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走进紫阳> 历史沿革>正文详情

历史区划

时间:2022-09-21 14:46

一、明清时期

明代县下设里,里下设甲。全县计有5里:镇江里、任河里、清水里、靖宁里、东明里。

清代,本县设城厢和4乡,乡下设铺或牌。东乡辖洞河、庙沟、目连桥、围圈、古家村、八道河(上下牌)、汝河、双河塘、六道河、中南等10铺;南乡辖外权河、内权河、西权河铁佛寺、竹黄溪乱石滩、鱼溪河、绕溪河、盘厢河(上下牌)、毛坝关、朱溪河、麻柳坝等10铺;西乡辖大南(上下牌)、鸡公滩(上下牌)、小石河、王家湾(上下牌)、尚家坝(上下牌)、东七元河、西七元河等7铺;北乡辖中北(上下牌)、蒿坪河、林闹河、五郎坪、马营铺汉王城、大北(上下牌)等6铺;总计34铺,16牌。

清末将全县划为5个行政区域。除东、南、西、北4乡各为一区外,又从东、西、北3乡中分出中南(前山)、大南(下牌)、中北、鸡公滩(下牌)等铺的5牌设立中区。

紫府路原貌.jpg

二、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9月,增设东区许家河铺、古家村铺(上中下牌)、八道河中牌,南区大坝塘铺,西区大南铺中牌、小石河铺(上下牌),红椿坝铺、阳坡铺、阴坡铺、尙家坝铺(上下牌)、鞍子沟铺,北区蒿坪河铺(上中下牌)。全县总计5区、44铺、31牌。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起,紫阳陆续实行保甲制。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全县划为城区、蒿坪、林闹、五马、七宦、鸡王、尚石、红瓦、洞汝、双许、古围、八道、庙目、权河、铁绕、竹黄、渔溪、大盘、朱麻等19个乡。各乡设保长联合办公处,称联保。其中林闹乡设置不久即并入五马乡。

次年,撤销鸡王、尚石,并入红瓦乡;撤销古围、八道,新设古道(后更名为洄道)乡;撤销权河、铁绕,新设铁权乡;撤销渔溪并入竹黄同时更名为朱盘乡,全县减为14乡。

民国三十年(1941),取消联保建制,并将大盘、朱盘合并为竹溪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铁权、竹溪合并为权竹乡;民国三十二年(1943)撤销庙目,并入洄道乡,全县共11个乡,下辖102保。

民国三十五年(1946)初,全县调整为10乡、95保、1573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