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紫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11-07 14:06作者:马世娟来源:紫阳县统计局
文件名称 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紫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2-6190 公开目录: 调查研究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年11月07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年11月07日
内容概述 推进畜牧产业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紫阳县畜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紫阳属于国家深度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困难,近年来在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全县上下把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一项重要途径,全力引导、重点帮扶,有力促进全县畜牧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1年全县畜牧业产值达7.8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畜牧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2020年底紫阳猪肉市场价格暴涨达60元/公斤,2021年猪肉价格逐步回落到30元/公斤,2022年夏季猪肉价格跌到18元/公斤,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对全县养殖户养殖效益及养殖积极性带来较大冲击。为进一步了解生猪价格对生猪产业的影响程度、全县畜牧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县统计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畜牧业专项调研。

一、畜牧产业发展现状

(一)畜牧产业发展情况。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紫阳畜牧业产值达56701万元,增长3.3%,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2%。1-9月全县生猪出栏15.8万头、牛出栏1936头、羊出栏4万只、家禽出栏25.2万只,肉产量达1.44万吨。

(二)规模养殖户总体情况:据县畜牧兽医中心提供的全县规模养殖基本情况反映,止今年9月末,全县年均存栏300头以上或年出栏500头以上生猪养殖户35家,年均存栏100头以上或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养殖户15家,年均存栏100只以上或年出栏100只以上的养羊户13家,蛋鸡年均存栏量2000只以上的14家、肉鸡年均存栏5000只或年出栏1万只以上的7家。

二、畜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养殖用地选择受限

调查反映,受生态环保和建设用地政策收紧,发展规模建设用地受限。如红椿镇七里村一家新建养牛场因占用基本农田而拆除,洄水镇庙沟卢修目养猪户因离村集中安置点较近,影响周围居民生活被拆除。瓦庙镇堰塘村紫阳县绿凤凰养殖厂准备新建圈舍扩大规模,但因周边地块属于基本农田而被迫放弃。

(二)饲粮、饲草供需不平衡

据调查户反映,县内养猪场饲养一头110公斤肥猪(从乳猪开始到出栏7个月时间)大约需要玉米250公斤(不含其他饲料),农户饲养一头110公斤肥猪需要玉米500公斤左右(不含其他粮草)。2021年全县按照出栏23.8万头计算,全年需消耗玉米7万吨。而据农业统计报表显示,紫阳2021年玉米产量3.4万吨,大豆产量1979吨;本县自产玉米、大豆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养殖场购买的玉米豆粕60%都是在外县市购买。

全县规模肉牛养殖和养羊大多使用青贮饲料,2021年全县共有3家青贮饲料加工经营,分布在汉王镇、界岭镇、洞河镇,全年加工青储饲料共计7800吨。根据2021年全县牛羊出栏情况测算,全县共需要青贮饲料 37800吨,缺口很大。紫阳玉米秸秆年可收集量达3.2万吨,但全县70%的玉米种植在坡地,不能利用机器收割,加上交通不便,导致收集新鲜玉米秸秆困难,人工成本较高,收购困难,超半数以上养殖户需外购饲料,增加了饲养成本。

(三)繁育体系建设功能不完善

畜禽优良品种繁育是畜牧业发展的关键,而我县畜牧业自繁自育能力有限。据调查反映,目前我县80%左右的养猪场已经有自繁自育能力,但大部分仅供自养。但全县散户养殖基本都是购买仔猪进行育肥;养牛场、养羊场自繁自育能力有限,30%的牛犊、羊羔靠从县外购买进行育肥;肉鸡场、蛋鸡场的肉鸡崽、蛋鸡崽20%靠外县购买。从外地购买的牲畜、家禽不仅不利于本县经济的发展,而且动物疫病控制难度也大大增加。

