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紫阳县人民政府> 新闻中心> 公示公告>正文详情

紫阳县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

时间:2021-10-26 09:41来源:紫阳县财政局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我县国有资产管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全面推动国有企业平台整合升级工作。进一步强化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相结合的重点,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现将我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自然资源国有资产、县属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一并报告。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资产总额及构成

1.资产概况:截至2021年12月31日,资产总额313,197.2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17,892.43万元,固定资产87,133.2万元,在建工程51,538.65万元;无形资产1,854.08万元,公共基础设施14,710.28万元;政府储备物资523.02万元,文物文化资产160万元;保障性住房39,252.13万元。

2.固定资产构成:土地、房屋及构筑物59,666.58万元;通用设备12,653.29万元;专用设备9,742.38万元;文物和陈列品45.3万元;图书档案889.85万元;家具4,135.8万元。

(二)资产使用

1.资产自用情况:自用固定资产137,382.06万元,其中:在用136,307.11万元,闲置616.73万元,待处置458.22万元,自用无形资产1,912.9万元,出租出借资产282.69万元。

2.资产处置情况:2021年度,处置资产6,406.33万元。从资产类别分,出让63.03万元,无偿调拨(划转)3,214.12万元,对外捐赠0.23万元,置换84.06万元,报废报损3,044.9万元。

(三)资产收益

2021年度,国有资产收益645.8万元,主要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出租收入。

(四)资产管理成效

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断加强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多轮清查、自查,资产条码化管理,对资产动态化实时监管。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生命周期跟踪管理。

1.规范工作流程强化基础管理。一是严格执行购置固定资产的备案程序,从源头上确保购置资产的合理性和透明性。二是严格资产调拨程序,合理调配资产,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三是规范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流程。按照资产报损、报废评鉴、公示、逐级审批,严把资产出口关,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2.加强业务培训,实行专管制度。建立全县资产专管员档案,组织资产专管员对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业务流程以及资产管理系统实务操作进行日常轮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职能。真正实现了资产管理专人负责,增强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

3.开展自查自纠,落实配置标准。开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漏登、超配、未办备案等问题及原因自查自纠,按照资产登记入账、报废报损、划拨调配以及资产系统一物一卡的要求,对资产家底进行盘存,实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推动国有资产节约高效使用。

4.合理盘活资产,增加财政收入。盘活在用、闲置、出租出借等低效率资产。一是对单位闲置资产及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门面房,实行公开竞价出售和出租,多举措处理了存在矛盾纠纷无法增收的资产,盘活长期闲置的门面房。全年共盘活闲置国有资产14处,向社会公开处置,收缴处置收入317.7万元。进一步强化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二是对撤乡并村后的闲置村委会及村级校舍进行调查摸底,对长期闲置、濒临垮塌的房屋进行清理,按照报废一批,划转一批,处置一批的方式,对所有闲置校舍进行了有效盘活再利用。

5.规范县级单位派出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按照县级单位派出机构,实行主管局与属地镇双重管理的原则,对各乡镇的财政所、司法所、市管所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存,并全部上划到主管局统一管理。理顺了派出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夯实国有资产管理主体责任,避免了派出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漏洞。

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自然资源资产总量

1.建设用地。国有建设用地1164公顷,其中,建制镇用地458公顷;村庄用地37公顷;采矿用地2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63公顷。

2.耕地。国有耕地21.7公顷,其中,水田0.3公顷;水浇地0.4公顷;旱地21公顷。国有耕地主要分布在大楠河国有林场、汉王镇。

3.园地。国有园地4.1公顷,其中,茶园0.4公顷;其他园地3.7亩。国有园地主要分布在高桥镇、红椿镇。

4.森林。国有林地4790公顷,其中,乔木林地4782公顷;竹林地0.3公顷;灌木林地7公顷;其他林地0.7公顷。国有林地主要分布在双桥镇、界岭镇、汉王镇,全县国有森林蓄积量27.29万立方米。

