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
索引号 | zyxzfzyxzfbgs/2023-4554 | 公开目录: | 社会公益事业 |
公开责任部门 |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紫政办发〔2023〕62号 | 成文日期: | 2023年08月22日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3年09月07日 |
内容概述 |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 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县直总公司(社):
《紫阳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2日
紫阳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巩固提升我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高质量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结合《紫阳县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1—2025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乡均衡共享为目标,按照城乡联动、普惠均等,标准引领、效能优先,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主责、协同共促的工作原则,系统性推进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紫阳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二)目标任务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更加多元,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更加丰富、服务更加便捷,群众文化活力迸发,参与度、满意度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统筹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民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7个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及207个村(社区)等各类公共文化资源,与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在组织机构和活动开展等方面全方位融合,积极发挥社团组织作用,一体推进文化阵地、文化人才、文化活动共建共育共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县域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到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达到85%以上,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综合效益分别达到90%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二、重点任务
围绕县域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目标,全力实施“八大工程”,提升文化品质,厚植文化沃土,夯实城乡文化发展根基,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文化阵地共建工程。制定完善县、镇、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标准,逐步形成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内容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全面掌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存量和使用状况,按照“四个一批”(新建一批、扩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方式强化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
1. 建强县级。按照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要求,建设集文艺展演、作品展示、创作培训、协会活动、影视播放、图书阅览、文化产业孵化、文化产品陈列与交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文化艺术中心,协同推进县博物馆、县非遗馆建设。完善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分馆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项目,不断织密分馆网络,优化总分馆体系。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纳入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全民艺术普及为重点,持续加强对县级文化馆分馆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人员培训、演出器材等方面的统筹力度。以全民阅读为重点,持续加强对县级图书馆分馆文献资源采购、编目、配送、通借通还、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统筹。加快公共文化数字化发展,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公共文化云、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提升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数字化水平。
2. 提升镇级。以全省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评估定级试点工作为契机,对照评估定级标准和办法,明确工作内容及流程,2023年在蒿坪镇、汉王镇、焕古镇、高桥镇、向阳镇率先开展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级化建设,2024年全面铺开,实现17个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软硬件达标升级,更好发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枢纽作用。
3. 夯实村级。按照“三室一厅一场”标准,健全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功能。结合迁入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推动易地搬迁社区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2023年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14个试点村和10个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乡村文化理事会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标准化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五个一”项目(每个村〔社区〕组建一支规范化文化社团、开展一项非遗传承、组织一台常态化文化旅游活动、建好用好一套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一支乡村文化人才队伍),2025年县域村(社区)全面达标验收。鼓励具备条件的村(社区)建设村史馆(社区博物馆)、非遗工坊等特色文化设施。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各镇人民政府
(二)文化人才孵化工程
