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4-06-08 09:30来源: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文件名称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4-2745 公开目录: 县委文件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字〔2024〕29号 成文日期: 2024年06月07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4年06月08日
内容概述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市驻紫各单位:

现将《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紫阳县委  紫阳县人民政府

2024年6月7日

(《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部分公开发布;《紫阳县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实施方案》不公开发布

紫阳县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陕字〔2024〕34号)和《安康市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安字〔2024〕63号),巩固拓展项目建设成效,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加快形成项目支撑、产业升级、群众增收、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和落实“四个一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落地率、前期手续办结率、储备项目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竣工投产达效率,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幸福紫阳建设新篇章。

二、主要目标

——投资结构提质。强化投资与消费提升,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7%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5%以上、文化和娱乐业投资增长7%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增长6%以上、住宿和餐饮投资增长6%以上。

——投资总量提升。不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其中:企业项目投资增长7%以上。全年实施重点项目202个(新开工项目170个),完成年度投资50亿元以上,四个季度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25%、50%、80%、100%。

——项目储备提档。“四个一批”谋划储备项目投资总规模保持在10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比超过60%,其中:当年谋划储备项目200个以上、投资规模200亿元以上,富硒食品、秦巴医药、生态旅游、修脚足浴主导产业链谋划5亿元以上大项目1个以上。

——项目转化提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达到80%以上(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个以上)。谋划项目转化率达到20%。市县重点项目一、二季度开工率达到60%、100%。全年投产投用项目100个以上。

——改革机制提优。深化“放管服”改革,紫阳高新区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民间投资占比60%以上,实际使用内资外资增长1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谋划布局项目

1.紧扣产业增效抓谋划。推进传统产业强链、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精准谋划一批能够补齐壮大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优质项目,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集群。围绕富硒食品、秦巴医药、生态旅游、修脚足浴重点产业链,着眼引导促进消费项目谋划,推动文旅商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每条产业链至少策划包装1个5亿元以上、20个亿元以上、50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推进新型工业动力转换,建立绿色工业倍增骨干项目储备库,支持龙头企业策划实施增资扩产项目,推动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绿色建材等产业领域深度谋划项目,积极嵌入省市产业链。陕南循环发展、苏陕津陕协作等资金向园区倾斜支持,巩固提升园区发展成效。(县链长制办公室牵头,各产业链链长单位分工负责,各镇、县产业园区管委会具体落实,以下任务均需各镇、县产业园区管委会抓好贯彻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紧扣创新驱动抓谋划。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工业园区、农业园区重点承载,骨干企业承接带动,积极对接中科院、西农大、硒研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用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市场,建立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打造秦创原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力争对接1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谋划储备一批数字经济新基建项目,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引导中茶紫阳、和平茶业、焕古庄园、紫阳春、稀硒泉水、华会艾草、铭鑫潮玩等重点企业与网络运营商深度合作,探索“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支持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联合体、众创空间等平台3个以上,力争实施“揭榜挂帅”项目1-2个、成果转化项目10个、乡村振兴“绿色通道项目”2个,力促更多创新成果嵌入产业链群。加快紫阳高新区建设,实施科技创新示范引领行动,助力园区企业提质增效,带动产业迭代升级。(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产业园区管委会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紧扣基础补短抓谋划。围绕建设汉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定位,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有序推进国省道路、农村公路、江河桥梁、航运码头等项目谋划。结合城镇更新和能源发展战略,重点谋划老旧小区改造、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智慧停车充电、大数据管理、抽水蓄能、输变电网络、天然气管线等项目。加快数字化强基转型,推动5G基站和高速传输光缆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科技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等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紧扣民生保障抓谋划。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扩容提质,谋划一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一老一小”、看病就医、康养一体化等重点项目。扩大和提升就业质量,加强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谋划一批完善残疾人服务、社会福利服务、退伍军人服务设施、就业能力提升等重点项目。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谋划中小流域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畜禽粪污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等环境友好型项目,持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县发改局牵头,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经贸科技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残联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狠抓前期质效做实项目储备接续

