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1号代表建议案的复函

时间:2017-08-02 05:25

姚开明代表等:

你们在紫阳县第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打造国道541紫阳段沿江绿色生态农业园区促进茶旅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议案收悉,现函复如下:

一、关于高标准做好园区基地建设,提高园区质量和效益

沿江镇是全县茶叶重点分布区,总面积已达10855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1.76%。“十二五”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着力补齐全县茶树品种杂、基地标准低、质量效益差等长期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快品种更新。培育出了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强的紫阳群体种,累计建成紫阳种茶园5.9万亩,其中汉江沿线建成2万余亩。二是规范茶园管理。坚持把茶园管理纳入各镇年度目标考核,累计改造沿江镇老茶园2.8万亩,实行茶网蝽防控药品统一供应,今年更是组建了34个标准化技术服务队统一精管茶园。三是加强园区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力支持企业建园、加工和销售,累计在汉江沿线建成茶业园区8个,总面积9660亩。按照“十三五”茶业规划思路,下步全县将从五个方面下功夫提升茶业基地:一是全面推广本地优良茶种建园,把有机茶园作为主攻方向,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二是充分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带动作用,按照“一企(龙头企业)一园”、“一镇(基地镇)一园”目标,推动茶业园区发展。三是建设“茶-花”、“茶-果”、“茶-菌”、“茶-禽”、“茶-菜(草)”、“茶-药”特色立体复合种养生态茶园,促进园区主副业和谐发展。四是完善茶园生产观光道路、灌排水设施、绿色防控等设施,提升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功能。五是大力推广茶园机械化生产,降低生产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

二、关于加强园区基地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

茶业资源是紫阳的优势旅游资源之一。近年来,全县依托茶业的生态观光、加工体验等功能,着力从两个层面推进茶旅融合,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政府层面。坚持统筹规划,持续投入,先后提升了魔芋包生态茶园观光区基础设施,完成了两条山地茶园观光带茶苗补植,聘请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陕西省紫阳县富硒产业行动计划》,其中关于茶旅融合提出了“硒茶特色小镇建设、硒茶文化品牌建设和茶园景观生态建设”三大行动计划,今年实施的以补茶、兴果、植花、造林、添彩为主要内容的汉江沿线景观带建设,便是该规划的构想。同时,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茶产业发展规划,也对沿江茶旅游融合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和目标,重点是在国道541沿线建设茶园观光带,以解决入境紫阳的乘客见不到茶园问题;在塘磨子沟至江河、汉江渚河沿线建设两条山地茶园观光带,以解决入境紫阳自驾游游客见不到茶园问题。二是企业层面。各茶业企业的经营方向从过去单一的茶叶加工,转变为基地建设+生态观光+茶叶加工+产品销售,茶旅融合已成为茶企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主要发展模式;各企业实施园区提升工程,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促进茶旅融合,延长产业链的追加投入,县政府纳入了补贴扶持范畴。随着国道541的开工建设,沿江茶业基地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未来3-5年,紫阳茶旅融合发展必将迈上新台阶。

三、关于找准园区优势定位,打造特色亮点

沿江是紫阳富硒核心区和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聚集区,全县持续打造的“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品牌,正是基于沿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独具特色的茶叶产业和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而提出来的。突出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精品特色园区,加快区域旅游发展,全县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正共同发力,工作成效逐步彰显。一是园区定位基本明晰。《安康市石紫岚沿江生态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紫阳县“十三五”规划纲要》《陕西省紫阳县富硒产业行动计划》以及全县茶业、旅游、美丽乡村等专项规划已明确:汉王镇依托美食文化(紫阳蒸盆子发源地),重点建设蔬菜园区;双安镇依托硒文化(富硒核心区),重点建设油茶、稻米园区;焕古镇依托贡茶文化,重点建设贡茶园区;城关镇依托茶文化、道教文化,重点建设茶业园区和道教养生园区;向阳镇依托会馆文化、茶文化,重点建设文旅园区和茶业园区;洞河镇依托美食文化(渔家乐),重点建设渔业园区。二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双安镇油茶园区、稻米园区基地基本建成,天然补硒度假村建设启动规划编制;焕古镇贡茶园区和硒茶小镇建设已落实投资主体;城关镇和平省级茶业园区已建成投产,道教养生园区已竣工开放;向阳镇魔芋包茶业园区基础设施初步完善,北五省会馆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开工建设;洞河渔业园区已投产达效。三是旅游文化日益繁荣。成功推出了地域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民歌剧《茶山情》《王二嫁嫂》《一孝千金》等文化产品。文化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加大,黄杰、金苗、唐丹丹、沈茜等一批文化演艺人才崭露头角。但总体来看,全县文旅融合度低、文化影响力小、工作机制不够完善。下一步,县上将出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县的实施意见》,建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文化旅游公司,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专业人才;进一步包装优化《王二嫁嫂》《一孝千金》等文化产品,将其纳入旅游线路,定时演出;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加快解决民歌剧《茶山情》对声、光、电要求高,暂时无法进景区演出的问题。

感谢你们为打造国道541紫阳段沿江绿色生态农业园区,促进茶旅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美丽紫阳”出谋划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加主动地听取你们的意见建议,同时,也真诚地希望你们继续支持和监督我们的工作,共同开创美丽紫阳建设新局面。

联系单位:紫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联系电话:4421635

紫阳县发展和改革局

2017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