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德刚在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3-08-29 08:25
文件名称 向德刚在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3-4656 公开目录: 领导讲话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办通报2023年第6期 成文日期: 2023年08月29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年08月29日
内容概述 向德刚在县委十六届五次全会上的讲话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部署和省委赵一德书记来紫调研指示要求,回顾总结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以来的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重点任务,审议《中共紫阳县委关于全面落实“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决定》《中共紫阳县委关于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建设崇德向上的幸福紫阳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县上下坚定信心、扛牢责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确保经济运行回归合理区间,确保巩固衔接年度考核重返优秀行列,确保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重返优秀行列,全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聚力建设幸福紫阳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刚才,王燊同志就经济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以来的成绩,坚定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信心决心

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以来,县委常委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幸福紫阳建设开局起步,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一是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构

建纲举目张的目标战略架构,发展路径进一步清晰。立足新阶段新需求,树立发展第一要务鲜明导向,出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力建设幸福紫阳的《决定》,接续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民生优先战略,围绕生态价值转换主线,以加快“4+3”现代产业链布局为重点,系统研究部署各领域目标体系、任务体系和配套政策措施体系,明确“六个聚焦”“八个全力以赴”重点任务,一体多面推动全县发展质量升级、效率升级、动力升级。二是以“三个年”活动为牵引,全力保持调稳并进的经济运行态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面对经济下行巨大压力,突出“三个年”活动总抓手,坚持调稳并重、固强补短、正向发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37.09 亿元,排全市第 4,其中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民间投资增长 31.1%,占全部投资 42.17%。农林牧渔增加值增长 4%,规上服务业增长 27.1%。新招引项目 125 个,到位资金 54.33 亿元。新增市场主体 1668家,增长 22.8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4.8%、7.8%。全面落实“链长制”,茶叶产量、产值分别增长 8.24%、33.19%,秦巴医药增长 11.6%,包装饮用水增长 1.5%,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2%,电商交易额增长 34.3%。成功举办各类活动赛事,荣获全国“特色魅力茶乡”称号,紫阳富硒茶入选中亚峰会接待用茶,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突出“两个精准”关键抓手,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巩固衔接工作,乡村振兴进一步提升。常态化加强监测帮扶,“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水平持续提升,无返贫和新增致贫人口。扎实推进“两个精准”,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8999.79 元,同比增长 35.41%。投资 6.1 亿元下达衔接项目 224个,开工率 91.36%。示范镇村建设扎实推进,蒿坪镇获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乡镇”,焕古镇获评国家“一村一品”示范镇,双桥镇获评全省“十佳茶产业振兴示范镇”。深入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工程,7 条人居环境示范线建设快速推进。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生活品质,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力抓好城乡民生实事,上半年民生总支出 14.7亿元,增长 3.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89%。用好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市定任务。加快“三个共同体”建设,完成一批省市级教育、医疗、文化示范创建,一大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成投用。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有力有效,蒿坪河流域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环境质量排名省市前列。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应保尽保。五是毫不松懈统筹发展和安全,科学高效防范化解各领域风险隐患,安全态势进一步稳固。一体推进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常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功应对汛期数轮强降水天气过程,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排查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加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县社会治理中心建成投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重大专项活动维稳安保工作获得市委通报表彰。六是全面统筹各方面资源力量,不断健全协调联动的目标责任体系,发展合力进一步凝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健全“四家班子”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履行各类议事机构职能,实行“三单五链”清单化闭环式落实机制,严格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点题汇报、季度点评等措施,建立环环相扣、层层负责抓落实的责任链条,推动各部门各单位依责、依规、依单履职。团结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持续深化中省定点帮扶和苏陕协作,持续提升“组团式”帮扶质效,引导社会各界和乡贤能人参与紫阳建设,汇聚了赶超发展强劲合力。七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干部作风能力进一步加强。筹资1139 万元推动村活动场所“提标升级”,党建示范镇村建设扎实推进,深化“三联”“五同”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擂台比武”,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严明“五讲”要求,开展“四破四立”行动,坚持“中心组+党校+夜校”学习培训组合,干部作风能力、工作质效有效提升。外引内育壮大人才队伍,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建成投用。深化清廉紫阳建设,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处置问题线索 271 件,党纪政务处分174 人。党管武装工作持续加强,“八个一”联系服务退役军人等做法获得中省肯定,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发展,群团组织工作有力有效。

