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乡镇快讯>正文详情

瓦庙镇优化营商环境见实效

时间:2025-05-27 08:26作者:刘龙英来源:瓦庙镇政府

五月的大巴山深处骄阳似火,紫阳县瓦庙镇瓦房村的芍药基地却呈现出别样景象,银色水管如蛟龙盘踞田坎,喷灌系统在阳光下织就彩虹,为焦黄的土地注入生机。

基地负责人娄作孝抹了把额头的汗珠,望着正在喷灌的芍药苗感叹:“这场‘及时雨’下得太关键了!原以为今年要血本无归,现在看来,希望又回来了!”

在连日的高温炙烤下,药田拉响“红色警报”,原本青翠的芍药叶片开始蜷缩打卷,天麻根茎因缺水变得干瘪,中药材产业遭遇 “生死劫”。关键时刻,瓦庙镇党委政府以守护“药篮子” 为号令,全镇干部化身 “抗旱尖兵”,一场保产增收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在这场与干旱的“较量” 中,镇政府第一时间火速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旱专项工作小组,多方协调灌溉资源,紧急为辖区中药材企业调配了价值5余万元的水管3000余米、水泵设备3套。更有一支由农业专家、镇村干部组成的30余人 “护药先锋队”,踩着烫脚的土地,传授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

“芍药喜润怕涝,要慢慢浸润根系。” 镇农技能手邹伦根蹲在田垄间,手把手教基地工人调试喷灌带间距。针对芍药喜润怕涝、玄参耐旱、黄精娇嫩等特性,队员们定制了专属灌溉方案,编排出 “错峰浇水时刻表”,让有限水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如今,智能喷灌系统下的药田重泛绿意,娄作孝掰着指头算账:“照这样下去,产量保住没问题!”

这份与土地对话的智慧,背后是瓦庙镇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瓦庙镇党委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当作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精心绘制着企业成长的沃土画卷。

诉求化解在躬身实干中愈发高效:在瓦庙镇,领导班子的办公桌上始终陈列着一本承载着责任与担当的“企业账本”,记录着精细化包联机制的温度—— 每位班子成员化身 “企业管家”,每月穿梭于产业基地与厂房,带着卷尺丈量土地流转的难点堵点,在文化广场搭建招聘会平台打通用工供需链路。2025年以来,百余件企业 “急难愁盼” 被 “销号清零”,数千亩土地完成流转,多场招聘会促成务工者与企业 “双向奔赴”,超百名 “生力军” 加入产业队伍。

产业根基在真金白银的投入中愈发坚实,镇政府统筹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园区建设提档升级、产业道路改造提升以及加工设备更新购置等关键领域。同时,组建由经发办、农服中心骨干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化身“政策翻译官”,帮企业吃透补贴、跑通申报流程,贷款支持与技能培训纷至沓来,显著提升企业技术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服务效能在改革创新中愈发彰显,瓦庙镇深入推进“放管服” 改革,优化企业办事流程,实现政务服务 “一网通办”“上门受理”,大幅压缩审批时限;建立“企业服务日” 制度,每月固定收集企业诉求并纳入闭环管理,确保问题解决率达100%。聚焦中药材产业链延伸,张开双臂招商引资,推动中药材从初级种植向饮片加工、药膳研发等领域拓展;同步打造“中药材强镇” 地域IP,让道地药材走出大山。

当农技专家的喷灌带继续在药田里延伸,当领导班子的走访笔记写下新的需求,当各项惠企政策在实践中持续落地,瓦庙镇的“服务链条” 正环环相扣——一端连着田间的药材苗,一端系着企业的发展梦。娄作孝站在田埂上,看着喷灌系统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突然想起上个月镇干部帮他协调的贴息贷款:“这水网浇活的不只是药材,更是我们扎根这儿的信心啊。”

未来,瓦庙镇将继续以抗旱保产筑牢民生底线,以营商“春风” 激活发展动能,让中药材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 “金字招牌”,让 “服务型政府” 的温暖浸润每一寸土地与每一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