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4-12 16:05
文件名称 紫阳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zyxzfzyxzfbgs/2022-1829 公开目录: 政府重点工作
公开责任部门 紫阳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2年04月12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2年04月12日
内容概述 紫阳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紫阳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19日在紫阳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向德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县十八届人民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紫阳聚力攻坚克难、砥砺拼搏奋进的五年,也是推动发展跃升、实现全面小康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整县脱贫摘帽如期完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顺利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和“十四五”良好开局。

五年来,我们聚力追赶超越,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紧扣追赶超越主线,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2017年至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由80.48亿元增加到107.84亿元,年均增长6%;累计实施重点项目73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财政支出规模由26.57亿元增加到34.3亿元,年均增长5.8%,财政收入税收占比由63.1%增加到80.3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52元和11966元,年均增长3%、6.4%。先后荣获国家荣誉10项、省级荣誉13项,2019年荣获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县。

五年来,我们决战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推进“五大工程”,精准落实“八个一批”,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累计投入资金94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8424个,产业就业帮扶14.17万人,易地扶贫搬迁6.4万人,教育、健康、兜底等政策措施精准落实。被确定为全国科技扶贫示范县,技能扶贫经验入选全国优秀扶贫案例和全球减贫最佳案例,健康扶贫经验入选国家基层健康扶贫典型案例。全县13.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2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五年来,我们加快转型升级,绿色产业持续壮大。坚持绿色循环发展,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至17.6:40.4:42.0。紫阳富硒茶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入选中欧互信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紫阳县入选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连续四年荣膺全国茶业百强县。县产业园区聚集企业32家,被确定为全省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一城三镇”旅游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区跻身3A景区,成功创建任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焕古镇入选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建成县电商服务中心、智慧物流中心和171个镇村电商服务站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绩效获得好评。

五年来,我们推动协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突出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狠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着力打造山水人文县城、特色精品集镇和美丽宜居乡村。相继实施河堤路综合改造、西门河新区、仁和千户社区、县城道路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4654户,建设保障房6527套,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荣获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建成污水处理厂18个、区域性垃圾处理场3个,绿化造林45.83万亩,森林覆盖率64.52%,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第一轮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部完成,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汉江水质持续稳定达标,县城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省市前列。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活力加速释放。商事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工作先后两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2020年度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排名全国第十四、全省第一,获财政部通报表扬。紫阳被确定为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县、全国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试点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全省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全程代理”政务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五位一体”政务公开模式得到中省市肯定。政府机构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综合执法等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我们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更加殷实。累计民生投入14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5%。引进各类人才1798名,免费技能培训2.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98%,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9.8%,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67亿元。高考本科达线人数连续十五年保持增长,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双高双普”合格县。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迁建投用,新建镇卫生院6所、标准化村卫生室152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达标,被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七五”普法圆满收官,社会治理有力有效,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县,连续七年荣获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

五年来,我们狠抓自身建设,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落实省委、市委、县委部署安排。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5件、政协委员提案317件。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打造守正创新、担当有为、高效务实、廉洁勤政的政府班子。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回复办理群众诉求和建议2.1万件,文件、会议、检查逐年精简,“三公”经费压减50.9%。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完善政府工作规则、财政绩效管理、行政效能审计等制度和办法,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历经全县人民五年艰苦奋战,紫阳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灾害,雨情之大、受灾之广、损失之重历史罕见。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刘国中同志、赵俊民同志来紫阳调研指示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众志成城投入抢险救灾,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积极应对、主动作为,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紫阳作为6个抽样县之一,代表全省迎接国家首次巩固脱贫成果实地考核评估和财政衔接资金绩效评价,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统筹经济运行与灾后恢复稳增长。坚持发展为要、稳中求进,落实省市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千方百计强基补短、赋能提效,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县域经济稳定恢复向好。及时出台9方面政策举措,筹集资金3.52亿元,全力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秩序快速恢复。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10.2%。

统筹巩固拓展与有效衔接防返贫。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25亿元,实施巩固衔接项目453个,313个经营主体带动1.05万脱贫户增收,47个百户以上安置社区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2镇10村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稳步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稳步提升。扎实开展“六查”“六问”行动,做实做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年度消除风险1559户5170人,新纳入监测对象1495户5388人,全县没有出现返贫和新增致贫。巩固脱贫成果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同志充分肯定。