充分肯定成绩,就是要鼓舞士气,坚定发展信心。分析查找问题,就是要保持清醒,知不足而奋进。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形势异常严峻。上半年规上工业、限上零售持续下降,排名全市末位。项目前期缓慢、要素保障不力,建设进度不快。大项目好项目招引不多,营商环境还有短板,“五上”企业培育不足。产业链难题破解乏力,带动力不强,新业态新模式探索不多,争先进位任务艰巨。要清醒看到,乡村振兴任务异常艰巨。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繁重,示范镇村建设不平衡,五大振兴示范成果不明显。少数镇“两个精准”形大于实,需求摸底与帮扶措施有效对接差距较大。收入考核指标存在差距,红线风险较高。集体经济有益探索不够,带农益农成效不够明显。要清醒看到,各类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部分镇村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水平较低,网格化保障措施还不健全。安全生产不确定因素较多,防汛防滑任务艰巨。消防、燃气安全等管理较为粗放。一些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化解质量不高,电信诈骗高发,负面网络舆情时有发生。要清醒看到,干部作风能力还有短板。少数部门发展思路不清、重点不突出、行业统筹不足,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少数干部惯性思维突出,抱怨多作为少,干事创业活力不够,创造性开展工作能力不强,缺乏争创一流的激情,工作落实效率不高,能力素质适应不了新形势、新要求。要清醒看到,党的建设还有薄弱环节。少数党组织履行主体责任不到位,基层各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不平衡,现有党建示范点标准不高,示范带动不足。“两新”党建质效不高,“三联”机制深化拓展思路不宽,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化探索不够,乡土人才培训还需加强。面对差距不足,全县上下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居危思进,攻坚破难,加压追赶,奋力争取更大成绩。

二、坚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准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战略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标定了陕西发展的历史方位、奋斗坐标、实践路径,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要在全面学习中提站位、明导向,更加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的政治自觉。坚持深学细悟,通过第一议题、党课辅导、专题研讨、干部轮训、宣传宣讲等方式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引导全县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关键性突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

二要在全面把握中优思路、强举措,更加坚定提升区域竞争新优势的思想自觉。自觉把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科学决策、精准施策的重要遵循,不断优化思路、强化举措,结合实际,在对标落实“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和省委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市委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部署中找定位、抓机遇、求突破,发挥自身特色,明确主攻方向,不断把紫阳的资源、生态、文化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要在全面落实中勇作为、提质效,更加坚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行动自觉。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实际行动,履职担当、努力作为,全力以赴锻长板、补短板、固底板。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立足当前稳经济,着眼长远谋发展,坚持不懈惠民生,毫不放松保稳定,推进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高质高效落实。

三、常态高效推进“三个年”活动走深走实,突出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关键抓手

以深入实施“三个年”活动为关键抓手,不断营造大抓发展、大提效能、大抓服务的浓厚氛围。

(一)狠抓项目建设扩投资。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完善“四张清单”滚动更新机制,持续抓谋划、抓储备、抓开工、抓投产。加速项目建设。坚持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集中开工、成效激励等机制,实行问题项目清单销号管理,分行业部门加强项目精准精细调度,“一项一策”破解征地拆迁、土地审批、资金筹措、施工环境等难题,从快落实开工要件,倒排工期、顺排工序,加快年度省、市、县级重点项目建设,确保三季度全部开工,四季度全面完成投资计划。抓好开工项目高质量纳统入库,及时完善项目入库资料,实现投资“颗粒归仓”。加大谋划储备。树牢“干好今年、备足明年、接续后年、谋划长远”意识,围绕有利于聚链成群、有利于产品升级、有利于吸纳就业、有利于联农带农,滚动谋划好明年项目。锚定中省预算内、专项债券、苏陕协作、陕南循环发展等投融资政策,突出“4+3”产业链,强化行业统筹,加大延链补链,做深做细项目前期,争取更多项目挤进省市盘子。新谋划项目 300 个以上,新储备 2024 年拟建项目150 个以上。加快项目招引。实行招商引资全流程闭环管理,全力构建全县“一盘棋”招商引资大格局。持续完善和优化招商项目库,围绕一二三产上中下游全链条,坚持抓主不松次,大小一起招,深化归雁经济 10 条举措,压茬开展领导干部带队招商、小分队叩门招商、产业链以商招商。加强招商项目全要素保障和全周期服务,坚持审慎承诺、刚性兑现、制衡有效,精准有效发挥奖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完成招商到位资金 100 亿元以上。

