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中心工作,聚力依法履职,聚合代表力量,深化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为推动紫阳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 强监督重实效,在高效服务中心大局上精准发力
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精选监督议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让人大监督的刚性更强、实效更好。一是加强工作谋划。紧扣县委确定的大事、群众关心的难事、改革发展的要事,坚持“小切口”选题、“精调研”破题、“深监督”答题,聚焦乡村振兴、县城建管等重点领域开展靶向监督,聚焦民生实事、物业服务与管理、殡葬改革与管理等民生福祉开展重点监督,聚焦生态环保开展精准监督。二是注重工作联动。积极与省、市人大监督重点对接,全力配合省、市人大交办的各项监督、立法工作,积极协助省、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安康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立法工作,确保上下联动效果。密切与“一府一委两院”和镇人大的工作联系,在监督议题选定、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民意问题处理解决等方面加强对接协商,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与四川省万源市、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常委会建立三县市共同推进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牵头组织开展城口·万源·紫阳协同保护任河流域生态环境集中视察活动。三是持续跟踪问效。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领域工作、审议中短期内无法完全解决的问题、解决时间跨度长的代表建议,采取跟踪检查、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编发《人大监督专报》等方式,加强持续跟踪落实,做实监督“后半篇文章”,不断提高人大监督的刚性、权威性。
二、搭平台建载体,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上深挖潜力
坚持以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联络站阵地作用为抓手,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现形式,不断丰富群众“家门口的民主”,以人大制度优势服务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特色化建站。探索“联络站+调解室”“联络站+议事室”等模式,推进联络站“建管用融”,不断丰富代表联络站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全县各级人大代表“能人”和“专业”优势,采取“混合编组、多级联动、专业履职”方式,建立生态旅游、富硒茶、中药材产业链代表小组和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新型城镇化专业代表小组,把代表小组联络站建在企业、建在社区、建在园区,实现了代表履职尽责和产业链发展的互促共进。与重庆市城口县、四川省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协同保护任河流域生态环境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三县(市)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任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等全方位的交流搭建了平台。二是开展代表议事活动。坚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洞河镇、焕古镇试点推行代表议事会制度,建立“听事、理事、议事、办事、督事、评事”议事流程,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和基层治理的“疑难杂症”,从“小切口”入手,选准议事主题,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一老一小”、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议事活动,在多方议事和解决问题中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活力。三是探索开展社会评价。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和医疗两大重点民生问题,由镇人大主席团具体负责,组织由镇纪委监委、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的评价工作专班,扎实开展动员部署、走访座谈、现场测评、问题反馈、整改落实、跟踪监督、结果运用7个阶段工作,对17个镇中心学校校长和卫生院院长开展评议工作,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3条,有效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能,倒逼校长院长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四是做实代表票决制。采取季度督查、年中审议、年终评议的方式加强检查督办,建立“年初问选题、年中问进度、年底问效果”的监督工作链,深化与县纪委监委和财政、审计部门联动监督机制,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落实、取得实效。2024年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20件县级民生实事项目,10件已建成投用、7件达到时序进度、3件正在抓紧施工。
三、夯基础固根本,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
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坚持政治引领、夯实工作力量、倡导实干之风,不断提高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一是锻造过硬队伍。持续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组织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部分县人大代表分别赴全国人大和深圳人大培训中心开展轮训学习,举办“人大讲堂”活动10期,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规范依法履职。制定机关党建、办文办会等15项工作制度,修改、完善28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并汇编成册,开展学制度、用制度、守制度活动,以制度促进依法有效履职,进一步提升了人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三是深化数字赋能。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全力推进“智慧人大”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先后建成“紫阳数字人大”网络系统、OA无纸化办公系统,初步建成了集代表履职、依法监督、信息公开、人大宣传等信息化平台,为促进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提高机关工作质效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