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紫阳县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的报告 | ||
索引号 | zyxzfzyxzfbgs/2022-3381 | 公开目录: | 教育信息 |
公开责任部门 |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2年06月29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2年06月29日 |
内容概述 |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紫阳县人民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的报告 |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7〕49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对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办发〔2017〕112号)等精神,现将紫阳县政府2021年履行教育职责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紫阳位于陕西南部,县域国土面积2204 平方公里,辖17个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33.4 万人,全县财政供给不足。
2.教育事业基本情况。全县学校(园)112所,其中:高中2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初中 18所,小学54所(含教学点13个),幼儿园36个(含民办幼儿园13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共有教学班1184个(其中:高中105个,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个,初中214个,小学577个,学前教育260个,特殊教育8个),在校学生共45826人(其中:高中598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167人,初中10370人,小学20273人,学前教育8010人,特殊教育26人),教职工3282人(其中:学前教育704人,中小学2520人,特殊教育5人,职业教育53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及安排部署,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成立了紫阳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依法治教,全面履行教育职责,定期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和县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听取教育工作汇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主动向县人大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意识形态责任制,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立了信息中心,负责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工作。县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调研,为师生上党课,研究教育改革发展问题。
2.提升党建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党建与教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健全县教体科技局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了27 个教育党支部和2个基层党总支,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开展了“党建引领促教育,教书育人争先锋”主题活动,促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党风政风好转。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和审计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同行风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教育教学管理、评估、考核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用好“四种形态”,印发《全县教育系统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教育领域突出问题,落实具体措施和专项整治责任人,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及时开展谈话提醒或诫勉谈话。
3.落实立德树人。县委、县政府及县教体科技局专题学习研究《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了《紫阳县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实施意见》和《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考评方案》,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再以升学率考核各镇人民政府、学校和教师。全面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印发了《紫阳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方案》,各学校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学校德育活动主题化、序列化,常态化开展。强化思政育人,坚持县教体科技局班子成员讲思政课,指导学校德育工作,夯实了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
(二)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1.营造和谐稳定校园安全环境。按照“三管三必须”,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夯实安全管理责任,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成立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防治办法,加强考核检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合力。公安、交通、住建、市管等部门通力合作,构建群防群治的校园安全体系,建立完善护学岗管理制度,确保学校有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实现校园封闭式管理、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及校园视频监控全覆盖“四个100%”。规范学校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日常监管,落实膳食委员会的监督机制。按规范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市管局、卫健局和教体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检查,找问题,强整改,建强校园食品传染病安全防火墙。
2.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一是建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的通知》《全县教育系统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点围绕“中小学教师在校外辅导班、有偿代课、强制学生购买辅导材料以教谋私、教育工作人员利用教育稀缺资源以教牟利、教育收费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二是规范考核评比,统筹社会事务进校园,减少与学校教学无关的会议、讲座、活动、调查问卷、填表等工作,为广大教师全身心教研教学营造良好环境。三是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要求,实行“阳光招生、随机分班、均衡编班”,均衡配置学科教师,不设重点班、实验班,不将考试、竞赛、培训成绩作为招生依据。四是严格幼儿园收费管理,改扩建县幼儿园、新建县第二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1040个,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五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国家规定要求,全面落实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工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整改到位,艺术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六是印发了《安康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着力“三个提高”,让教育回归校园。将“双减”、“五项管理”作为教育督导重点内容,实现全县学校、幼儿园督导检查全覆盖,打造良好教育生态。