(二)优化营商环境激活力。持续优化营商“五个环境”,不断提升项目服务、办事便利、投资吸引、监督管理和政策保障水平。提升服务水平。完成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三化”建设,提优“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加快完成“数字紫阳”上线运行。深化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提升“项目管家”帮办代办机制成效,深化“12345 审批+政务”集成服务和一网通办、跨域通办,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全力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间。保障要素供给。强化要素保障专班机制运转和部门高效协作,深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亩均论英雄”“交地即交证”等改革措施落实,健全项目“清单服务、部门会商、一次办结”并联审批机制,开通土地和环评等审批“绿色通道”,持续提升水电路气讯等保障供给能力。深化“产业链主办行”机制,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首贷、信用贷比重,丰富中长期贷款产品供给。全年争取各类资金 40 亿元以上。创造最优环境。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规定与做法的自查清理,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建立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开展“法治体检”公益法律服务活动,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健全监督、投诉、受理、督办、反馈工作机制,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推动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全力推动县域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三)提升作风能力强保障。对标县委关于加强作风建设“五讲”要求,持续推动干部作风能力大提升。提振精神状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奋力追赶、勇于超越重要要求,扎实开展“五讲五比五突破”活动,持续推进争先创优,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奋进意识、砥砺担当精神、直面困难挑战、认真履职尽责,自觉把思想和行动从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着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以攻坚克难的拼劲、改革创新的闯劲干事创业、推动发展。提高工作效能。始终重实际、干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三单五链”闭环落实机制,严防有形无实、有行无果。树牢“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闻令而动、雷厉风行。持续精文减会,统筹督查考核,为镇村减负。坚持以上率下,经常深入一线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以工作效率的大提升保落实、促发展。提升履职本领。持续开展各层次干部教育培训,推进“成长帮带计划”,办好“干部夜校”,引导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全力补知识短板、强能力弱项。要主动向群众、向基层、向实践学,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提升才干,切实增强“七种能力”“八项本领”,不断适应县域高质量发展需要,以过硬能力本领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四、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聚力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主攻方向

县委常委会提出“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首先,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是党中央宏观战略部署的内在逻辑和鲜明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逐步建立健全了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的二十大、国家“十四五”规划和省市均就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作出系列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次来陕强调要“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是对标落实“四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中省市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其次,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规律。中央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城镇化进入成熟期,到本世纪中叶,城乡全面融合,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实现城乡全面融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标志。城乡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抓手,是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规律和必由之路。再次,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紫阳发挥优势促赶超的现实需求和突围之举。近年来,我县在城乡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区域竞争白热化、资源赋存同质化、发展空间趋紧严峻形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必要性不断凸显。一方面,紫阳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初级形态向中高级形态转变的阶段,城镇化率不高,还存在城乡要素流动不够顺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均衡、公共服务供给仍有短板、城乡收入差距有待缩小等问题,且特色产业均处于产业链前端、价值链低端,迫切需要加快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期间,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建成投用,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育了要素、创造了条件,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政策“洼地”效应将逐步显现,紫阳生态文化资源富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延伸性,产业形态具有高度融合性互补性,劳动力资源丰富,新型城镇化潜力巨大。

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与幸福紫阳建设目标一脉相承,是对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的进一步延伸细化。全县上下务必从更大格局审视紫阳发展问题,深刻把握紫阳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紧扣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战略定位,强化系统思维,突出融合理念,找准融合路径,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融通城乡要素、加快绿色转型、深化共赢合作,全力构建融合型产业格局、城乡格局、生态格局和开放格局,不断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一)对标“强化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要求,在打造富硒生态大健康产业集群上先行,全力构建链群结合、

