜景、人文景观和文化魅力交相辉映的旅游县城,给各地游客留下来了深刻印象。

突破交通瓶颈。在“十一五”时期,铁路、公路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襄渝铁路二线、包茂高速建成通车。全县投入4亿多元资金,累计新修通镇水泥路386公里,通村水泥路1780公里,实现了通镇、通村公路水泥化、出境公路高速化。安康至陕川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国家大交通与县内小交通实现无缝对接,大交通带领紫阳顺利融入西安、重庆、武汉等大中城市的“半日经济圈”。

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便捷的交通体系,尤其是紫阳富硒茶和紫阳民歌这两张名片打响以来,吸引了一大批外地游客慕名到紫阳观光旅游,整个旅游产业形势喜人。

后发赶超 打造旅游胜地

随着川陕高速公路的开通,通往外界山门的打开和文化的井喷现象,让紫阳站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十字路口,为35万紫阳人民提出了如何破解文化旅游事业大繁荣和产业大发展的新课题。

不断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旅游业提供进一步的基础设施支撑。该县累计投资17亿元,先后启动了西门河新区、紫阳港跨汉江大桥、西门河跨汉江大桥、江南滨江景观长廊、文笔山休闲公园等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完成了任河国际、玉龙山庄等2个旅游景点的开发;规划洽谈开发3个景区,即富硒茶观光园、任河漂流以及洞河水上乐园。着力推进北五省会馆、汉江两岸绿化和擂鼓台森林公园景区配套工程,创建真人宫景区为3A级景区,创建擂鼓台、五省会馆景区为2A级景区。

着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以汉江两岸的万亩竹带、万亩桔园、1200多幢板石特色民居为看点,投资780万元新建“汉江之星”豪华游轮,开通“富硒茶园-紫阳港-洞河水上乐园-流水古镇-翠屏岛”的汉江旅游线路,在2011年9月已正式起航。以瓦房古镇、五省会馆、茶山风情园为依托,形成茶山旅游线路。结合城镇建设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全面启动洞河、向阳、焕古等旅游镇规划,完善新桃、营梁、兰草等旅游村建设。打造农家乐品牌,对全县农家乐实施星级管理,对农家乐业主和服务员进行服务礼仪培训,目前挂牌的“紫阳富硒食品示范农家乐”已有10家。

  依托特色资源丰富旅游购物,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同步开发紫阳富硒绿茶、红茶、矿泉水、魔芋食品等特色旅游产品,促进与旅游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发展具有地方特色餐饮业,加快宾馆、娱乐设施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宾馆、饭店档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目前县城各类餐饮店铺近1000家,不同档次旅馆酒店有400余家。今年,还创建了2个三星级宾馆,即源森大酒店和丽水大酒店。全力打造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紫阳味道”,制作《紫阳富硒菜谱》,统一培训餐馆厨师,把味道做足把品牌打响。完善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在交通要道口设置旅游地图广告牌、咨询服务台,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推行民歌进宾馆、进农家乐,充分发挥文化传媒公司作用,组建民间演唱队伍,使游客有地方欣赏紫阳民歌。

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节庆活动和旅游交易会、推介会,2011年陕西旅游公众评荐榜单揭晓,紫阳旅游广受青睐荣获两项大奖。推进地方文化事业发展,鼓励文艺创作。引进专业管理人才,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坚持举办每届富硒茶文化节,以活动激发活力。在4月15日召开了第八届富硒茶文化节后,来参观的外地游客络绎不绝,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旅游热潮。

汉江两岸歌如潮,乡村风情游人醉。今日的紫阳,正尽情展示着最具发展潜力的无穷魅力,而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如初升朝阳般生机盎然,助推紫阳县域经济快速增长,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以上,真正成为汉江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