统筹重点项目与产业发展强基础。扎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争取各类补助资金31.5亿元,引进落地招商项目76个,实施重点项目150个,紫府路改造、紫邑新城保障性住房等59个项目建成投用,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8%。深化企业帮扶“六个一”工作机制,减税降费2150万元,发展新社区工厂35家,培育“五上”企业12户,新增市场主体2758户。新建茶园3185亩,年产茶叶9523吨,综合产值达到55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4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3户。青中民宿改造项目投入运营,成功举办“春之茶”开园季等系列文旅主题活动,获评2021年度全国区域特色美丽茶乡。

统筹城乡建设与生态保护优环境。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河堤路防洪治污道路提升(二期)工程、西门河避灾广场等重点工程稳步推进,541国道任河咀过境段、县城紫府路综合改造、权河至高桥公路建成通车,完成县城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2725户,蒿坪副中心和焕古、向阳等重点集镇加快建设,创建国家卫生示范镇4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全力做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配合保障,加快推进蒿坪河流域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3300公顷,新营造林14.65万亩,汉江出紫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标准,县城空气优良天数排名全市第一。

统筹民生保障与安全稳定促和谐。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接种疫苗40.88万剂次。新增城镇就业2316人,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65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任务,顺利通过国家级健康促进县技术评估,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试点荣获全省人社改革创新成果奖。成功创建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安全生产扎实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统计、老龄、金融、供销、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五年栉风沐雨,激荡奋斗精神!最振奋人心的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全县上下迎难而上、尽锐出战,中省市县160个单位倾情帮扶、合力攻坚,广大干部群众战天斗地、苦拼实干,用忠诚担当向党和人民兑现了庄严承诺,全县13.2万贫困群众没有一个人掉队,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完成了紫阳脱贫摘帽、人民实现小康的历史夙愿。最感动人心的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多轮冲击,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英勇无畏,部门镇村全员上阵,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共同筑起坚固防线,累计排查26.25万人次,隔离观察9.48万人次,171名医务、警务人员先后驰援武汉、河北、西安,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境外疫情零输入,用尽责奉献全力守护紫阳一方平安。最凝聚人心的是,在去年8月特大暴雨灾害面前,全县上下以汛为令、向险而行,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3000多名干部职工坚守在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第一线,与群众心手相牵、并肩作战,17472名群众及时转移避险,5590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定意志,打赢了防汛救灾这场硬仗,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心系百姓倾情赴,每遇险重挺身出!一场接一场的艰苦奋战,一棒接一棒的奋力奔跑,每一份辛勤的付出都值得颂扬,每一个坚毅的身影都令人仰望,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担当作为、在新征程再创辉煌。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五年发展历程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持之以恒推动省委、市委、县委工作安排落实落细;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之以恒创造高品质生活;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之以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始终坚持担当实干作风,坚定不移推进工作争先创优,持之以恒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五年的发展与进步,取得的成绩与荣誉,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苦拼实干、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驻紫武警官兵,向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紫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位朋友、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紫阳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产业质效不优、项目储备不足、创新动能不强,人才紧缺亟待破解,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城镇承载能力相对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城乡基础设施还有差距,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仍然薄弱;个别单位工作标准偏低、服务效能不优,少数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工作作风不实,虚从、躺平、推诿等现象时有表现。对此,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有力举措切实予以解决,努力把政府工作做得更好。

二、未来五年工作安排

按照县十六次党代会部署和全县“十四五”规划,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民生优先”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奋力谱写紫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5%、7.5%,经济发展质效全面提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在全市排名前列。

(一)聚焦开放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协同发力,为转变发展方式、壮大县域经济蓄势赋能。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狠抓产业项目,以“十四五”规划为统领,储备项目1000个以上,每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建成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健全招商责任体系,完善全程服务机制,突出产业链招商,引进优质项目落地,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主动对接秦创原平台,建立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深化政企院校合作,大力培养引进优秀人才,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成省级创新示范县。

(二)聚焦巩固衔接,助推乡村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严守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红线,做优乡村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大就业帮扶,强化搬迁后扶,进一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保障水平,持续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用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政策,加快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农村领域改革重点任务,完善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扎实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三)聚焦融合共进,带动城镇高质量发展。以汉江生态经济带为引领,以新型城镇化五大行动为抓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强化城镇规划管控,加快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一核一圈多点”的城乡发展格局。实施“美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推进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加快“一江两岸、一城四区”融通,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和承载能力,营造优美、舒适、便捷、安全的城市环境,创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打造安康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县城。稳步推进县城相关功能向蒿坪、向阳两镇疏解,分类分步推进重点集镇建设,改善集镇面貌,促进扩容提质,打造特色精致宜居城镇。积极推进跨江桥梁、干线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聚焦强链升级,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做优做强富硒首位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富硒产业和文旅康养两大百亿级产业链,培育足疗养生、生物医药两条产业链。坚持“一业突破、多业并举”,打造以富硒茶为主的“硒+X”产业体系,建成全省富硒产业强县。做优“一县一区、一区两园”,提升“管委会+公司”运营水平,增强产业园区集聚能力,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山水硒、茶歌道”资源禀赋,加快康养基地、核心景区、重要节点、精品游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特色旅游县城、特色旅游镇和旅游示范村为主体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县。积极发展归雁经济、总部经济、电商经济、夜间经济和碳汇经济等新业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五)聚焦环境保护,推动生态高质量发展。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倾力守护紫阳绿水青山。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持续抓好秦岭、巴山生态环境保护、汉江水质保护和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整治蒿坪河流域突出环境问题,加快生态修复治理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积极争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建立生态核算评价体系,完善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大力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全民参与、多元共治的良好格局。