高效协同的产业融合发展格局。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深化“大健康”战略布局,推动政策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一二三产协同融合发展,加速构建具有紫阳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突出资源整合,强化科技创新。坚持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并重,全力构建新时期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秦创原紫阳分中心建设,推行“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一体发展模式,统筹用好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硒资源开发研究院、富硒茶产业人才孵化调度中心及专家工作站等科创平台,完成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推进“四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县级专家工作站。聚焦重点产业链突破发展关键环节,强化政企互动、研企互联、校企互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品研发创新和升级换代。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强化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加快“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建设,管好用好人才公寓,突破创新工资绩效、职称评定,积极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全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8 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 2 家、科技型服务机构2 家以上,晋档升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 2 个。完成省市级科研项目 19 项,新增专利技术 7 项、科技成果转化 3 项。二要突出链群结合,打造产业集群。深入开展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行动,全力构建企业集聚、项目集合、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创新集成的特色产业体系。打造富硒食品产业新高地。坚持茶叶首位产业不动摇,深入推进“硒+X”战略,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等为重点,创新产业开发形态,拉长拓宽产业链条,推动产业整体向价值链高附加值环节迈进。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启动编制《紫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出台《加快紫阳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低产茶园改造和标准化茶园管护,深化“智慧茶园”建设,推动“富硒+有机”示范茶园建设,分类推动茶叶经营主体提等升级、转型增效。以中茶为引领,做强“链主企业+产品标准+加工企业+统一营销”模式,开展《紫阳富硒茶生产技术规程》推广运用。深入实施品牌战略,创新开展各类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提升紫阳富硒茶品牌形象。抓好包装饮用水资源调查,加快仁泰包装饮用水建设,力促宝鸡柯淇包装饮用水尽快落地。加快蒿坪金石富硒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仁和水岸美食文化街区建设,发挥“富硒茶香宴”示范效应,丰富富硒美食节系列活动,打造“紫阳味道”美食品牌。开创生态旅游发展新局面。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坚持“汉江画廊·茶歌紫阳”定位,围绕“一核两带三区”,聚力推进“十大工程”,加快打造由点到线及面的旅游空间格局。持续放大“山水硒茶歌道”资源优势,强化景区景点旅游目的地、资源承载地、价值实现平台重要作用。做足“山水城岸”文章,加快文笔山景区改扩建、“老城记忆”特色文化街区、汉江印象长廊、紫阳民歌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打造城市会客厅。持续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完成大巴山茶马古道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创建,大力推进文笔山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焕古贡茶古镇 3A级景区、蒿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创建。加快擂鼓台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和青中、贾坪、金石、大连、农安等重点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支持任河漂流、神农山庄等现有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围绕全季全龄全时,接续办好四季文旅主题活动,做好“引流、固流、回流”文章,不断应势借势造势,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提升秦巴医药产业新质效。按照“一心+多点”产业格局,坚持不懈育基地、建园区、培主体、研产品、塑品牌,全力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产品加工、物流集散、研发创新于一体的秦巴医药产业基地。