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3-03 18:02
文件名称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紫阳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3-1365 公开目录: 应急管理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紫政办发〔2023〕8号 成文日期: 2023年03月02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年03月03日
内容概述 紫阳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
各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部门:

《紫阳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3月2日

紫阳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强我县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确保关键时刻临险群众快速撤离、安全避险、妥善安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和《紫阳县“十四五”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发展规划》等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着力加强防灾避险安置点规范化建设,优化和完善防灾避险安置点服务保障功能,统筹推进应急避难场所抗灾能力建设,引导和促进临险群众由被动转移避险安置向主动转移避险安置转变,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政府领导、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安全便利、功能完善,平灾结合、综合利用”的总体原则,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为前提,以“六有”为基本标准(即:有相对固定场所、有完整醒目标识、有必要应急设备、有基本生活保障、有规范预案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以常态防灾避险和极端突发灾害应对为重点,充分依托和整合现有公共资源,广泛利用社会闲置资源,科学合理布局和建设一批以县城、集镇、村(社区)为主体,村庄(院落)、农户托管、临时场所为辅助,覆盖城乡和所有灾害隐患点的规范化防灾避险安置点,保障群众防灾避险需要。

(一)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县城防灾避险安置点。统筹考虑县城地理环境状况、受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威胁的人口规模及分布、公共资源条件等因素,遵循交通便利、方便转移的原则结合县城防汛救灾等应急预案确定的不同应急响应级别和人员撤离范围、数量、路线等,建成县城农业局二期口袋公园、校场坝口袋公园、西门避灾广场等防灾避险安置点。同时在安全地段确定一定数量的公园、广场空旷场地等作为应急备用安置点。(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完成时限:在2022年底前至少建成1个防灾避险安置点,2023年底前完成3处的建设任务。)

(二)建设一批安全可靠的集镇防灾避险安置点。充分考虑各镇集镇所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受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威胁的人口规模及分布、公共资源承载能力和安全空间等因素,遵循安全第一、快速撤离的原则,在充分研判和评估地质灾害、山洪走势威胁风险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学校、政府机关、敬老院等位置安全可靠、具备一定生活条件的公共场所,科学合理布局,建设至少2个以上相对固定的集镇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点。同时,要在安全可靠的空旷场地或闲置场所布局建设相应的应急备用安置点。集镇人口多、居住分散、灾害威胁风险高的镇要根据防灾避险需要,增设相应数量防灾避险安置点。(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22年底城关镇、蒿坪镇、焕古镇、高滩镇、红椿镇要建成2个以上集镇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示范点。2023年汛前各镇要完成至少2个以上集镇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点。)

(三)建设一批因地制宜的村(社区)防灾避险安置点。各村(社区)综合考虑地域面积、地形地貌、分片布局、人口分布、山沟河流、水文地质特点、地质洪涝灾害隐患和村级服务保障能力等因素,遵循安全第一、快速撤离的原则以满足群众常态防灾避险和极端突发灾害安全撤离安置需要为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布局和建设一批防灾避险集中和分散安置点。

所有行政村(居)委会附近和超过20户的大型移民搬迁社区(院落),优先利用村(居)委会活动场所、学校、敬老院、闲置公房、移民搬迁点公有产权房等安全可靠、具备一定生活条件的公共资源,建设至少1个相对固定的防灾避险集中安置点。对小型移民搬迁点、村庄(院落),开发和利用有效场地资源,采取与搬迁点(院落)农户签订安置协议、签订院坝和闲置房屋租赁协议、与邻村邻组联建共享等方式明确双方权责,创造条件建设一定数量的防灾避险分散安置点。对居住相对分散或边远的受灾害威胁群众,就近就便采取借住或投亲靠友等方式落实防灾避险临时转移安置场所,确保村(社区)所有受威胁群众防灾避险转移安置全覆盖。

充分考虑突发极端暴雨、泥石流、山洪、地震等灾害,特别是在道路、电力、通讯等中断情况下受威胁群众的转移安置,每个村、组、院落以及有灾害威胁风险的地方,都要选择和明确安全可靠院落或空旷区域作为临时应急避险备用场所,确保遭遇突发极端灾害群众能迅速就近安全撤离转移,优先保证生命安全。(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完成时限:2022年底城关镇、蒿坪镇、焕古镇、高滩镇、红椿镇三分之一的村(社区)建成管理规范、保障有效、覆盖全域的防灾避险安置点。2023年汛前全县各镇受山洪地质灾害威胁的重点村(社区)完成规范化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在2023年底前完成规范化防灾避险安置点所有建设任务,实现全覆盖。)