4. 培养文化专业人才。制定文化人才长期培养计划,按照“内培外引”的原则,用好现有人才,重视本地人才,引进外来人才,着力培养文化新人,建立优秀文化人才库,壮大文化人才骨干队伍。建立文化人才培训进修长效机制,定期选送有潜力的文化专业人才,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和艺术院团学习深造。建立文化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改革薪酬劳务模式,把本县德才兼备、有实力、有潜力的文艺人才充实到文艺院团。
5. 培育文化领军人物。遵循文化产品创作和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分层次培养文化领军人物、青年文化人才,拓宽文化人才培养渠道。设立文化繁荣发展“突出贡献奖”,对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作品给予重奖。开展“德艺双馨”评选活动,对各门类艺术领军人物进行宣传推介,力争推出一批有实力的中青年艺术人才迈向更高平台。加大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表彰的民间艺人、传承人才、优秀人才的奖励扶持力度,为其开展文艺创作、研究和培养传承人提供必要条件。
6. 健全基层文化队伍。配齐配强各镇宣传文化工作人员,从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支持汉剧民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文旅公司、民歌文化传播公司等发展壮大。加大镇、村(社区)各类文艺社团组建力度,把懂文化、有热情的人才吸纳到社团中来。支持文化专门人才和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重视发现和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建设一支扎根乡土、德艺双馨的文化人才队伍。组建以干部职工、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能人、乡村能工巧匠、乡村非遗传承人、新乡贤等为主体的文化志愿者,策划实施一批乡村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责任单位:县委编办,县文旅广电局、县人社局、县教体科技局,县文联,各镇人民政府
(三)文化惠民联动工程
7. 文艺惠民常态长效。围绕“汉江画廊·茶歌紫阳”旅游形象定位, 组织开展“春茶、夏水、秋收、冬养”四季文旅主题活动。充分发挥专业文化演出团队、文艺家协会、民间社团作用,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戏曲进乡村”“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村村行”活动,高质量办好“紫阳富硒茶开园仪式暨丰收节”“紫阳民歌大赛”“四季村晚”“冬泳比赛”“山地骑行”“富硒美食节”“社火大赛”等特色文化活动,定期开展民间文艺调演、汇演,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推动形成“县级有品牌、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看点、馆站有特色、乡村有队伍”的良好格局。
8. 文艺“六进”蓬勃开展。普及紫阳民歌进校园、非遗进校园活动,让紫阳民歌文化、非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以传承。推行民歌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景区,营造“人人会唱紫阳民歌”的社会氛围。注重“建文化、送文化、种文化”有机结合,鼓励农民自办民间文艺社团,支持开展各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推进区域、城乡文化联动发展。
9. 全民阅读走深走实。优化图书馆总分馆阅读环境,提升数字化阅读水平,探索更多“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模式,深入开展“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持续创新提升紫阳读书会、馆员领读、新民风讲座、小花公益读书会“全民阅读.朗读快闪”“阅读悦美”等优秀阅读品牌,营造“书香紫阳”浓厚氛围。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教体科技局、县卫健局、县司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文联,各镇人民政府
(四)文化服务提质工程
10.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协调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工作合力。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免费开放财政保障机制,推行“菜单式”“订单式”精准服务,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有机匹配。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捐赠和兴办公益文化事业,探索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多元化供给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购买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文化企业和文艺社团发展,形成文化服务网络全覆盖。
11. 创新打造公共文化空间。推行社区文化、园区文化、景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社区居民、乡村群众日常生活,打造主客共享,集美观、实用、便捷于一体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积极打造党史教育展览馆、农耕文化展览馆、茶文化展览馆、民歌展览馆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县文化馆、图书馆分馆或服务点。引入社会力量在街道社区、住宅小区、文化园区、旅游景区等特定区域,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建设一批具备图书阅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非遗传承等功能,体现地方特色、提升区域品质、方便群众享受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新空间,各镇每年新增新型公共文化新空间不少于1个。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
(五)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12. 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完善国有文艺院团绩效考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确保人员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围绕“出人”“出戏”核心任务,突出乡村振兴、文明创建、民俗风情、孝义文化等主题,组织实施重大题材文艺创作,从经费投入、专家指导、人员培训、巡回展演等方面加强对剧目创作编排的扶持力度,推出一批体现思想品格、彰显艺术品位、展现紫阳风情、群众喜闻乐见的高品质舞台剧目。
13. 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调动各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聚焦幸福紫阳建设的生动实践,发挥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摄影、美术、书法等艺术门类特点,努力创作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精品力作,展示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健全扶持激励机制,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文联、县人社局、县发投集团,各镇人民政府
(六)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14. 挖掘推广地域传统文化。加大对地方文物、历史文化村镇、民俗文化,尤其是加强以“孝义”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挖掘梳理工作,持续完善推广“紫阳县曹氏家训”“双安储氏家训”“洞河镇徐氏家训”“蒿坪镇詹氏家训”等优秀家规家训,广泛开展“家风家训大讲堂”“家风家训进万家”“家风家训故事会”等活动。