抓紧编制秦巴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策划一批优质项目,加快补齐产业链关键空白,完成产业协会组建,全力打造双桥、高桥、瓦庙中药材优势强镇。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完成基地建设 4 万亩。加快岭行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力促药材交易、仓储物流、中药制剂等一期建设内容早建成、早达效。全力培育中药材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进中药材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培育中药材园区 14 个、药材加工企业 10 家。深化与西北农林专家团队合作,推动厚朴综合利用开发。探索“龙头企业+技术依托单位+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订单”中药材。加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产地、有机中药材申报认证,提升“秦巴医药”品牌价值。扩大修脚足浴产业新成果。围绕“一县三中心”目标,着力完善产业链条,形成山上种药、山下建厂、山外开店的全产业链格局,加快建设全国首个修脚健康产业聚集县。全力推进以修脚足浴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园建设,发挥远元集团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孵化培育一批立足紫阳本土、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链主企业。建立修脚足浴配套产品名录,强化泡脚足疗用品等配套产品开发供应。完成织袜产业链二期,推动益足健健康管理、柒鑫健康管理等回迁企业升规入统,支持中运杰进出口公司等企业保稳提质,新开店面 4000 家。制定紫阳修脚行业服务标准,持续抓好修脚师技能培训,开办中高级技术、创业培训、经营管理等各类培训班次,开展修脚师技能鉴定和发证,推动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尽快落地,加快建设全国紫阳修脚师人力资源市场,全年培训学员 3000 人,新增技师 5000 人。完成集体证明商标注册,强化品牌宣传保护,聚力打造“全国修脚足浴之乡”。三要突出功能互补,组建产业联合体。统筹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等上中下游各环节业态,加快组建产业联合体,围绕优势互补、要素共享、利益共融、合股共投、技术共研、市场共拓、品牌共创,出台产业联合体协同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串联、抱团发展。推动“链长制”优化升级,围绕重点产业链,探索“链长+链主+链协+链创+链行”五链协同抓产业机制,依托“链长”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保障要素;依托“链主”对接市场、规范标准、强化带动、延伸链条;依托“链协”规范行业、凝聚人才、建言献策、交流合作;依托“链创”技术指导、多元研发、创新业态、提质增效;依托“链行”加强信贷、定制产品、降低门槛、压减流程。充分发挥链长“统”、链主“领”、链协“联”、链创“研”、链行“扶”作用,做到五方发力、五轮齐转,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四要突出优势叠加,促进融合增效。坚持“旅游+”引领,“+旅游”破题,推动茶旅、农旅、工旅、交旅等跨界融合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现代休闲农业,拓展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特色研学等功能产品,加快茶马古道茶旅融合、农安红色文化旅游、洞河庖汤宴非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规范发展“庭院经济”,培育一批田园综合体。着力开发富硒农特、养生保健、创意潮玩等系列旅游商品,推进“毛绒玩具+文旅”有机融合。按照 “国家旅游风景道”标准,加快 G541“交旅融合”项目进度,有机串联整合沿线业态形态文态生态,构建和丰富农文旅融合发展新场景,打造“汉江画廊”重要承载地。加快“汉江宿集”民宿群关键突破,抓紧一期建设和二期项目招商,构建各节点融通互补、多元一体、品精质优的产品链条,打造“汉江十二时辰”热款 IP。支持“茶企+旅游”融合发展,出台改造标准,延伸开发茶事体验、休闲娱乐、特色住宿、特色美食多种功能,培育“紫阳茶宿”品牌,丰富“汉江宿集”产品供给。五要突出协同联动,提振多元经济。一体推进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经济、数字经济、园区经济、总部经济、品牌经济等多种经济协同联动,打好经济增长组合拳。按照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分类,优化落实“一县一策”事项清单,加快错位发展。完善和落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强主业的同时深度参与重点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不断壮大民营经济综合实力。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支持企业强化科技创新、拓展对外贸易、开展以商招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积极跟进数字经济,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一二三产“数实融合”,建成产业数字大平台,推动硒谷园区数字物流园尽快落地。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深化“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积极引进产业链中高端企业入园,全力打造园区经济增长极。积极引进外来企业在紫设立综合性、区域性、功能性总部,招引在外优秀企业家返乡创设总部型法人机构。坚持重点产业品牌化发展,推动公用品牌、产品品牌联建联享,持续做好紫阳富硒茶、紫阳修脚师等品牌维权保护和品牌价值提升,不断激发品牌效应。