3.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制定《紫阳县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责任清单》。设立了总督学、副总督学岗位和教育督导委员会、教体科技局教育督导股督导机构。建立了督导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督导工作正常开展。印发了《紫阳教育现代化2035》和《加快推进紫阳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3)》,着力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学前、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语言文字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体育和美育课程,开足课时。加强对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备维修维护、仪器和实验材料补充等经费保障力度。严格按照市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开展高中报名、录取工作,健全了高中招生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机制和西安交大附中帮扶紫阳中学机制。
(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1.教育优先发展。落实“三个优先”战略,印发了《中小学布局规划》,严格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配件标准,按期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履职到位。
2.学前教育。全县现有幼儿园36所(其中:公办23所、民办 13所),公办幼儿园占比63.9%,学前毛入园率95.02%,普惠性幼儿园33所,普惠性占比91.6%,公办幼儿数为 5291人,占比67.1%。为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我县印发了《紫阳县创建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紫阳县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暂行办法》,全覆盖开展办园行为督导,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全面完成,全县不存在无证园。
3.义务教育。印发了《紫阳县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实施方案》,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纳入优质均衡监测系统,2021年县域基本均衡综合差异系数小学0.488,初中0.252,初中三年巩固率99.99%,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95.8%,注重农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均衡配置,对不足100人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照100人拨付公用经费、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生均公用经费按照200 元/人/年拨付,保证农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按标准拨付到位。同时将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向基层一线和边远镇学校教师倾斜,叠加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按时在学生体质健康网上报检测数据。建立了近视防控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印发《紫阳县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办法(试行)》,推进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规范特殊教育学校管理,成立了残疾人专家委员会,建设了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加强了送教上门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特教学生公用经费按照6000 元/人/年拨付到位。
3.高中教育。紫阳中学、毛坝中学分别创建为省级示范高中和标准化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中心扩建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双达标”工作准备到位。
(四)教育事业保障机制健全
1.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落实情况。第一个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拨款增长高于县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020年度、2021年度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分别为66183万元、66208万元,较上年增长0.04个百分点;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18464万元、116258万元,较上年减少-1.86个百分点;一般性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9个百分点。第二个增长: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实现逐年增长。2020年度、2021年度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是15999.09元、16123.23元,较上年增长0.7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分别是14960.82元、15140.69元,较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个增长: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逐年增长。2020年度、2021年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普通小学分别是1169.76元、1217.66元,较上年增长4.09个百分点;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普通初中分别是1366.26元、1377.15元,较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一是确保各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20年度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较2021年度增长0.04个百分点。二是确保各级教育按在校学生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2020年度普通小学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较2021年度增长0.78个百分点;2020年度普通初中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较2021年度增长1.2个百分点。根据中央和省级有关文件精神,2020年度和2021年度上级下达我县省级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资金共计528万元,我县均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拨付并全部用于教育。
2.教师队伍。进一步优化编制结构,无挤占中小学教师编制现象。每年在招聘新教师时统筹考虑体、音、美等薄弱学科教师的配备,配齐了心理健康、卫生专兼职教师,通过交流轮岗等方式有效缓解个别学校体音美教师短缺问题。学生数与教职工数比分别为:小学16.6:1,初中13.2:1,中职19.1:1。按照教师人均增补7200元核发奖励性绩效工资,确保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乡村教师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执行工资待遇,落实“五险一金”、防暑降温费、冬季取暖补贴等福利待遇,认真执行乡镇工作补贴(“550+30N”元/月)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补助标准为:A类学校150元/月、B类学校 350元/月、C类学校550元/月、D类学校750元/月),并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同时,所有特岗教师享受和正式事业编制教师同等的待遇。
