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获悉,由紫阳县乡村振兴局报送的《紫阳县“1126”机制促推搬迁后扶》荣获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全国仅30个。
第二届“中国乡村振兴人才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指导,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和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联合举办。论坛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进一步打造“乡村人才振兴”交流合作平台,聚焦人才振兴,突出人才在乡村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开幕式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机关党委书记龚维斌,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蒋天宝,原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魏礼群,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王家华先后致辞,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丁文锋主持开幕式。本次论坛采取线上直播方式进行,约274万人在线观看。论坛发布了入选的30个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下一步将由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对优秀案例进行展示。
“1126”搬迁后扶双线管理机制由紫阳县首创,主要内容为:“一张网覆盖,一本证定人,两项清单定责,六大工程促融入(防返贫底线坚守工程、产业就业增收工程、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公共服务提升工程、社会兜底保障工程、文明新风引领工程)”。此前,紫阳县搬迁后扶工作机制先后在《中国乡村振兴》杂志、“中国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陕西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安康日报》、《安康乡村振兴》简报等刊发,获得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