(二)对标“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重要

要求,在打造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示范样板上先行,全力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功能、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文化融合、社会治理联动统一,加快打造“一带引领、两轴联动、三区协同”的区域经济布局。一要优化功能承载,打造县城核心。突出县城龙头地位和引领作用,对标“六精六有”目标,按照“一江两岸、三条街区、四个组团”规划布局,加快老城改造提升和新区功能开发,滚动谋划实施一批城市补短强弱项目,持续优化功能承载、健全商贸体系,统筹推进县城各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景城一体化建设”“产城一体化发展”,突出山城特色,加快城市微更新,开展“美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以发投集团为龙头,盘活存量和闲置用地,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区风貌品质,不断完善市政管网、教育医疗、公共交通、金融服务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不断健全旅游集散、商贸购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多元业态。加快河堤路防洪治污道路提升二期、老旧小区改造、温德姆商住综合体、紫邑新城·汉江御景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加强“大街小巷”环境常态化整治,提升市政设施管护和城市绿化养护水平,不断提升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县城。二要突出集约高效,建设特色集镇。坚持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推动集镇规划建设、产业协同、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一体发展,逐步健全“一核一圈多点”新型城镇化体系。围绕“小而精、特而强”,加快蒿坪、焕古等 5 个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提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深挖“交旅融合”引领性带动性作用,依托 G541、S211 等主干线,发展壮大一批宜居宜业宜游中心镇,打造服务“三农”重要载体。狠抓“产业强镇”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精深加工、新社区工厂等特色产业,提升商贸市场、餐饮住宿等传统产业,发展文化旅游、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一镇一业一龙头”的产业格局。合理高效利用集镇空间,持续健全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农贸市场、景观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善集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贸市场等功能配套。加强集镇风貌整治和管控,强化历史街区、文物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开发,不断优化集镇环境,提升集镇品位。三要坚持共建共富,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三个转向”,全力推进“五大振兴”。紧扣增加农民收入中心任务,坚持以“两个精准”为抓手,统筹推进巩固衔接工作。常态化抓好防返贫监测帮扶,持续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群众产业就业收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认真落实“田长制”,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化“1126”搬迁后扶工作机制,持续完善安置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推动社区工厂扩能增效,加快“星级社区”示范创建。坚持“三产融合”推进乡村发展。以四条产业链为主要方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积极构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乡村产业格局。坚持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推动“种养加”“产加销”“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全力引育一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综合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融合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富硒+”“休闲+”“民宿+”“庭院+”“文创+”等方式推动传统产业延伸性增效、全环节增值,不断探索新功能、培育新优势、开发新市场。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和“数商兴农”行动,打造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深化“三联”机制,进一步盘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提升产业带动、劳务服务、物业经营、土地流转、家庭工坊等成熟模式,支持镇村联合、村村联合抱团发展,完成年度村集体经济“削薄培强”任务。坚持“三生融合”推进乡村建设。以示范镇村为重点,准确把握不同村庄区位条件、资源差异,结合村庄自然地貌、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提升产业聚合力、生活宜居力、村庄吸引力。持续优化乡村产业布局,推动传统富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梯次推进县市级、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提等升级,引导各类要素向园区聚集,打造农工贸旅一体化发展平台载体,推动单一业态向三产融合转变。滚动实施一批优质项目,有序补齐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网络、防汛抗旱等基础设施短板,深入推进紫阳县数字乡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不断提升生活舒适度。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统筹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建设,保护利用好山水林田房等原乡风貌,持续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除杂草”行动,深化“三清四改五化”工程,高标准建成 7 条“主题式”村容村貌提升样板示范线,以点带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坚持“五治融合”推进乡村治理。持续完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加快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完善升级党群活动阵地,强化“一站式”便民服务。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村规民约”。持续推进“八五”普法,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提升村法律顾问服务水平。深化新民风建设,用好乡贤治理、道德评议、评选表彰等举措,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专项治理,全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完善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实领导接访下访、包案化解,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加大侵害农民利益行为整治力度,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建强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丰富乡村智治模块,构建多场景覆盖的乡村智治体系,统筹推进雪亮工程、智慧警务、智慧安防建设。持续加强探索创新,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治理方式,打造更多乡村治理示范典型。四要立足均衡均等,优化公共服务。统筹推进教育、医疗、文化“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一体化发展,突出资源共享、师资互派、教学互助、管理互鉴融合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进“核心校+薄弱校”一体化办学,大力实施“三名”工程,全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创新融合式发展,构建优质均衡普惠的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坚持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突出资源共享、人员共享、利益共享,优化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完善医疗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健全上下联动、数据联通、利益联结机制,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探索县域医务人员统管统用、县镇医疗机构轮换执业试点,推动首诊分诊服务同质化建设,加快破解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持续优化城乡文化服务供给,全力实施城乡文化阵地共建、惠民联动、服务提质等“六项工程”,持续健全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建强城乡文化活动阵地,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场景,推动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升级,加快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广“互联网+公共服务”,制定文化人才长期培养计划,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水平。

(三)对标“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

明水平”重要要求,在多元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上先行,全力构建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生态融合发展格局。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升级,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融合发展。一要坚持和谐共生,筑牢生态本底。全力打好“三大保卫战”,扎实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标升级行动,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常态化抓好汉江水质保护,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深入推进秦岭“五乱”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按时序高质量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严防重大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事件发生。强化专班调度、跟踪督办,扎实推进蒿坪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按时高标准完成阶段性任务。二要坚持循环低碳,加快绿色升级。推进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严格高耗能项目准入,推动清洁生产、节水治污、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改造,实施各类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保障,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链条绿色协同发展。持续推进遗留矿山排查整治,推动石煤矿山、小水电稳妥有序退出。广泛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源头减量,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三要坚持资源转化,深挖生态价值。有序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建立资源资产数据库,推动“生态资源资产公司”实体化规范化运营,加快实现县域生态资源规模化收储、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加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顶层设计,在生态产品供需对接、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大探索,积极参与“三秦碳汇”平台建设,全力争取绿色碳库试点示范基地项目,加快“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建设,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探索推进林业碳汇交易,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