三、建设标准

防灾避险安置点规划建设以“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为前提,要提前组织专家对其建筑结构、设施设备以及安置点所在位置及周边地质状况、交通环境等进行全面安全评估,经评估达到安全标准要求的方可作为防灾避险安置点。同时防灾避险安置点必须达到“六有”标准。

(一)有相对固定场所。原则上所有的集中安置点均应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场地,优先选择利用现有公共资源或闲置资源,如学校、机关单位、厂房、人防工程、养老机构、村(居)委会、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建设,未经安全评估不得将低洼地带、地下场所作为防汛防洪防滑避险安置点。防灾避险安置场所的功能设置应兼顾平时使用和灾时避灾救灾、临时指挥等功能。分散安置点和应急备用安置点,要采取与场所权利人签订安置协议、签订院坝和闲置房屋(场地)租赁协议、签订协同共享协议等方式将防灾避险安置点权责关系明确固定下来,确保突发灾害来临群众转移有去处。

(二)有完整醒目标识。在“撤离路线可视化”的基础上,做到所有防灾避险安置点标识化。各安置点(包括集中安置点、分散安置点、应急备用安置点)要在建筑设施主要出入口或其他醒目位置设置防灾避险安置点标识牌,标识牌要有明确的安置点名称、准确的地理位置、可容纳的人数、日常管理责任人及联系电话等基本要素。在安置点内要有布局图和明确的应急疏散路径及指示牌,在通往安置点沿途沿线和关键路口要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和转移路线指示牌,引导群众熟知防灾避险安置点分布情况、具体位置和转移路线,确保关键时刻能快速找到防灾避险安置点。

(三)有必要应急设备。防灾避险安置点应通风采光良好,通水、通电、通讯、通网,必须有应急通讯设备、应急照明设施、简易烧水设备、消防器材和厕所等设施,配备发电机、防水彩条布、医疗包、雨衣雨鞋、救生衣、救生圈、手电筒、铁锹、锄头等必要的抢险设备。分散安置点和应急备用安置点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就近就便配备必要应急设备。

(四)有基本生活保障。按照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的“五有”标准,集中安置点内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帐篷、简易床、棉衣、棉被、饮用水、粮食、方便面、灶具用具等必要生活物资,确定至少一家医疗援助责任单位,确保避险群众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分散安置点和应急备用安置点也要配备必要的生活保障物资,以备群众应急避险需要。

(五)有规范预案制度。各镇、县住建局要制定防灾避险安置点启用预案,根据灾害特点,结合辖区内防灾避险安置点分布情况,从指挥机构、灾害预警、启动机制、包联责任、转移路线、疏散引导、安置程序、物资储备及医疗保障、回迁条件和信息传输等方面,明确防灾避险安置点启用运行程序。同时制定防灾避险安置点管理制度,确保灾害来临时安置点能迅速正常运转,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的避灾场所。

(六)有专人负责管理。对专用或以防灾避险为主的安置点,落实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特别是在汛期来临前和汛中要对安置点启用运行进行检修维护,确保随时能够正常启用并安全运行。对共建共享共用的集中安置点和分散安置点,要明确共建共享双方权责关系,签订共享共用协议,双方各确定一名责任人负责日常管理、做好日常衔接和紧急联络,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迅速启用。应急备用安置点也要明确专人负责,在汛前和汛中进行排查维护,对不适宜作为备用安置点的要及时报告,更换或重新确定,确保紧急情况下应急备用安置点能够安全有效发挥作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任务得到落实。

(二)加大经费保障。县财政局要将防灾避险安置点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畴,加大建设、改造、日常维护和质量检测、安全评估等工作经费投入,将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奖补制度。

(三)密切协作配合。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单位,应急、教体、民政、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建、交通、卫健、经贸、市场监管、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共同建设好防灾避险安置点。

(四)抓实宣传演练。各镇、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责,深入开展防灾减灾避险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特别要将防灾避险转移撤离路线、避险安置场所、
紧急备用撤离路线场所以及避险自救知识等宣传到村到户,覆盖到所有群众。要按照防灾避险情景构建演练全覆盖和“责任落实网格化、灾害监测标识化、预警体系扁平化、撤离路线可视化、院户联防常态化”的“五化”要求,将防灾避险、撤离转移安置等情景构建演练延伸覆盖到村组、到院落、到重点户,确保关键时刻所有临险群众快速安全有序撤离。

(五)严格督导检查。县应急局要组织有关部门,每年对防灾避险安置点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情况开展督导检查,重点检查防灾避险安置点规划、设施配套、维护管理及物资储备、预案编制等工作落实情况,对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