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紫阳县十一届一次全委会委员提案第35号

时间:2012-05-11 13:08

案由:关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打造民歌品牌的建议

提案人王安银(洄水镇街道)

叶道乾(洄水镇街道)
罗 勇(洄水镇政府)
苟云学(界岭镇中心学校)
陈清焕(斑桃中学)
理由:1、洄水、斑桃、界岭地处紫阳东南部,三镇人口2.4万人。境内民风淳朴,民间文化传播不息,紫阳民歌最为突出。其中:山歌小调,花鼓,孝歌活跃在民间,颇受广大群众喜爱。2、名胜古迹保护及旅游开发。洄水、斑桃、界岭三镇,辐射紫阳任河、蒿汉、洞洄境内擂鼓台、茶台、西北会馆、真人宫、魔王沟瀑布、目连桥、龙王庙、八角庙等名胜古迹,闻名县内外。
建议
1、加大对民歌文化的保护力度。以政府为主导,在县内青少年、机关单位中掀起民歌传唱热潮。并结合资金投入,对县内民歌演唱队,突出演唱个人实行丁念奖扶,鼓励他们将民歌文化带出去,建立民歌娱乐场所,为民间艺人搭建平台,更好地丰富紫阳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2、政府对民歌保护的责任应夯实。加大民歌保护措施,成立民歌保护单位,与镇村协作,共同致力与民歌传承与保护,将相关责任落实到实处。
3、加大维修保护名胜古迹力度,对道路进行改造,开辟旅游专线,打造紫阳“三日游”,形成“任河漂流”“向阳赏茶”“道观礼佛”“汉江观水”“擂鼓台观山”“八角庙探险”等精品旅游项目。
审查意见:请文广局办理。

文广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35号提案的复函

王安银、叶道乾、罗勇、苟云学、陈清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打造民歌品牌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紫阳民歌品牌的打造一直是我县实施品牌战略思想的主要目标。近几年来,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强力推进和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实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是我文化主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紫阳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资源大县,民族、民间文化十分丰富,2009年,我们报请县委、县政府挂牌成立了“紫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大量的普查,搜集整理了一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报请省、市、县批复公示,目前已获得国家级保护项目1个,省级保护项目3个,市级保护项目11个,县级保护项目23个,在册项目传承人300余人,收录音像、图片及实物资料若干。在搜集整理资料的同时,我们极力扶持建设了一批民间文化的社团组织,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赛事活动,参与拍摄了多部反应紫阳民歌文化、民俗风情的电影和电视剧,组织编写了多部舞台文艺作品,并定期组织策划了8届“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开展,初步建立起了紫阳文化的品牌。目前,我局正在研究制定《紫阳县舞台艺术扶持奖励办法》;着力实施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力争在2012年底实现镇镇有一支队伍,队队有各自特色;规范建设一批民歌文化大院和公益性演出场所,从而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大文化氛围。
  谢谢!
  联系单位:紫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局
  联系电话:0915─4426580

            一二年五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