5.草原。国有草地1.1公顷,属其他草地。

6.矿产。已发现矿产资源36种,其中具有资源储量的矿种11个。战略性矿产资源中,现有煤炭储量0.5亿吨、铁矿储量1.6亿吨。

7.水资源。全县平均水资源总量16.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2.97亿立方米,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为3.21亿立方米。全县共有3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洞河、汉江(鹿子滩)两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1个国控断面(任河入汉江),断面水质到地表水Ⅱ类标准。

8.自然保护地。全县共有自然保护地1个,其中省级森林公园1个,位于汉王镇,占地总面积585公顷。

9.野生动植物。我县是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地区。县域有高等植物57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有4类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类7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3类1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1类3种,其中:国家1级保护野生植物1类2种,国家2级保护野生植物1类1种。

(二)自然资源资产配置

“十四五”以来,全县国有建设用地累计供应26.2865公顷,其中,以出让方式供应19.7056公顷,出让价款7237.37万元。全县年平均用水量0.7304亿立方米,其中,年平均生活用水0.1187亿立方米,年平均工业用水0.0402亿立方米,年平均农业用水0.5673亿立方米,年平均人工生态环境补水0.0042亿立方米。

(三)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成效

1.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保护和利用。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并重的原则。全面推进了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耕地保护、河湖长、林长、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补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代环境治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机制落实,完善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领域事权划分体制,探索开展“田长制”。

2.加强自然资源调查和国土空间规划,全面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保护自然资源。完成了第三次国土调查,掌握了详实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完成了城镇地籍调查并不断更新,建立了城镇国有土地产权产籍数据库;完成河湖划界,对国有河道的范围面积进行了精准划定;全面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科学谋划2035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实施了不动产统一登记,逐步探索自然资源统一登记;坚持通过公开有偿方式供应自然资源使用权,优化资源配置,增加财政收入。通过全国统一、全县参与的自然资源大数据和大规划,努力实现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稳增长目标。

3.加强自然资源监管执法,全面促进资源保护和资源利用。充分运用“互联网+调查”机制,以“卫片监测”和适时巡查相结合,对自然资源利用状况动态掌控,及时查处整改违法违规占用国有耕地、林地和河道案件。

三、县属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国有企业26家,其中:县属一级企业20家,二级企业6家。截止2021年底,县属国有企业总资产70.43亿元,总负债64.18亿元,净资产6.31亿元。(其中,县搬迁公司资产36.497亿元,负债36.497亿元)。2021年度营业收入0.55亿元,企业上缴财政利润共计237.36万元(涉及投融资公司、紫金砂石公司)。年度综合净利润-0.375亿元。除搬迁公司外,国有企业综合资产负债率为81.58%。

(二)企业管理成效

1.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全力开展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推动党建责任制和生产经营责任制有效联动。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严格日常管理,整合监督力量,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管理提档升级。

2.以结构调整为抓手,切实提升突出重点。夯实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基础。对县属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进行全面梳理,确保董事会中外部董事人数占比。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董事会制度。建立县属国有企业董事会跟踪及县董事履职报告工作机制。

3.以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市场化机制落实。一是整合国有资源优势,打造综合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对全县26家国有企业通过资产清查,按照股权整合、资源配置、资产注入等方式将我县19家国有企业股权、账外资产、县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经营性资产、经营性业务、各项特许经营权五类资产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为一家总资产20亿元以上符合要求的紫阳县发展投资集团公司,下设3个二级子公司,12个三级子公司。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市场化用工。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薪酬与风险、责任相一致,实现职务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管理、规范化运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三是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聚焦债务风险、投资风险、法律风险、网络风险等,强化监测预警,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我县县属国有企业开展审计工作,各县属企业根据审计报告逐项排查,有效防止失管失控。