(六)聚焦品质生活,促进民生高质量发展。紧盯群众所需所盼,坚持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生活品质。优先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推动乡村教育固本强基,加快城区教育扩容提质,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深化健康紫阳建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人才培养、文艺创作和产业培育,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发展公益事业,织密兜牢民生底线。全面推进“八五”普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工作,有效防范各类风险隐患,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紫阳。

三、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县第十六次党代会部署、加快紫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三新”“三高”,聚焦聚力“六稳”“六保”,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民生优先”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各项事业开好新局,奋力实现争先进位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

围绕全年发展目标,重点做好七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投资带动,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开新局

实施项目储备提质行动。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抢抓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培育重点产业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落实“一县一策”事项清单等有利机遇,突出富硒产业、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后劲。建立项目前期工作专班,依托省市部门和专业机构力量,做深做细项目策划包装,千方百计申报争取项目落地建设。新策划储备重点项目200个以上,项目库新增投资200亿元以上;完成重点项目前期100个以上,转化率达到20%以上;争取到位各类资金40亿元以上。

实施项目建设提速行动。深入落实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全市深化产业项目建设年要求,适度超前布局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重点产业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加快推进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等领域补短板项目。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开工建设蒿坪至双安公路改造、翰嘉裕鞋服制造、富氢富硒水开发等项目,加快实施蒿坪河水系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治理等项目,建成投用擂鼓台旅游公路、和平至焕古旅游公路、和平跨汉江大桥等项目,实现541国道紫阳段全线贯通。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90个,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

实施项目管理提效行动。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项目包抓推进机制,全力做好拆迁、资金、审批等要素保障,扎实抓好开工、建设、投产等跟踪服务,着力破解用地、用工、用电、融资等难题。实施重点项目流程再造,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坚持“每月调度、双月督导、季度开工、半年点评、年度考核”,强化清单管理、分析研判、监测预警和约谈提醒等举措,推动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形成“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的良好氛围。

(二)突出返贫风险防范,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1+32”有效衔接政策,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保障水平。常态化开展防返贫动态预警监测帮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统筹整合涉农资金4.8亿元,实施有效衔接项目400个以上,增强脱贫村稳定发展能力。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扶持150个村集体经济,稳定技能培训、公益专岗、转移就业规模,有劳动能力脱贫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提升产业就业帮扶成效,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持搬迁后扶“365”模式,完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配套文体商贸等功能设施,培育新社区工厂20家以上,确保搬迁群众乐业安居。加快农村道路、农田、饮水等设施恢复重建,持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6月底前全面完成因灾损毁唯一安全住房搬迁安置户入住,防止因灾返贫致贫。全面整改中省市反馈问题,加强扶贫资产管理,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

示范引领推进乡村发展。接续推进有效衔接工作,扎实抓好乡村发展、建设和治理。高标准开展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帮扶力度,加快蒿坪镇、焕古镇和10个村示范镇村建设,为全县树立标杆、提供经验。统筹乡村全面发展,分类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增效、生态修复、基础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聚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新建河堤12.5公里,硬化道路180公里,改造农网130公里,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治理村容村貌和生活垃圾污水,突出抓好1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完成农村改厕3000户以上,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个,各镇分别培育1个示范村,形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一线一貌”的农村新气象。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将乡贤力量作为重要支撑,以新民风引领移风易俗,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乡村善治水平。