15.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坚持统筹规划、有效保护、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科学管理的原则,编制文物保护专项规划,制订文物保护实施方案,全面加强文物陈列展览和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大力开展民间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典籍的抢救与保护工作,重点做好“紫阳民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建设紫阳民歌、蒸盆子、汉调二黄传承基地,落实传承经费,命名传承人。加大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特色名吃等非遗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力度,争取更多项目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6. 活化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申报评审、非遗工坊建设、非遗进景区项目为抓手,不断拓展优化我县非遗项目体系,为非遗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加快推进紫阳民歌立法和展示体验中心项目建设工作。组织非遗传承人和旅游从业人员,开展传统戏曲、地方民歌、美食烹饪、茶叶制作等非遗技艺培训,不断提高我县的非遗保护和市场化转化水平。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
(七)文化品牌提升工程
17. 挖掘提升紫阳茶文化。加强茶文化探究,成立紫阳富硒茶文化研究中心,优化富硒茶陶博物馆功能布局,挖掘“茶马古道”和“丝路源点”与紫阳的渊源,全方位、多层次研究展示紫阳茶文化。加大茶文化宣传推介,编辑出版茶文化书籍、举办茶艺大赛、茶文化高峰论坛,开展茶叶质量评比、茶叶产品展销等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以茶为主题的采制茶、茶山对歌、自驾游、媒体采风、书画摄影展等体验活动,让紫阳茶文化进一步拓展深化。
18. 传承创新紫阳民歌文化。加强紫阳民歌传承创新,发挥民歌研究中心作用,建设紫阳民歌文化展览馆和一批民歌大院,加大紫阳民歌创作与推介,培育享誉全省、唱响全国的紫阳民歌和民歌手。定期举办“紫阳民歌论坛”“紫阳民歌创作季”“紫阳民歌新锐歌手选拔季”等活动,办出成效,办成品牌。
19. 开发推广富硒康养文化。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力打造一批休闲康养目的地,加快推进“汉江宿集”民宿项目建设,使健康养生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将和美乡村与休闲度假相统一。按照现代餐饮经营方式,聚力打造“紫阳味道”品牌,制定相关标准,推出紫阳富硒菜谱,对重点菜品进行商标注册,发挥品牌带动效应。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乡村振兴局、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管局,各镇人民政府
(八)文旅融合发展工程
20. 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引导会馆古建、古居民宅、遗址遗迹等展览类公共文化设施景观化改造提升,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挖掘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建筑特色和服务特色,嵌入旅游热点线路,打造网红“打卡地”和旅游吸引物,推动周边公共文化设施主动纳入旅游服务体系,构建覆盖民俗文化展演、非遗体验、阅读服务等文旅融合项目的服务格局,建设一批“主客共享”文旅深度融合新空间。
21. 公共文化机构导游化。加强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旅游业务的培训,使其具备掌握地方旅游资源基本情况、提供旅游咨询基本服务的能力。改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旅游服务设施,增加旅游咨询宣传、旅游产品展销等功能。依托镇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在乡村旅游点、旅游特色镇(村)探索设置集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服务中心,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文旅融合。
22. 公共文化活动旅游化。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从地方群众延展至八方游客,推进公共文化流动服务进旅游景区,丰富旅游景区文化业态。以古镇、古街、古村落等民俗文化聚集地为载体,将知府巡游、茶事体验、茶山对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打造为游客参与体验项目。精心打造一批民俗体验旅游聚集地和一批文旅融合精品演出。
责任单位:县文旅广电局、县发改局,各镇人民政府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长任主任,分管副县长任副主任,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文旅广电局、县教体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卫健局、县司法局、县经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乡村振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科协、县文联、县发投集团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文管委),文管委办公室设在县文旅广电局,由县文旅广电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文共体建设的统筹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责任单位要将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聚焦目标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建立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压实工作责任。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精心组织实施,抓重点、破难点、创亮点,逐项抓好任务落实。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任务,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文管委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督促、检查、推动作用,协调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好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我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
(三)加大宣传引导。各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宣讲推进县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的目的意义,激发文化单位及从业人员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内生动力,争取市民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县融媒体中心要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报道,深入挖掘建设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营造浓厚的建设工作氛围。
政策解读链接:https://www.zyx.gov.cn/Content-261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