1.聚力开放招商。落实扁平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策划包装企业收益好、政府税收好、群众就业好的“三好项目”,建立高质量的重点招商项目库。落实“千人百城万企”招商行动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瞄准产业融合度深、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产业、头部企业,每季度举办县级招商主题活动,每月组织小分队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总量。实行招商项目引进单位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一项目一专班”机制,注重落实县级招商引资政策和外商投资政策措施,强化签约项目要素保障和配套跟进,确保签约项目落地率达到80%以上,力争全年招引落地5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10个,全年实际使用内资外资增长10%以上。(县招商服务中心牵头,各招商责任单位分工负责)

2.强化项目储备。提高项目谋划的预见性和精准性,围绕推动汉江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落地,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改造、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成熟项目。定期梳理国家、省市投资、产业政策,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既有政策和超长期国债等新增政策,储备各类补短板、守底线项目100个以上,力争全年争取项目资金达到20亿元。全县在库储备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保持在500个1000亿元以上,每条重点产业链储备亿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产业项目数量不低于60%。(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
负责)

3.做细项目前期。全面实行“四个一批”入库联合论证机制,靠前研判项目选线选址、能耗水耗需求与空间规划、要素供给能力、环境容量适配性,提高项目可行性、科学性。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加大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完善咨询评估、专家评议、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投资决策流程,科学测算项目投入与产出、运营成本与收益水平,做细做实项目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确保项目决策科学、质量过硬。全年完成100个以上项目的前期论证,转化率达到20%以上。(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保障要素供给。行业管理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按照“四个一批”项目制定年度保障服务计划。加强建设用地报件指导,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提前介入指导项目单位编制报批环评文件。加大中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弥补建设资金短板,加快财政资金拨付使用,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6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资金使用完毕,2024年新增专项债券年底前支付90%以上;积极组织银企对接活动,用好产业项目融资利好政策,加大涉企项目融资支持,缓解产业项目资金困难。加大依法征地拆迁力度,促进发展与维护稳定统筹兼顾,行政方式与法律方式紧密结合,有力解决久征不下影响项目落地问题。(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招商服务中心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合力攻坚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1.提速项目建设。用好“三单五链”、领导包抓等工作机制,强化省市县重点项目计划执行和“四个一批”动态管理,优化施工方案,倒排时间节点,实行压茬推进,在保障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确保毛瓦路改造等142个项目投产投用,温德姆城市商住综合体等60个项目完成年度计划,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投资量。(县发改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交通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利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跟踪调度。按月调度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偏离度监测管理和跟踪。分类建立中央资金项目、各级重点项目、产业链重点项目的统计、审批、要素保障调度台账,实行穿透式精准调度,夯实责任、提高效能。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全覆盖中期评估,持续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积极承接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等数字化平台深度联通,加强数字化管理技术运用,提高审批监管效能。(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统计局、县林业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疏解疑难问题。县级行业管理部门和要素保障部门梳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长期制约项目落地入库的重大问题、共性问题,分类推进解决。短期能够解决的,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限期予以解决;短期无法解决的,明确推进措施,加快解决;存在政策障碍确实无法解决的,抓紧调整项目,及时将要素资源用于其他高质量项目。(县发改局牵头,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统计局、县文旅广电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推动竣工达效力促发挥投资效益

1.加快项目竣工验收。做实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协调推进机制,建立重点项目要素保障台账,逐项目、逐要件、点对点、全流程开展指导服务,促进项目加快竣工。继续完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决算、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等工作制度,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建设到竣工验收闭环管理。建立产业类项目联合验收和单体验收快捷机制,促进竣工项目尽快试产。(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林业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以充分释放产能为导向,完善推进项目投产达效部门对接机制,加强服务保障和市场对接,确保项目按时建成投产达效。建立竣工产业项目经营贷款需求和用工需求清单,积极帮助对接融资贷款和招聘用工,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提高投产项目支撑培育规模企业能力,实行“一对一”生产帮扶,力争全年新增产值5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企业15户以上。(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人社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广电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加大空置厂房招商力度,提高存量工业厂房使用率。开展产业类停工停产项目重整行动,着力处置低效闲置资产,促进项目复工复产或更新盘活。深化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工作举措,进一步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充分盘活各类存量资产资源资金,力争全年盘活存量资产1亿元以上。(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发投集团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优化投资环境