(三)突出链长机制牵引,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开新局

做优富硒产业链。建立富硒产业“链长制”,健全“一名链长+一个专班+一批项目+一套政策+一抓到底”责任体系,聚力打造富硒百亿级产业链。完成全县富硒资源详查结果评审,加快培育“硒+X”全产业体系,富硒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茶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全面提升茶园管护水平,改造低产茶园3万亩,建设数字化茶园基地10个,力争茶叶产量突破1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促成中茶紫阳富硒茶公司投产运营,深化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京东等国内知名平台的合作,加强品种选育、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推动茶产业向基地数字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一体化发展迈进。全面落实田长制,完成高标准农田年度建设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因地制宜发展魔芋、林果、畜禽、渔业、中药材等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实现行政村特色产业园全覆盖,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培育工业增长极。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抓好企业培育成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力稳定工业经济增长。优化县产业园区机制体制,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促进园区平台公司运营增效,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入园企业投产达效。围绕硒谷、恒紫园区发展定位,分类制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稳步推进“腾笼换鸟”行动和“僵尸企业”清理,积极化解园区项目遗留问题。新建标准化厂房2万平方米,引进入园企业5家以上,园区产值增长10%以上。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富硒食饮品、新型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支撑产业,加快发展包装饮用水产业,有序承接鞋服制造、毛绒玩具等产业项目,建设紫阳京东智慧物流园、电商孵化园,扩大镇村标准化电商服务站点,延伸快递进村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建立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壮大骨干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以上。

提升文旅吸引力。围绕文旅康养产业链发展目标,编制完善全域旅游、重点景区、康养基地规划,以县城、汉江、文笔山为核心打造特色旅游县城,以焕古、向阳、蒿坪3个特色旅游镇为支撑,10个旅游示范村为节点,布局汉江、任河、蒿汉沿线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培育康养旅居新业态,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文笔山旅游基础设施(六期)、茶马古道旅游综合开发(二期)、瓦房店会馆群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文笔山4A景区、茶马古道4A景区创建,力争完成焕古硒茶旅游镇3A景区创建。开通旅游微信公众号,健全景区无线网络,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完善酒店、民宿、步道、停车场等设施,打造富硒美食、文化休闲等特色街区,培育高品质夜间经济聚集区和生活圈,丰富食、购、娱、游、宿等消费业态,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加强旅游品牌宣传推介,精心组织春茶开园季、四季文旅主题系列活动,推出《贡茶传奇》等紫阳民歌剧,扩大旅游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来紫阳旅游。

(四)突出品质功能提升,全力推动城镇融合开新局

完善城市功能。坚持山水共生、产城融合、人文互动,更新县城建设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宜居宜游的山水人文城市。大力推动老城更新,启动老城记忆文化街区市政改造,实施紫阳港至火车站道路改造,加快河堤路防洪治污道路提升(二期)、汉江大桥至彩虹桥道路、温德姆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完成鲁班巷以西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高标准推动新区建设,提升西门河、任河咀、曹家坝片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盘活尚都滨江商业街等闲置资产,实现江北江南协同发展。实施重点区域绿化、亮化、美化,完善燃气、水电、停车场等市政设施,建成西门河城市广场和人防工程、县城口袋公园,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精细管理。树立现代城市经营管理理念,坚持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建立工作任务清单,细分网格单元职责。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打破壁垒,聚合资源,促进各职能机构信息共享和集成运用,稳步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治理“一网统管”。大力实施拆违控违行动,规范交通秩序和车辆停放,加强社区物业收费和服务监管,逐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综合处置,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各级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城市发展共建共管共享,塑造规范、整洁、靓丽的山城面貌。

建设特色集镇。坚持“一镇一特色、一镇一精品”,修订完善镇村控规详规,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传统风貌,着力补短强基,加快扩容提质,推动集镇特色化精致化发展。聚焦“优美紫阳·宜居城镇”主题,集中支持蒿坪镇、焕古镇、向阳镇等重点集镇,大力建设城关、汉王、洞河等沿江集镇,扎实推进蒿坪金石黄金、毛坝观坪山、焕古凤茗、双安桃源硒谷等田园综合体项目,完善提升各镇道路、管网、通讯、环保、市场、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设施,厚植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

(五)突出全域系统治理,全力推动生态建设开新局

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严格对标对表,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问题,强力推进蒿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做好小米溪、陈家沟等流域环境应急处置,完成堰沟河流域污染治理工程,加强蒿坪河流域水质动态监测,推动蒿坪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坚持举一反三,突出常态长效,深入开展生态环保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用铁的决心、铁的手腕维护生态环境安全。

系统推进生态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做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加强汉江及其支流、城镇饮用水源地保护,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应急管网,实施3镇18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确保全县河流清澈、水质优良。倾力保护秦岭、巴山生态环境,有序推动矿山企业退出,强化林长制责任落实,完成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修复工程,绿化造林12.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67公顷。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实治霾“六项措施”,空气优良天数继续保持省市前列。启动建设县城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坚决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贯彻落实碳中和碳达峰行动年度实施方案,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加快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积极开展绿色单位创建活动,引领广大群众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形成共筑生态文明、共建优美紫阳的生动局面。