3.教育资助和数字化。坚持“六个规范”落实学生资助,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学生,按程序认定并纳入资助范围,做到应助尽助,不漏一人。2021年我县资助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1160人次,补助资金2017.12875万元,办理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2314人、1913.8642万元,实现了应助尽助。
4.校额和班额。我县研究制定了《紫阳县普通高中消除大班额工作专项规划(2020-2022 年)》、《紫阳县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计划工作方案》,严控大校额,化解大班额。全县小学和初中校均人数规模不超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不超2500人,消除大校额和大班额工作持续推进。
三、存在问题
随着移民搬迁、进城务工、买房进城居住学生家庭增多,呈现出县城集镇生源增多,乡村生源减少,教师结构性短缺的情况;县域工资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受待遇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较困难,制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紫阳是山区县,山大沟深,河谷众多,地理条件差,夏季多雨,山洪、泥石流频发,学生防溺水工作难度大;交通道路运力不足,学生生放学管理困难大。
四、改进措施
(一)优化城乡布局,不断加强资源配置
1.县城学校扩容增效,优化学校布局。针对进城适龄儿童家庭增多,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县政协专题调研,抢抓国家九部委相继出台《“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这一利好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高中教育布局规划,县城新建第三小学、第三幼儿园,破解县城学校学位紧张问题。
2.集镇学校补短创优,提升办学内涵。在集镇实施学生公寓、食堂及厕所、幼儿园改扩建项、综合楼等项目建设,解决集镇学校部室和生活用房问题。提升镇校园内部管理,用制度化、民主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3.乡村学校规范强基,满足就学需求。全面推行农村中心小学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规范村级学校办学行为,破解结构性缺编问题。
(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修订管理办法,坚持校长选拔聘用工作机制,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校长队伍。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有担当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家长和学生对教育工作的信任度、满意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抓实师德师风,严格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结果运用,扎实开展警示教育、以案促改和思想教育常态化。
2.出台《紫阳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流动管理办法》,坚持教师归口管理,县教体科技局依法履行教师调配管理职责,每年根据各学校生源变化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在不突破教师编制总额和编制核定标准的前提下,按照空编空岗可进、超编超岗不进的原则,每年动态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学科教师紧缺的学校严控教师流出,学科教师富余的学校严控同学科教师流入,镇际学校教职工向县城学校流动“凡进必考”,让全县教师有序、科学、合理流动。
3.为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稳定名优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优质师资保障,印发《紫阳县名优骨干教师奖励激励实施办法》,对师德表现好、教育理念先进、教学业务水平高、教育教学业绩明显,长期从教、毕生从教的中小学、幼儿园名优骨干教师,设立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实施奖励。建立以名优教师姓名及其专业特色命名的名师工作室,县教体科技局负责工作室(坊)指导与考评。对获得省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在满足晋升岗位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可不受单位指标限制直接晋升高一级职称;获得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高一级职称。县教体科技局在推荐干部时优先在骨干教师中推荐,在选聘学校校长和领导人员时优先从省、市级骨干教师中选聘,在培养后备干部时优先选择骨干教师进行锻炼,让懂业务、会管理的骨干教师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三)针对地域特点,强化安全管理
1.常态化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隐患排查和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教育,推进学校心理咨询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加强家庭、学校、社会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关爱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严防不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对学校食堂和从业人员的管理,要把师生饮食安全放在首位。
2.坚持“八个一”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即:上一堂预防溺水专题教育课;暑假前集中开展一次安全教育;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预防溺水和游泳安全知识手抄报或知识板报等宣传活动;召开一次家长会;印发一份致家长一封信;布置一篇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业;落实每个周末开展一次专题教育制度;建立每日一次安全提醒制度,课前课后进行安全提醒),持续开展学生做到“六不一会四知道”宣传工作(即不在无家长和其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同学)结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上下学途中、节假日不到江(河)、水库、池塘等地戏水玩耍;不擅自下水施救。教育学生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和技能,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做到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关注低年级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等重点群体,把防溺水安全教育作为重点内容,用事故实例予以警示,使学生知晓擅自游泳、玩水的危害性。同时,对可能发生溺水事故的危险水域及时完善防溺水警示牌等安全设施。
3.部门联动,加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县教体科技局协同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对我县指定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严格管理,特别对指定车辆的维修保养情况、司机的教育培训情况和接送学生车辆“六定”管理情况进行加强督查,对黑车、病车、农用车、摩的接送学生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加强对全县各学校学生乘车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综合整治,尤其是加大对非法营运车辆、公路违规占道经营、校门口乱设摊点等违规现象的整治力度,通过集中整治确保学生上放学道路交通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落实周五和节假日错时、错年级放学,保障交通运力。
紫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 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