1.大力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建立健全政策评估机制,科学评估政策影响,谨慎出台抑制性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同向发力。严格刚性兑付鼓励激励政策和资金,加快建立民间投资项目库、民间投资问题征集反馈机制,积极规范实施PPP新机制,深化用好特许经营和产融结合新模式,持续加大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力度,积极宣传落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全力激发社会资本投资信心和热情。(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招商服务中心、县发投集团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稳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做好并联审批,推动一般工程项目报建审批时间持续压缩。紫阳高新区全面落实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对接做好“市县联动、部门协同、内部协作”用地报批服务模式,积极争取紫阳高新区纳入独立审批权限单位。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争取纳入代建制工作试点。持续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股贷债保”联动,用好全省项目建设融资服务系统,提高平台公司造血功能。(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投集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紫阳监管支局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做好成效评价和运行监测。以“五率”为核心指标,开展“四个一批”滚动接续成效评价。做好社会资本(企业)投资统计和运行监测。提高法定数据权威性,项目开工建设数据按统计标准监测调度,强化入库标准对项目管理质量的指导和项目建设成效的标定。(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统计局、县招商服务中心等县级相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需加强工作统筹,定期分析研判活动开展情况,强化联系包抓、挂牌督办、互学互鉴等机制,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任务落实落地。项目建设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发改、经贸、招商等部门要强化工作衔接和信息协同,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尽快实质性转入“四个一批”谋划类项目,有效促进竣工类项目充分释放新增产能,推动“四个一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拓展延伸。

(二)优化管理服务。建立大督查工作机制,将高质量项目建设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围绕项目管理、谋划储备、推进建设、督查督办、考核激励五个方面闭环推进。全面运行县重点项目谋划工作专班,统筹推进项目谋划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联动服务招商引资项目与重点项目。开展项目观摩、开工促进、项目遍访、融资对接等活动,按月进行穿透式调度,扎实开展县镇项目工作培训,全面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水平。

(三)提升作风能力。用好“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组织投资项目政策进课堂、进基层、进企业,引导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发现和破解难题、精准服务项目建设,促进“三个年”成果相互转化运用,不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对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鼓励各级各部门创新工作举措,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优秀典型案例。对影响项目推进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严肃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紫阳县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决策部署,全面优化紫阳县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保障,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市深化“三个年”活动推进会、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落实“五个再深化”要求,坚持大抓改革、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借鉴省市内外先进经验,参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标准,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有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紫阳助力赋能。

二、行动目标

以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全力推动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项目服务保障更高效、产业发展生态更优化,实现经营主体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打造“营商环境看紫阳”品牌。企业群众办事更便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企业纳税等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办理效率进一步提升。数字政府建设取得质的突破,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推出更多“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好做法。项目服务保障更高效。加强部门协同,进一步优化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并联审批协同机制,社会投资工业、住宅和政府投资房屋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等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0%以上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供应。产业发展生态更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招标采购更加公平高效,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提升,实际使用外资持续增长。企业融资渠道更加畅通,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三、重点任务

(一)聚焦激发企业活力强市场促公平

1.持续提升企业开办和注销便利度。做好实名认证相关工作,支持企业名称依法转让,规范企业正常迁移。持续深化企业开办注销改革,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证照联办”,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准入和退出环境。(县审批服务局、县市管局牵头,各镇人民政府负责,以下任务均需各镇人民政府抓好贯彻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推进公平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严禁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县市管局、县审批服务局、县发改局牵头)

3.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等领域项目,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积极引导“信易贷”融资,扩大制造业项目中长期贷款,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型项目和企业融资。(县发改局牵头,县经贸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紫阳监管支局配合)