(六)突出重点关键领域,全力推动改革创新开新局

大力实施开放招商。坚持精准、专业、务实、简约要求,落实“144520”招商引资机制,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聚焦京津冀、长三角、江汉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等区域,瞄准富硒产业、文旅康养、城镇建设、新型材料、生物医药和新社区工厂等领域,积极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和重大招商项目,完善产业链条,畅通产业循环,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指南和项目清单,精准实施领导带队招商、专班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平台招商、云上招商,审慎承诺和刚性兑现招商优惠政策,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全要素保障,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和落地率。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归雁经济,做好回引项目对接、土地供应、金融支持、服务保障等工作,创造条件招引企业总部入驻紫阳,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全年组织招商推介10次以上,引进总部型企业2家,亿元项目5个以上。

持续深化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现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涉企经营许可改革,深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制度。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提升“五窗联动”政务服务模式,实施帮办代办“春风服务”活动,高效办理12345热线工单。深入落实各级惠企纾困政策措施,持续推进“六个一”企业帮扶机制,新增市场主体2500户以上、“五上”企业30户以上。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延期政策,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亩均效益、医疗保障、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任务落地,推动实施一批切口小、见效快的改革举措,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主动对接融入秦创原平台,做好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要活动、重要成果申报争取。依托产业园区建立研发、承接、转化平台,建成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一期)。加强与中省市科研院所合作,深化产业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以上。推动县级投融资平台整合升级,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融资问题。激励各行业各领域立足实际全面创新,力促一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微创新”取得新成果。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评价、关爱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引进重点行业紧缺和高素质人才200名以上,组织民营企业家、专业人才、技术骨干等外出培训100人次以上,着力解决县域发展人才短板问题,逐步建立起英才汇聚、结构合理、各展所长、扎根紫阳的人才队伍,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七)突出民生民意需求,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开新局

用共建托举幸福。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共建共享幸福生活。稳步推进“双减”和高考综合改革,优化中小学校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持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新建毛坝中学宿舍楼、瓦庙镇中心学校综合楼、蒿坪小学学生食堂等项目,新补充教师60名,培养骨干教师80人以上,提高高考达线比例和“双一流”高校录取率。加快推进县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县疾控中心实验楼等卫生重点项目,促进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机构提升达标,实现移民安置点卫生室全覆盖,引进招录卫生专技人才60名,提升医疗服务保障能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强瓦房店会馆群、东城门等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做好紫阳民歌、汉调二黄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

用普惠润泽民心。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切实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满足群众期盼。落实就业优先政策,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发放创业贷款2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以上,公益岗位就业5000人以上。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提高社保、医保参保率,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拓展异地就医结算,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三孩生育配套政策,发展普惠托幼托育服务,实施县镇敬老院改造,提升“一老一小”服务水平。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开展双拥示范县创建。扎实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加强妇女儿童关爱保护和残疾人服务保障。

用善治守护安宁。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慎终如始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工作,推动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坚决守住疫情防控成果。深化平安紫阳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做好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拓展扫黑除恶成果。扎实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持续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坚决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强化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防范,启动实施“十四五”新一轮避灾搬迁。扎实抓好应急管理、市场监管、防灾减灾等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梳理了16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大会全体代表票决。我们将全心全意办好民生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全县人民兑现承诺。

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展望紫阳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新一届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铁肩忠诚担当,高效履职作为,认真践行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宗旨,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让人民满意。

始终扛牢政治建设第一责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第一时间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推动紫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实际行动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各领域。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第一准则。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提升政府法律顾问服务质量,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开展政府系统干部全员法治培训。积极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进一步健全政府规章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划界,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

始终树牢实干争先第一导向。坚持把担当实干、争先创优作为政府为政之道、干部立身之要,倡行有知无畏、敢做善为,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系统推动紫阳改革发展,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行工作清单管理、责任闭环、一线落实、典型引路,用新思路、新理念、新办法破解难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抓到底,以过筛子的方式督查问效,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把事干准干成干好,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争创中省先进、走在全市前列。

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第一底线。一以贯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持之以恒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为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审计监督全覆盖,支持纪委监委履行职责,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时代风劲潮涌,新征程蓝图绘就。站在紫阳迈向全面现代化的新起点上,全县人民同心同向、勇毅前行,我们使命在肩、矢志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脚踏紫阳大地,深耕紫阳沃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建设优美、富裕、幸福紫阳,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