4.以分类改革为依托,推动监管效能。一是提高企业自主能力。下放国资监管事项。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强化对县属国有企业投资管控督导,严禁进行非主业化投资。不断深化县属国有企业内部业务整合,适时梳理,调整同质化经营,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监督与责任追究体系。建立产权登记、国资监管责任清单、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等办法。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权责清晰、约束有效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机制。三是完善公司章程,健全了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等配套制度,细化各类经营投资责任清单,明确岗位职责和履职程序,不断提高经营投资责任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四、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1.资产管理方面。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规范管理重视程度不足,“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未做到定期清查,导致账实不符、账账不符。资产家底不清、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2.资产配置方面。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的配备没有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标准范围,未批先购,特殊工作超标准采购,因一次性活动或工作而采购的办公用品长期闲置等问题屡有发生。单位之间资产配置档次、数量不平衡,很难进行调剂,造成一些单位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不高。

(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方面

1.资源保护力度较弱。部分自然资源零散,没有建立起完善联动的保护机制,对自然资源的日常监管不到位,管理不及时,造成部分资源资产有遗失和被侵蚀的风险。

2.资源开发利用率低。国有资源利用粗放,投入产出低,总体使用质量和效益不高。在资源保护和节约制度方面落实不到位,重开发、轻保护,重数量、轻质量,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三)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方面

1.监管体制不健全。未成立专门的县级国资监管机构,导致企业决策不畅,企业绩效考核、制度落实等监管未全面落实。

2.市场竞争力弱。部分国有企业发展市场定位不准,没有根据企业的特点优化市场布局,研究出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创新规划,导致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3.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储备,主要负责人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竞争上岗等制度无法有效落实。企业财务人员力量薄弱,核算技术落后,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财务工作需要。

4.债务风险加大。国有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企业现有资源只能维持基本运行,整体负债率较高,亏损企业较多。企业整体主营业务收入渠道较窄,偿债能力较弱,对财政支持的依赖性较强,企业债务风险间接增加了财政兜底风险。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

1.加强信息化管理措施。进一步细化资产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职能。提升对资产购置、登记、调拨、报废、清查等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水平。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制度,严格审批、备案、处置程序。

2.提升资源配置水平。结合财政云系统,按照全面过“紧日子”的要求,探索建立资产的预算编制,推动资产管理与资金预算管理相衔接,建立不同领域的专用资产配置标准,逐步完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不断提升资产集中管理和资源配置水平。

3.加大资产盘活力度。进一步挖掘资产盘活潜在价值,拓宽资产盘活渠道和措施,将可盘活利用的闲置房屋、土地、资产价值较高的资源有效整合再利用。

(二)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方面

1.加强资源利用。全面加强国有自然资产管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夯实工作基础,优化开发保护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使用。系统治理、统筹分配使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提高资源收益。通过优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配置,主要通过竞争性方式出让土地、矿产等各类使用权,有力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修复的投入力度,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资源保护。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登记,规范土地征收措施,加大资源保护力度,促进资源开发利用,努力形成保护有力、开发有效的良好格局。

4.促进旅游开发。依托我县自然资源禀赋,整合已开发的旅游资源,突出县域内山、水、林、田、园的互补优势,做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助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三)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方面

1.强化人才建设。以健全机制,夯实责任,强化措施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国企改革。结合企业运营管理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市场功能定位,积极引进熟悉市场、精通企业管理的高层次人才,优化从业人员结构,组建打造专业化运作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增强融资能力。对县属国有企业资产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研判。将优质资产注入国有企业,同时剥离不良资产,打造逐步转型升级成为定位明确、主业突出、规模较大、负债合理、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化集团公司。

3.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市场化运作,深化平台企业内部业务整合,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加强与发展成熟、有一定规模的融资公司、优质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自身造血能力和整体实力。

4.提升科学化管理。建立和健全“管资本、管人、管事、管党建”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监管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明晰国企职能定位。逐步去行政化管理。做到行政管理到位而不越位、不错位。真正实现企业型管理、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模式。

5.盘活整合优质资产。对企业账外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有效盘活,将国企经营收入、特许经营权、优质资源资产分类整合,逐步注入平台公司。增强县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6.有效化解债务风险。按照“谁受益,谁偿还”的原则,理清政府与公司的债务关系,通过利用财政补助、资产资本注入、授予特许经营权、股权划转等手段,分类合规化解企业存量债务,帮助整合升级后的企业轻装上阵,提升企业市场化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