4.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加强信用信息共享,落实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全面开展政府机构失信事项排查和专项治理行动,畅通违约失信投诉渠道,利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热线、信访部门等渠道受理、归集涉及政府部门的违约失信投诉,做好政务诚信监测,建立失信线索监测发现督办机制,形成政务失信事项“排查—监督—整改—预防”工作闭环。(县发改局牵头)

5.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广行政执法检查“白名单”制度,完善联合检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非现场执法等工作机制,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结合,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县市管局、县司法局牵头)

6.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对涉及多个部门、管理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建立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并实施动态更新管理。加强行业监管,探索建立综合监管“一业一册”告知制度。推进“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查一次”“一业一查”等改革。(县市管局牵头)

7.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持续推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次免罚、“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模式,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依法制定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及不予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并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把包容审慎监管执法打造成行政执法的“金字招牌”。(县司法局、县市管局牵头)

8.深化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行动。持续巩固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治理行动成效,加强投诉问题交办,通过法院建立账款拖欠案件快立、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加快推进拖欠案件处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加强源头治理,严防新增拖欠,进一步落实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县经贸科技局、县财政局、县法院牵头)

9.开展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专项整治行动。在交通物流、地方财经、金融、行业协会商会等领域,开展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自查自纠、联合检查,及时开展“回头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开展转供电专项治理行动,建立转供电长效监管机制,加大转供电违规收费案件查办力度。(县发改局、县经贸科技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市管局、县住建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紫阳监管支局、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牵头)

10.优化涉企法治服务。启动“法官联企、法治赋能”行动,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深化重点项目“警长制”,持续开展“三班法律服务”,提升涉企法律服务水平。(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牵头)

11.优化供电供水供气服务。延伸城镇电力接入工程投资界面,实现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红线外电力接入工程不再由用户承担。优化涉电行政审批服务,对符合条件的低压短距离电力接入工程探索制定优化占用挖掘道路审批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水价收费管理,开展基本水价外违规收费排查整治,持续加大用水用气违规收费案件查办力度。(县发改局、县审批服务局、县市管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公安局、县自然资源局、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县水务集团配合)

12.规范招标投标,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深化全流程电子化招标投标、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等改革,构建招标投标领域全链条监管机制。公开透明开展政府采购,畅通供应商维权渠道。稳步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预留份额。(县财政局牵头,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配合)

13.优化办税缴费体验。加强全国统一新电子税务局的宣传推广。推进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等工作。推进“枫桥式”税务所(分局、办税服务厅)建设。加强纳税信用管理,推动企业纳税信用修复及等级提升。健全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进一步落实动态“信用+风险”监管。(县税务局牵头)

14.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持续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大力推进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结构。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三农”主体、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支持担保机构持续开展短期流动性支持业务,降低企业转贷续贷成本,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县税务局、县财政局、县经贸科技局、县交通局牵头)

(二)聚焦加快项目落地强改革抓创新

15.持续深化规划用地改革。推动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探索建立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和告知承诺制。优化业务流程,实现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等并联办理。增强土地要素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深化“标准地”改革,提高“标准地”质量。(县自然资源局牵头)

16.完善融资支持体系。严格落实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建立企业融资需求动态数据库,分析企业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政策产品,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定期召开政银企联席会议,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健全银行、保险、担保共同参与的融资支持体系,加强融资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创新非抵押类信贷产品。提升境外来紫人员支付便利性。(县发改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紫阳监管支局牵头)

17.支持企业上市和挂牌融资。推进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和“近期、中期、远期”三清单建设,形成梯度推进格局。积极开展“登门服务”“资本市场发展服务年”活动,制定“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做好企业上市跟踪服务。落实多层次资本市场奖励办法,鼓励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获取更多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县发改局牵头)

18.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对省、市、县级重点项目高效精准开展服务,及时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具备审批条件的重大项目,环评按期办结率达到100%。全面启用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持续压缩环评审批时限至10个工作日。(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牵头)

