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案第16号

时间:2013-04-11 15:33

案 由:关于宣传和打造瓦庙毕甲山观音庙旅游景点的建议。
提案人:甘贻松(瓦庙镇党委书记)
张 文(瓦庙镇政府镇长)
   王 雯(瓦庙镇副镇长)
   张朝德(瓦庙镇安坪村支部书记)
  陈威强(联合镇政府镇长)
   哈红黎(麻柳镇政府镇长)
      成华珍(瓦庙镇中心学校教师)
      卢 琴(毛坝中学教师)
   徐月知(麻柳镇卫生院院长)
   刘从平(联合镇党委书记)
  冉远富(麻柳镇党委书记)
   杨 波(联合镇人大主席)
冯流燕(麻柳镇人大主席)
龙伦兵(瓦庙镇人大主席)
内 容:紫阳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独具魅力、影响深远。瓦庙就位于这片神奇土地的西南边陲,道教文化更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近年来,瓦庙镇党委、政府为发展地方文化、打造道教文化品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全镇上下正在朝着“弘扬道教文化、打造旅游强镇”的目标阔步迈进。
瓦庙镇原名“瓦庙子”,因集镇中心有一座庙而得名。走进瓦庙,随处可见与道教渊源而命名的地名,如泰山庙、回龙观、山王庙等等,比比皆是,其中泰山庙遗址有清朝乾隆年间的石碑为记,见证了道教文化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传承和兴衰。道教文化对瓦庙
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婚丧嫁娶、修房造屋、农业生产、祭祀、忌讳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魅力。
为了传承弘扬好道教文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2012年经过实地考察论证,镇党委、政府通过多方协调,着手启动毕甲山观音庙景点项目。该项目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金世华自愿投资3000万元进行修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距瓦庙集镇10公里、安毛高速6公里,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庙宇周边群山环绕,风景迷人,殿堂古朴高雅,神像庄严祥和,给人恢弘、肃穆之感。截至2012年底,毕甲山观音庙景点已实现投资300余万元,建成山门、玉皇大帝殿、太上老君殿、观世音菩萨殿、无极老母殿,停车场等附属设施正在加紧施工,将于2013年农历6月19日全面竣工。项目建成后,可成为紫阳县旅游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毛坝镇木兰峡风景区、瓦庙镇硝洞、封门垭等自然风光相互衬托,使瓦庙镇成为兼具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旅游强镇。因此,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瓦庙镇形象,还可每年吸引游客近3000余人次,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实现300余万元的产值效益。
建 议:旅游及民政宗教部门高度重视,切实加大支持引导力度,出台紫阳县招商引资配套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做好毕甲山观音庙景点的包装、宣传、审批工作,组织好专业队伍挖掘、整理、编创道教文化传奇故事,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和底蕴,把毕甲山观音庙打造成全县一流的旅游景点。

紫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局
关于对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16号建议的复函

甘贻松、张文等代表:
  您提出的“打造瓦庙毕甲山观音庙旅游景点的建议”收悉,现函复如下:
得益于瓦庙镇对文化旅游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2012年起着手启动毕甲山观音庙景点项目,前期已做了大量工作,针对你提出的建议,我局将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组织专业人员对毕甲山景点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基本信息,收集第一手资料,加快对外宣传推介;
二、帮助景点经营管理单位编制该景区规划,提高景区标准化建设与管理,将景区纳入全县重点旅游项目库,便于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扶持;
三、组织文化馆干部,联系道教协会和景点有关人士共同对毕甲山道教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和创编,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方便导游解说;
四、加强与景区开发业主沟通,对景点的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建设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提升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景区综合开发奠定基础。
特此函复
联系单位:紫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广电局
联系电话:0915─4426580

              2013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