(四)对标“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

地”重要要求,在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先行,全力构建层次更高、环境更优的开放融合发展格局。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中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在扩大开放中增活力、强动力、促改革。一要坚持内畅外联,融通交通网络。突出外部联通、内部循环、安全高效、快进慢游,加快构建“三纵一横四辐射”立体交通网络。推进跨境通道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紫阳至岚皋县际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促推擂鼓台景区至汉阴凤堰古梯田三级路改造,争取启动建设。全力争取瀛湖—流水—洞河旅游公路项目,打通东向旅游新通道,加快融入大瀛湖风景区旅游市场。有序推动国省干线、县乡道路和沿江码头绿色提等升级,加快 S211 改线项目前期,开展汉江航道综合整治,推进通镇三级路和“四好农村路”建设,通镇三级路比例达到 53%。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服务功能,推动城市公交向周边重点镇、重点景区延伸,提升交通物流整体效率。二要坚持合作共赢,深化对外交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充分发挥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引擎作用,积极参与省内外区域间投资合作和经济文化交流。依托苏陕协作良好基础,持续开展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商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与常州新北区协作帮扶,加强劳务协作、区域协作、产业合作。通过产业互补、景点连通、生态联建、文化共荣,加强与毗邻县区、汉江流域地区、川陕革命老区合作互动,促进一体化协同发展。深化定点和对口帮扶单位“按需点单、精准配送”帮扶模式,深入拓展帮扶合作领域。持续推进“组团式”帮扶和省内高校帮扶,强化教育、医疗、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交流、提升帮扶成效。三要坚持探索创新,加强重点改革。强化“财政云”一体化平台使用,推进资产与财政资金预算一体化管理,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质量。深化国企改革,落实“以市带县”要求,推动投融资平台稳健运行,提升市场化融资能力。完成部门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和公开发布,促进部门规范履职。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提升“服务型”执法模式。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搭建学习交流、意见建议收集、权益诉求保障“三个平台”,服务非公经济发展。推动镇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全覆盖,县镇协同提级村财审计,全力防范风险。探索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撬动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出更多“小切口”改革创新事项。

五、在以文铸魂中聚力建设崇德向上幸福紫阳,厚植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精神根基

坚持以文铸魂、以文培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聚力建设崇德向上的幸福紫阳,把紫阳传统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的硬支撑。一要强化理论武装。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建立“差别化、定制化”学习模式,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活动,常思常悟总书记到安考察调研时作出的科学论断、寄予的美好祝愿,切实筑牢思想根基。二要传承紫阳文化。深挖红色文化、茶文化、民歌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等地方文化内涵,协同推进紫阳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教育普及和传播交流,丰富文化供给、壮大文化队伍、打造文化品牌,全方位提升紫阳文化软实力。三要弘扬孝义善举。把弘扬践行孝义善举贯穿到道德建设全过程,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深化道德评议,打造孝义文化试点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礼敬孝义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善行义举。四要加快文明创建。全力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统筹推进文明镇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创建,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开展“文明有我・志愿紫阳”系列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延伸。五要坚持以文弘业。创新“唤醒”文化资源,做足“山水硒茶歌道”文章,打造文化+特色产业、文化+特色旅游、文化+特色民俗等地方文化品牌,将文化植入旅游、农业、商贸、城建等各行业领域,不断放大文化价值。

六、全力以赴保持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平稳运行,守牢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发展底线

