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乡镇快讯>正文详情

洞河镇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谱写和美乡村新篇章

时间:2024-07-08 16:40作者:刘珊来源:洞河镇人民政府

近年来,紫阳县洞河镇持续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镇域资源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以水兴业、以产带富、以治促和,奋力谱写产业兴、环境美、乡风淳、生活好的新时代和美乡村新篇章,切实将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成果转化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以党建赋能为“引擎”,夯实和美乡村根基。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中心工作,做实镇党委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和定期研判工作制度,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和美乡村建设任务,增强党建赋能的持续性、有效性。坚持培养和发展乡土人才,吸纳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级班子,在镇内启动青年干部强基提质计划,加强乡贤常态化联系和交流,定期与包联部门沟通汇报,广泛发动各类人才为“和美乡村建设”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服务实践,建立干部走访制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谋划并开展3个民生项目建设,镇域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以环境整治为“切口”,提升和美乡村颜值。坚持规划引领、合理布局,邀请市县包联部门到小红光、前河、菜园等重点村进行“问诊把脉”,结合土地利用、居民点布局等因素,针对性制定镇村发展规划、编报项目,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加快推进人居环境和产业绿色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旅游,让美丽环境成就美丽经济,走好绿色循环发展道路。建立常态化清洁、网格管理、考核考评“三项机制”,细化户、路、院落“三个底子”,将问题、责任、整改内容用‘三个清单’进行交办,镇村两级不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倒逼任务落实到位。今年累计摸排示范户204户,院落25个,示范路34条,发动党员干部500 余人次、开展集中整治清理100余次,完成改厕15户。立足“一街两线三百”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思路,在集镇码头、国道“541”重点路段安排护路员、护河员等开展定期清洁,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周清洁”志愿服务活动500余人次,积极构建“点上出彩、线上出品、面上出景”的乡村新格局,镇村“颜值”不断提升。

以增收致富为“目标”,蓄积和美乡村动能。积极开展就业培训,做实就业信息质量提升行动,精准就业服务,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做好社区工厂招聘服务工作,狠抓产业联盟,因地制宜发展畜牧、果蔬、茶叶等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务工。聚焦“一片叶子、三个篮子、多业并举”产业布局,按照“全域规划引领、民间资本撬动、生态文明一体”的发展思路,坚持走“产业富民强镇”之路,努力实现一村一品、多业融合,镇域经济稳步发展。立足全县4+3产业链布局,认真梳理镇内资源和地域优势,对老学校、老厂房进行摸底,开展产业链招商,目前已盘活资源3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1500万,既盘活了沉睡资源又拉长了产业发展链条。

以乡风文明为“软实力”,丰富和美乡村内涵。引导群众当好基层自治的“践行者”,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用好“院落会”议事、矛盾纠纷一线调处等机制,让群众说得上话、做得了主,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营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环境。持续开展孝义文化活动,深化洞河“戏曲文化”“码头文化”“贡茶文化”内涵,弘扬传统美德,以二台子搬迁社区为重点,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持续开展“一老一小”常态化孝义文化活动20余期,不断培育文明乡风,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厚植发展软实力,镇内群众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取得新突破。持续培育乡风文明先进典型,坚持把培树文明乡风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选树“和美乡村示范村”“和美庭院示范户”“孝老爱亲模范”等,倡树文明新风,以示范引领促进群众文明素养提升,焕发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