(四)产业链短,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据调查,目前全县90%以上养殖场都以出售“活”牲畜为主,加工也局限在烘腊肉等初级加工上,产业链短,没有深加工能力,附加值较低。2021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持续走低,养殖户产业链短、抗市场风险能力有限,受市场价格影响极为明显,养猪产业收到较大影响。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养殖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强,能够起到带动一方致富,搞活一方经济的作用。目前我县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仅1家(紫阳县鑫昌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产业带动和辐射帮扶上作用有限。

(五)屠宰加工困难

2021年5月紫阳唯一的一家屠宰企业因环保因素正式停产。导致紫阳境内生猪养殖户屠宰加工困难,只能将出栏猪运到周边县市屠宰场进行宰杀后运回紫阳市场出售,增加了运输费用。

三、应对措施

(一)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

畜牧业是支撑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畜产品市场供应的支柱产业。全县上下要高度重视,制定帮扶措施,加快资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全力促进全县畜牧产业持续稳步发展。各镇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服务,沉下身子积极主动为县内畜禽养殖企业提供土地、环保、投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协调办理相关土地、环保等手续,努力提升养殖大户投资信心,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全面发挥龙头企业的经济带动能力。

各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用好用活惠农政策,加大专项扶持力度,探索畜牧贷款新的担保或抵押方式,完善畜牧生产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参与畜牧业开发,充分利用社会资金、银行贷款发展畜牧业生产,提高养殖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畜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助力乡村振兴。

(二)推广饲草种植,形成粮草兼顾

饲草种植发展有利于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协调发展, 既能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又能解决猪、牛、羊养殖饲草料资源不足的问题,要加大产业路修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有效利用撂荒地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推广种植苜蓿、皇竹草、大麦、黑麦草、菊苣等猪、牛、羊青储饲料加工原料,扶持畜禽场兴办饲料加工厂,由单一畜禽饲养,向多元化经营发展。

(三)加强自繁自育体系建设,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畜牧良种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政策引导,加大帮扶力度,鼓励企业投资,扩大融资渠道,以加强种畜禽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为方向,加大国内外畜禽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供种能力,为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必要的条件。要紧紧抓住全局性、公益性、关键性的环节,全面提高畜禽良种繁育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配套齐全、层次分明的畜禽良种繁育机构、地方品种保护系统、畜禽品种改良网络、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畜禽良种技术推广体系,增强畜牧业的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

建立生猪供精站,促进品种改良工作。为加快良种猪的推广,提高良种公猪的利用率和生猪生产的水平,在生猪生产的重点镇,如界岭镇、东木镇、焕古镇、双桥镇、麻柳镇、瓦庙镇等地建立生猪供精站,大力推广普及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要加强对供精技术人员、饲养员的岗位培训,严格按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优质种公猪精液的供应,提高受胎率和产仔率。同时要配套冻精供应点建设,促进畜禽改良工作,减少引种资金外流和引入性动物疫病,实现健康养殖,增强畜牧业生产后劲,促进畜牧业稳步发展。

(四)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制定培育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想办法扩宽养殖户的思路,把“活”牲畜变成“干”产品,例如增加腊肉加工场,制作烟熏香肠,缓解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紫阳县和奎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腊肉、腊香肠就是很好的例子。

《陕西省“十四五”畜牧兽医发展规划》中提出,以“优结构、高质量、高速度”为主线,按照“稳猪、扩禽、大力发展牛羊”的总体思路,补短板、延链条,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发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和加工流通体系,为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培育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发展畜牧经济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目前,有潜力的东木镇森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蒿坪镇的久旺富硒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双安镇的硒生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可以培育成为龙头企业,对培育龙头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达到“围绕产业办企业,办好企业促发展”的目的,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加工流通增值,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补齐屠宰加工企业短板

生猪屠宰是保障肉类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规范生猪屠宰行为,切实方便本县养殖场屠宰生猪,减少私屠滥宰风险,提高生猪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的“肉篮子”安全。县政府应督促相关部门按照环保相关要求,另择新址,迅速建立屠宰加工企业,及时解决我县生猪专业屠宰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