坚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统筹抓好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工作,为全县发展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一)对标补短稳增长,尽快扭转被动局面。坚持调稳并进,持续补短强弱,加快经济指标企稳回升。一要推动工业持续向好。坚持不懈调结构、提质效,强化工业运行监测调度,梯次推进《绿色工业倍增计划》,“一企一策”抓大、扶小、扭亏、育新,推动在库正常企业提质增量、停产减产企业达产达效,确保睿智保温建材等 22 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力争全年入规纳统工业企业11 家。坚持以创促建、以园带链,强化部门联动,加快破解园区遗留问题。积极创优环境,强化园区招商,整合各方资金,拓展融资渠道,推动园区以厂房为重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腾笼换鸟和扩容升级,不断提升工业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二要创新激活消费潜力。深入实施促消费三年行动,常态开展文旅促销、集中展销、商贸促销、直播带货以及“一月一主题”促消费活动。创新消费场景,举办群众性民俗节会、体育赛事等活动,完善落实提振夜间经济“753”措施,以“夜景观、夜演出、夜休闲、夜餐饮”等夜间经济为主题,开发多元化夜间消费市场,不断挖掘城乡消费潜力。坚持限上挖潜力、限下抓培育、限下补限上,推动思兰商贸、万友商超等 36 家增势较好企业扩大经营,家佳福、金荞实业等 16 家负增长企业扩销增效,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 10 户。三要精准有效助企惠企。严格企业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用好“陕企通”服务平台,常态开展“亲商助企”活动,推行“政策快递、服务上门”,确保惠企政策精准推送、高效兑现。狠抓龙头企业能级提升和中小微企业梯度培育,健全“五上”企业培育入统梯队,依法依规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加强政策宣传和纳统培训,分行业制定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倾斜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加快省市级龙头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农业园区等主体培育,全年新增市场主体突破 3200 户。

(二)强化保障惠民生,全力筑牢兜底支撑。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要全力以赴稳岗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扎实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促进劳务输出、新社区工厂、以工代赈、公益性岗位等就业形式有效互补,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推进“无欠薪县”建设。二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切实办好城乡 20件民生实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持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第二高中项目前期,加快县三小、三幼、县医院门诊医技楼及瓦庙中心校综合楼、毛坝中学学生宿舍楼等项目,接续实施一批民生补短板项目。三要持续强化基本保障。聚焦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困难群体关爱帮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救助、医疗救助、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保障性政策,持续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络。

(三)筑牢防线保稳定,营造安全发展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一要全面夯实责任。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全面夯实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全覆盖。二要筑牢风险防线。坚决维护政治和意识形态安全,持续抓好安全生产、防汛防滑、信访维稳、社会治安、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族宗教、电信反诈、网络舆情监测等工作。常态化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范化解,夯实“早盯撤”责任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值班值守,确保平安度汛。三要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构建“3+N+1”社会治理格局,规范运行县社会治理中心,加快镇村社会治理中心和基层网格建设。深化公安派出所警务机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推行“110”与“12345”高效对接机制。不断加大基层治理资源整合,提升多元治理效能,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紫阳样板”。

七、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打造加快追、务实干、奋力闯的干部队伍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更好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

(一)进一步强化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

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扎实开展好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灵活学习方式、丰富学习载体,着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以主题教育实际成效推动紫阳高质量发展。认真执行县委各项工作制度,发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和“一委两院”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推进乡贤统战工作,扎实做好党的群团工作,不断提高党管武装工作水平,进一步凝聚全县“一盘棋”强劲合力。

(二)进一步打造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增强标杆意识、表率意识,自觉担当领导责任、示范责任,做到一级带着一级干,以上率下抓落实。持续加强干部全方位管理、经常性监督,坚持一线锻炼干部、储备人才。树牢重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切实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加快干部梯队建设,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细化实化“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容错纠错、激励保护机制,精准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以考核转作风、保落实。深入实施人才发展“十个工程”,千方百计引才聚才、留才用才。

(三)进一步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各领域党建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落实落细“五同”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抓好示范镇、示范村、示范点创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全面过硬。要持续建强支部战斗堡垒,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持续选优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增强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要全面加强党员管理,突出政治标准,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严肃党员组织生活,教育引导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意识和组织观念,在各项工作中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进一步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新部署新要求,始终把严的基调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保持反腐肃贪高压态势,持续加强“清廉紫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县委巡察工作,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巩固提升省委第五巡视组反馈问题整改成效,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建制度、立规矩、抓落实、重执行,充分发挥纪律建设标本兼治的利器作用,进一步把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同志们,没有等出来的幸福紫阳,只有干出来的幸福紫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以苦拼实干、狠抓落实的创业劲头,以担当务实、只争朝夕的过硬作风,锚定目标加快追、攻坚克难务实干、守正创新奋力闯,全力冲刺年度目标任务,奋力实现“三个确保”,为加快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聚力建设幸福紫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