19.深化生态环境准入改革。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开展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改革。对除“两高”行业项目外,满足“标准地”生态环境准入要求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探索施行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牵头)

20.有效提高文物勘探效率。深化文勘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文物勘探效率。落实《陕西省“标准地”改革工作指引》,加大土地出让和建设工程文物考古事前事中事后协调和监管。(县文旅广电局牵头)

21.深化劳动力市场监管。加强劳动保障监察,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持续深化劳动争议化解机制。全面推行人社事项“网上办”“提速办”“打包办”,实现50%以上服务事项即时办结。(县人社局牵头)

22.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测绘成果汇交和互认机制,优化测绘成果资料提交、利用、共享流程,巩固提升一站式施工许可、综合竣工验收、“多测合一”等改革成效。(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牵头)

23.推进分阶段施工许可和联合验收。在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前提下,依法依规探索推进分阶段施工许可。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联合验收,除住宅以外的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可申办单位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配合)

24.深化“项目管家”帮办代办工作机制。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帮办代办”全覆盖,组建“项目管家”团队,实行审批事项全要素统筹,以小分队形式包联重点项目,实时对接、上门服务,加速重点项目落地投产。健全重点产业链项目全生命周期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建立重点项目审批联合调度机制,推进“帮办代办审批协同服务”。(县审批服务局牵头)

(三)聚焦产业链群建设强服务优机制

25.实现产业政策精准可及。按照行业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鼓励链上企业参与“揭榜挂帅”、产业链项目、链主及配套企业奖励申报,对符合要求的进行支持。用好用活绿色工业倍增专项资金,积极引导骨干工业企业申报中省专项项目资金,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县经贸科技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配合)

26.优化涉企政策服务机制。充分发挥“陕企通”平台助企服务功能,推动县级涉企政策及时发布,完善涉企政策知识库,建立健全政策发布、解读、宣传机制,加强政策精准推送,促进政策直达快享。加速跟踪办理“陕企通”平台收集转办的企业问题诉求,不断提高诉求办理“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县经贸科技局牵头)

2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加强高价值知识产权创造,不断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水平。开展知识产权“六进”活动,营造激励创造、严格保护的知识产权社会氛围。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查处商标侵权行为。强化对富硒产品、新型材料、毛绒文创等领域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的司法保护。积极推广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县市管局牵头,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文旅广电局、县农业农村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紫阳监管支局配合)

28.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配合市商务局做好安康海关设立工作,鼓励企业开展海关AEO认证,持续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应用。(县经贸科技局牵头)

29.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降低企业用电、用水成本,加快配套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建设综合物流、交通体系,以高品质人居环境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和人才来紫投资兴业。(市生态环境局紫阳分局、县住建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水利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经贸科技局、县交通局牵头,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配合)

30.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和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围绕秦创原、重点产业链发展关键岗位,拓展人才引进渠道,加快实施创新人才攀登计划,支持高层次人才围绕全县重点产业链开展研发攻关,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科研等配套支持。统筹解决好以毛绒玩具为重点的新社区工厂用工、稳岗等问题。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县人社局、县教体局、县经贸科技局、县卫健局、县医保局牵头,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配合)

31.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绘制全县外向型产业地图,建立重点招商目标企业库。建立完善动态更新、梯次推进、滚动循环的项目储备库,将产业链项目推介纳入重点推介内容,策划推进涉链产品走进招商引资目标区域重点城市,形成投资合作线索。深入实施产业链定向招商、清单式目标招商、小分队靶向招商,精心筹备组织“一对一”“点对点”的叩门精准招商活动,建立项目共建共享联动机制,全力引进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重点项目。(县招商服务中心牵头,县发改局配合)

(四)聚焦高效政务服务强质效增便利

32.推动信息实时共享。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推动办件信息实时共享、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办事申请“一次提交”、办理结果“多端获取”。(县审批服务局、县政府信息中心牵头,县级有关部门配合)

33.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在政务服务事项基本要素“四级四同”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现受理条件、办理流程、申请材料、办结时限、办理结果等要素统一,重构跨部门办理业务流程,优化前后置环节,推动政务服务平台事项标准统一、业务协同联动、服务同质高效。(县职转办、县审批服务局牵头)

34.建设涉企服务专区。建设完善涉企服务专区、涉企服务窗口,深化金融、法律、帮办代办等相关服务。打造专业化、综合性为企服务人员队伍,提供咨询、会商、帮办、代办等一站式集约化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多头跑、反复跑、成本高问题,探索涉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县审批服务局牵头)

35.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推行“交地即交证”模式,为符合条件的项目用地“一站式”办理土地交付和土地不动产权证。实施“验登合一”,建设单位申请项目竣工规划用地核验时可同步申办不动产首次登记。推行“税费同缴、后台清分”改革,全面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县财政
局、县税务局配合)

36.规范政务服务热线管理。规范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办理流程,健全跟踪督办机制,提高办理质效。定期对12345热线急难愁盼事项、疑难复杂工单等办成率进行重点督,对企业群众满意度开展随机访。配合做好与“陕企通”平台系统对接。充分发挥12345营商环境专席作用,每月收集营商环境典型问题线索。(县审批服务局牵头,县经贸科技局、县发改局配合)

37.实施“减简双优”改革措施。以行政许可事项为重点,逐项目对照现行《实施规范》《办事指南》深度研究,结合“证照分离”改革要求以及备案制、告知承诺、容缺后补等改革方式,形成“减简双优”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在具体工作流程上实施“减”(减少材料、减省环节)“简”(简化手续、简易核查)至极行动。(县审批服务局牵头)

38.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系列活动。各镇、各部门聚焦本辖区、本行业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工作,双月举办一次形式多样、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营商环境活动,全方位展现营商环境突破年成效。深化“营商环境看紫阳”宣传力度,全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县发改局牵头,县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配合)

39.简化证明事项。编制公布依法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深化拓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加强告知承诺事中事后核查。完善虚假承诺信用惩戒机制。(县司法局牵头,县审批服务局、县发改局配合)

40.推进诉源治理。引导基层群众选择人民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广泛引导和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矛盾纠纷有效分流、及时调处。提高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保证调解协议效力,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实质化解。(县法院、县司法局牵头)

41.开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入联合服务。建立水电气网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联合报装机制和联合服务“一支队伍”,设置联办服务专窗,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对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设工程规划、绿化、涉路施工等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县住建局、县水务集团、县发改局牵头,县审批服务局、国网紫阳县供电公司配合)

42.涉公安业务办理便利化。全面开通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进一步做好户口迁移、开具户籍证明“跨省通办”,做好居民身份证损坏换领“全程网办”,推行交通违法、驾驶证业务、预约检车等高频业务一站式办理。(县公安局牵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各镇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企业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配合,严格责任落实,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各责任单位要强化主体责任,纵向衔接省级和市级对口部门,横向组织县级相关责任单位,加强创新试点探索和配套政策制定,建立一个改革事项对应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加强创新示范。加快全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申报陕西省营商环境创新示范区。各镇、各部门要深化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建立健全总结一批、推广一批、谋划一批典型经验的工作机制。要借鉴先进地区做法,及时将相关经验在本辖区本行业复制推广,形成持续改革创新的浓厚氛围。

(三)加强督导考核。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镇、县级各相关部门营商环境突破年专项任务考核。“陕企通”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要加强营商环境领域问题线索汇集分析,每月底将当月典型问题线索移交县营商办进行转办督办。审计、督查等部门要加强与营商环境主管部门工作衔接,共同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各责任单位要积极配合县营商办开展常态化工作调度、现场会、调研督导、工作报送等各项工作,协同推动营商环境改革迈向深入。

(四)加强总结宣传。各镇、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工作成绩,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加大对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宣传力度,增进社会公众对优化营商环境的了解支持。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作用,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形成全社会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的良好格局。县营商办要建立健全营商环境宣传工作通报机制。各责任单位每月10日前将突破年工作进展情况报县发改局(营商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